从“健康”到“积极” 老年广播节目未来走向浅析

    张佩佩

    【摘要】近年来,“积极老龄化”已取代“健康老龄化”,成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策略,老年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唯有坚持受众本位,强调广播内容的实用性,强化积极学习、参与的理念,才能为老年广播注入活力。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老年广播 ?老年人 ?老年听众

    【中图分类号】G222 ? ? ?【文献标识码】A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2.6%,距离14%的老龄社会仅一步之遥。①另据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4月的报道,我国深度老龄化省份已增至7个,势不可挡的老龄社会正在到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媒介生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维持社会秩序正常运转的关键,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赋予媒介的重大责任与课题。

    广播作为媒介生态的典型代表,一直以来备受老年人的青睐。对于老年人而言,广播相较于其他媒介具有更强的黏性。广播覆盖面广,即使是贫困的山区和农村也可以收听,且广播可以不受年龄、职业、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是一种大众化的媒介。此外,广播具有伴随性,无论是驾驶、劳动还是健身,广播都是移动中的媒介。

    一、“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缘起与本质内涵

    我国的“健康老龄化”理念缘起于1993年的世界老年学大会,会议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世界目标,并提议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人口老龄问题的一项发展战略。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则将“积极老龄化”作为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框架。“积极老龄化”包含三个方面,即“健康”“参与”和“保障”,重点强调人在进入老年后,尽可能地在较长时期保持身体良好状态。

    2018年,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邬沧萍教授提出,要在全社会传播积极老龄化的观念,积极老龄观不仅要求老年人保持积极生活状态,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只有全社会都来支持积极老龄化,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积极老龄化”是对“健康老龄化”的一次理论升华。“健康老龄化”强调人在进入老年以后,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理、心理、智能等方面良好的状态,它以个体健康为基础,重点强调老年群体的健康长寿,没有提及老年人对社会的贡献。“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群体和老年人自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仅保持身心健康状态,而且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还要积极面对老年生活,赋能社会活动。随着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由“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转变,广播也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会。

    二、我国老年广播节目的困惑

    老年广播节目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窄播理论盛行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窄播理论源自美国学者J.C.梅里尔和R.L.洛文斯坦,他们率先提出传播媒介发展呈现专业化和分众化的趋势。窄播与广播相对应,是指伴随媒介技术的发展,因受众分流而产生的新的传播形式。②窄播的受众定位更加精确,广播本身向专业化和类型化转变。

    目前,我国的老年广播节目存在如下瓶颈:

    1.老年广播发展滞后

    2005年7月1日,江西民生广播(原江西健康老年广播)正式开播,这是我国第一家专为老年人开办的广播频率。2009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10套节目——老年之声正式开播,标志着老年广播专业化频率迈入新阶段。而彼时,美国已拥有几百家老年广播电台,我国老年广播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市场专业化、类型化的需求。

    2.节目内容缺乏创新

    部分老年节目无法跟上正在到来的老龄社会发展的步伐,节目内容依然停留在讨论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层面。节目类别主要涵盖新闻类、文藝类和听众热线类,内容多涉及国内外新闻、戏曲和养生话题,能够吸引老年听众的话题不多。养生类节目虽以健康为主题,但互动后经常出现广告宣传,画风突转,无法给听众以信任感。

    3.节目形式守旧

    老年广播节目一般采用传统的形式:主持人读开场白,表达对老年听众的美好祝愿;随后播放戏曲文艺或养生节目。节目过程缺乏有效互动,老年听众参与热情不高,多成为老年广播的看客。

    三、老年广播节目未来走向

    面对老年广播节目的困惑,笔者认为老年广播需从以下方面着手规划。

    1.坚持受众本位,了解老年听众需求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③,依上升次序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富足,老年人的生活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年人由过去的节俭至上转变为为自己投资,由过去喜欢存钱养老看病转变为主张投资理财和商业保险为自己争取更多红利,老年人成为真正“有钱有闲”一族。过去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在家为子女带孩子、做家务,如今更多老年人选择参加舞蹈、绘画、书法等业余活动,约上老朋友外出旅行,体验自然风光;还有部分老年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寄希望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避免与社会脱节、与家人生疏。可见,当今已不是单纯追求身体健康的年代,比起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老年人更追求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终身教育和自我实现。因此,满足老年听众的服务需求、信息需求、沟通需求和参与需求,是未来老年广播发展的新趋势。

    为了全面了解听众需求,日本放送协会(NHK)每年定期对听众进行视听调查,根据听众反馈适时调整节目方向和内容。我国的广播从业者亦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老年人的需求,定期开展受众调查,了解老年听众的想法,对老年听众的需求精细剖析。

    众所周知,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的需求也有所差异,通常分为两个层次,65~74岁为低龄老年人,75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低龄老年人一般身体健康,精力旺盛,部分人甚至还在工作,因此对于这一层次老年听众的节目应该坚持“去老年化”原则。由于长期接触社会,他们希望听到多元化和年轻化的节目。比如节目中可适当增加旅行、娱乐、投资等内容,催生银发经济。对于高龄老年人,可以实施“再老年化”战略,以慢节奏、拉家常的风格实现养生和保健类节目的创新和突破。

