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定能生慧
杜金婷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慧能生智,安静的环境和清净的心灵可以增长智慧。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随着大量电子学习软件的开发和普及,电子化已经成为儿童新的生活学习方式。电子产品在给生活带来丰富便捷的同时,它的弊端也渐出端倪。作为一线教育者,笔者也发现很多对电子产品具有依赖性的儿童在学习、注意力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基于教师和家长的视角,把电子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进行总结,同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引起处于电子洪流中家长和孩子们的警醒,让青少年远离电子产品,还青少年一片清净的芳草地。
一、高强度刺激,提高感知阈值
刺激阈值指的是把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在这里指的是能吸引个体注意力的最小的刺激强度。电子产品的刺激强度很大,其集声音、图像、交互等于一体。特别是专门为儿童开发的动画片、游戏、学习软件等,其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进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在心理学、认知神经学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的途径精心打造而成,目的就是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儿童沉浸在高刺激强度的虚拟空间。儿童长期接触高强度刺激的电子产品,就会很难投入专注地去做一些事情。因为他们的大脑逐渐被电子产品塑造成了一个“高刺激阈值”的对象,习惯了轻而易举地获得电子产品所带来的愉悦感,久之,刺激阈值越来越高,儿童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而真正引发思考的事情,则需要儿童保持敏感的、低刺激阈值的感知。
二、多呈现方式,分散注意力
刺激阈值的提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个体注意力的分散,特别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需要个体一定的努力,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某种事物或完成某种任务,同时需要排除外部的干扰,降低外部刺激阈值,如分散注意的声音和光线等。而集多种刺激方式为一体的电子产品的运用,则大大干扰了儿童的有意注意。有研究表明,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的儿童在认知方面的表现远低于不依赖电子产品的儿童,他们更容易分心,同时研究还表明孩子3岁以前,每天平均多看1小时的电视,7岁时注意力障碍的问题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0%。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深有感触,凡是接触电子产品比较多的学生,其在书写、朗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远低于不接触电子产品的学生,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或思考。
三、精细化设计,降低深度思考能力
思考是大脑的运动成果,但大脑的本能并不是思考而是逃避思考。思考的深度,需要个体有意训练,需要空间和时间的支持。但电子产品从来不会留有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慢慢思考,而是使他们的精神永远处在奔波和忙碌之中。面对着画面精美、设计严谨、环环相扣的教学软件或网络游戏,孩子们也许会得到即时的快乐或者知识,但是他们失去的是平静和专注思考的能力和空间,而这种思考是沉思、反省和内省的基础,也是真正学习发生的基础。几十项由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开展的研究也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我们一旦联入网络或者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教育,便是进入了一个促使我们粗略地阅读、草率而心不在焉地思考以及肤浅地学习的环境,而在这种环境下,儿童是无法进行深度思考的。
除此之外,长期接触电子产品会让儿童的眼睛、身体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情感交互的短缺也是长期依赖电子产品的一大弊端,面对电子产品的种种弊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深度思考能力以及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呢?在此笔者基于教师、家长、社会的视角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教师层面:返璞归真,教育是慢的艺术
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保持定力,不跟风,不盲从,做到永远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课堂成为展示新技术的舞台。
(1)慎用多媒体,让课堂灵动清净。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但“灵感,只有在孤独和沉静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特别是对于语文等特别需要精心品味揣摩的学科。被新技术所冲击的课堂少了很多的沉静和纯洁,原本是静静品慢慢悟的课堂被大量的图片、动画、声音所掩盖,少了最宝贵的安静读书的时光。爱因斯坦曾语:“在所阅读的文字中找出可以把灵魂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都统统抛掉,特别是那些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则需要更加专注的态度更加沉静的心灵去细细品味汉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不是被色彩斑斓的材料所吸引有限的注意力。
(2)弘扬传统文化,训练学生定力。我国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宝藏中沉淀很多需要我们重新发掘的教育素材。面对更新速度极快的信息社会,我们的心灵也被带动得充满浮躁和不安。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书法等,都在用自身的魅力吸引我们慢下来,静下来,深深地的体会教育的慢艺术。所以,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孩子们在传统中静下来,慢下来。
2.家长层面:定能生慧,保护儿童敏锐的感知力
越小的婴孩越有超人的感知力,而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尽力去保护儿童这份敏锐的感知力,不要揠苗助长,不要把儿童的头脑过早地塞进各样的知识,不要用高刺激的电子化的产品去“毒化”儿童的大脑。
(1)亲近大自然,降低刺激阈值。电子产品的接触越晚越好,不管这些东西是否用来学习还是游戏。多给孩子玩一些质朴原始低刺激阈值的“玩具”,比如说沙子、水,让孩子保持思维的开放和想象的空间。多亲近大自然,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虫叫蛙鸣……都是低刺激阈值的原始信息,这些可以让儿童保持一颗高敏感性、高吸收性、高开放性的心灵。
(2)慎用电子学习软件,阅读纸质书。在各种电子学习软件横行的今天,家长也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心,儿童通过电子软件学习到的知识无法弥补在此过程中被堵住的想象力和深度思考。阅读传统的纸质书,让纸张促进儿童的沉思,让连续阅读发展现如今儿童稀有的精神自律。
返璞归真,定能生慧,电子产品在儿童学习的运用中一定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