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丽媛
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以单位名称在银行所开立的结算账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关乎到存款人的合法利益、银行发展及金融秩序,因此必须要注重对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本作者文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就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瓶颈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策略,从而为同行业在进行账户管理时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一、引言
银行结算账户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门户,集中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资金收付结算的起点和终点,是一切经济活动资金往来的基础。有效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为经济有秩序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平稳发展。如何使得账户管理高效化、安全化,规范化,一直是银行业不断研究探索的主题。
二、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一般存款账户开户数量不限制,用途无限延伸
一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可以通过一般户办理转账和现金缴存,但不能办理现金支取。依据监管机构要求,一个企业可以开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和多个一般存款账户。政策对企业开户总个数没有限制,这就会出现企业出于各种目的或者银行为追求自身利益为企业多头开户的现象。比如,一些银行以开户数量作为考核指标,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任务,结算账户只开不用。又如,有些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犯罪分子提供租借账户,从中非法牟利。犯罪分子通过租赁账户,将赃款提取到手。再比如,有的企业将从一家银行借到的资金作为自有资金,向另一家银行贷款,或者以同一数额的自有资金向多家银行贷款。骗取贷款后,利用多头账户将资金转移。有的企业私设“小钱柜”、侵吞集体资产......多头开户使得银行账户使用效率低,闲置账户过多,极大增加了账户管理工作量,为账户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为逃税、洗钱、电信诈骗等不法行为留下空子。为银行和企业带来了风险。
(二)账户管理操作风险较大
我国账户管理体系中账户种类多,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以及临时存款账户。账户开户主体众多,有政府、社团、企业、军队、内设机构、临时机构等。账户种类及开户主体不同,开户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此外,人民银行对一些特殊账户又有一些具体管理要求。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同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通知》就对同业结算账户的开立条件,证明文件、日常管理等制定了许多特定要求。近年來,人民银行对账户管理要求不断更新,新制度不断出台。比如先后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的通知》等文件。账户管理业务操作主观性较大,银行开户人员若一时疏忽,或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偏差,不能正确区分账户的资金性质与用途,对存款人类别判断不当,就会在开立、变更、使用、撤销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操作风险。
(三)取消账户开户许可带来一定风险
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已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企业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管理由核准制变为备案制,人民银行不再核发相关开户许可证。开销户流程由以前的两个环节变为一个环节。这一举措减少了企业开户人力成本和时间资源,效率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对账户管理的安全性产生一定影响。之前开立基本户、临时户时人民银行把关,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企业开户交由商业银行负责,银行要全面独立承担账户管理责任,其风险意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水平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企业账户管理质量。不排除出现个别银行为拉存款、抢客户放松开户审核,违规开立账户,或者部分企业违规开立、出租、转借、出售账户的情况,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四)账户资料保管难度大
目前人民银行要求账户资料分客户专夹保管,一个账户一套开户资料。账户资料保管期限为销户后10年。账户资料内容多,保管期限长。保管难度大。由于在制度、技术、人员上存在欠缺,在保管过程中容易出现遗失、毁损、调换等情况 ?。例如,账户年检,证照更新等工作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经手人员多,工作时间周期长,稍有不慎,就会有账户资料调换或是遗失的可能。其次,基层网点工作人员流动性高,档案管理工作移交到下一个任工作人员手中时,由于账户资料多,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所有资料交接清楚。这样就会出现交接不明的情况。后期排查发现问题,容易扯皮,很难责任明确到人。
三、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探究与建议
(一)提高开户门槛,限制企业开户数量
目前人民银行已对个人银行账户进行改革。个人账户分为Ⅰ、Ⅱ、Ⅲ类,Ⅰ类账户是一个正常的全功能银行账户,Ⅱ、Ⅲ类账户功能有诸多限制。一人在同一家银行限开一个Ⅰ类账户,如果已经有Ⅰ类户,再开户时只能开Ⅱ、Ⅲ类账户。同时Ⅰ类户开户后如6个月不用,将自动冻结。建议人民银行出台制度,限制企业开立一般账户数量,一个企业在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一般户,进行贷款结算、转账汇款等业务。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履行尽职调查义务,严格落实账户开户实名制,从源头杜绝非常账户的进入。执行6个月不发生交易的账户进行冻结的制度,并逐步清理久悬账户。这一举措有利于提高账户使用效率,降低账户管理难度,利于监管企业资金,防范支付结算中的金融风险。
(二)加强内控,账户精细化管理
第一,银行应合规经营,精细化管理。账户管理工作中落实经办、复核、授权三道岗的“六眼原则”,各个岗位互相监督提醒。第二,加强内控管理,加强内部审计,定期进行账户检查,查缺补漏。第三,业务人员办理业务时需要严格落实账户管理制度,按章操作,按流程办理业务。避免情感代替制度。第四,组织制度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夯实业务基础。坚持学习制度在先,办理业务在后。工作人员吃透文件精神,从细小处着手,精细化操作,避免经验代替学习。
(三)放得开更要管得住,多措并举防范单位结算账户风险
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证后,应兼顾账户管理的效率与安全。首先,强化账户集中管理。商业银行上级行履行管理职能,依据基层营业网点申请,对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集中审批,对账户实行统一管控。其次,监管机构对账户的监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压实商业银行主体责任,加大对账户的现场检查力度;细化完善金融机构账户违规开立使用的监管处罚条款;提升监测手段,在监测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比支付系统、账户管理系统等相关交易信息。
(四)金融创新,加强信息技术在账户管理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银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账户资料保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行资料的电子备份。相比账户资料纸质保管方式,此种方法有很多优势。第一,资料一经备份,不能擅自篡改。第二,有利于后期的查找和审阅。银行内部引入账户大数据,数据共享,为账户定期检查等工作提供方便。第三,有利于客户信息保密。账户资料设置查看密码等级,不得随意查看,需要调档案的无权限人员,需向上级提交证明,由上级批准后再查找。第四,可以做好相应资料的保存工作。账户资料相关数据可以联入大数据、云技术等高科技,避免资料遗失。
四、结语
当前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金融风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要与时俱进,对现行账户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更符合社会环境和金融环境的方案,完善管理,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