    2.注重节目内容,强调实用性

    好的内容是老年广播节目的生命线,在倡导内容为王的今天,只有丰富实用的节目内容才能吸引老年听众。老年人获得社会信息的渠道有限,老年广播节目应体现实用性。例如:为了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社会目标,老年广播节目应帮助老年人了解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如养老金的调整、医疗政策变化等,方便老年人生活;可以邀请中西医专家学者在节目中定期问诊,一对一与老年人交流,让部分没有严重疾病的老年人减少去医院就医的频率,避免过度挤占医疗资源;可以介绍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的实例,普及法律常识,树立老年人的维权意识;对于有理财需求的老年人,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给予建议,让老年人的闲置资金得到有效合理配置;老年人喜爱旅行,在节目中可以替老年人规划适合他们的旅行路线和方案。

    3.加强互动参与,开展线下活动

    广播节目不光要让老年听众通过节目了解社会、增长见识,还应增加与老年听众的互动,让老年听众成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参与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两代、三代同居的家庭结构逐渐瓦解,小家庭结构成为主流,老年人独居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无处排解,容易产生心理疾病。为此,老年节目可以多设置互动单元,让老年听众敞开心扉与主持人、嘉宾互动,使困扰自己的子女赡养、家庭纠纷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节目中亦可适当增加益智类互动的内容,比如设置有奖问答、知识竞赛等环节,既尊重知识又提高老年听众参与热情,避免老年听众陷入沉闷的生活。⑥ 可以让老年人成为节目的主角,讲述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老年人,传递正能量。天津经济广播开设了《老有老精彩》栏目,让老年人分享老有所为的精彩晚年生活。2019 年以来,天津经济广播和《中老年时报》合作,将这些老有所为的故事同时刊登在纸媒上,以融合的媒体之力进一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⑦这种互动模式不仅拉近了听众与广播的距离,还让老年听众切身感受到互动互助的成就感。

    除线上活动外,线下活动的举办也能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老年广播节目可举办线下义诊活动,为老年人定期检查身体;可组织志愿者活动,让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为;可定期开展线下见面会、游船会,让老年人广泛交友;可举办文艺演出、比赛,丰富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吉林经济广播《老有所养》栏目组曾主办“千人舞蹈献给党”活动,来自长春市城区70支社区艺术团、老年舞蹈队的近千名老人伴随着《再唱山歌给党听》的旋律,用自己的方式为党的98岁生日献礼。⑧

    4.倡导终身学习,开设老年课堂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如今的老年人大多身体状况良好、精力充沛,他们希望在为社会发挥余热的同时能与时俱进,缩小与年轻人的差距。老年广播可以在节目中穿插部分内容的流行词汇和热议话题,让老年听众参与到社会动态的每个细节,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也可以专门开设老年课堂,为老年听众提供便利,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学到更多知识。如今,老年人也开始逛“拼多多”,刷“抖音”,因此,广播节目应努力拓宽收听渠道,在保留音频优势基础上,利用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媒体搭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抖音”等平台收获更多的收听群体。

    5. 尊重交流平等,体现人文关怀

    老龄化时代,要让老年人切身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

    具体到广播节目中,这种关怀要体现在节目内容和主持人、嘉宾的选择上。主持人的选择要根据节目内容细微调整,热门话题可以选择活力充沛的年轻人,让老年听众感受到来自后辈的激情,情感类节目可以选择与老年听众年龄相仿、有生活阅历的主持人,无障碍对接老年听众的心理需求,拉近与主持人的距离。老年广播节目中,嘉宾的身份要与老年听众阅历相当,能够产生共鸣。日本放送协会(NHK)老年广播节目《广播深夜便》的主持人均是元老级主持人,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年轻的也50多岁。他们主持风格成熟、稳重且富有亲切感,缩小了与听众的距离感。《广播深夜便》在嘉宾的选择上也十分用心,有一期名为《我的人生,活在80岁》的节目邀请了各领域的嘉宾代表畅谈智慧人生,为听众传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更多人尊重老年人。

    “积极老龄化”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强调老年人心理和智力保持更好的状态,以学习和参与的心态为社会做贡献,收获社会的尊重和满足。因此,老年广播节目应在坚持受众本位需求基础上,与老年人平等交流,强调内容实用性、提倡终身学习和互动参与,让老年人收获社会尊重。

    注释

    根据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含义》提出的标准,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以上,被认定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4%,则被认为是老龄社会;达到21%则为超老龄社会。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61页。

    〔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成明编译,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

    付松聚:《我国老年广播节目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9期。

    田甜:《老年广播节目的创新趋势》,《新闻与写作》,2013年第6期。

    何文旭:《信息消费新特征与老年广播节目的形态呈现》,《记者摇篮》,2020年第3期。

    陈沛:《网红时代传统媒体的逆袭——邀老年听众成为广播的主角》,《声屏世界》,2020年第1期。。

    邱峰:《广播为老年听众服务的思考》,《科技传播》,2019年第9期。

    张彩、曹璐:《从公共服务理念看NHK的老年广播——NHK节目理念与形态解读》,《中国记者》,2011年第8期。

    (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科研资助AMRC2020-9 “日本媒介的積极老龄化报道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本文编辑:聂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