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牛 伟 陈 华
摘要: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25所高校的404名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测量,评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水平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女子运动员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运动员;不同年级运动员在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精神病性因子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一年级、四年级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焦虑因子与性别、年级的主效应均有关,精神病性因子与性别的主效应有关;焦虑因子与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有关。
关键词: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04.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9-0083-03
Investigat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athletes based on the SCL-90
NIU Wei,CHEN Hua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used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 to test 404 high performance athletes from 25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evaluated thei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athletes is relatively poor; various indexes of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are higher than normal values of adults nationwid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xiety and mental illness factors of high performance female college athlet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ame of male athlet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xiety and mental illness factors between 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athletes of different classes;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higher performance freshman and senior college athletes is relatively poor; the anxiety factor is related to the main effect of gender and class; the mental illness factor is related to the main effect of gender; the anxiety factor is related to the interaction of gender and clas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SCL-90;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athlete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即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情绪变化合理,焦虑水平适度,人际关系和谐,自我意识发展良好,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及独立性强[1]。近年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截至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备案可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全国共235所,研究其心理健康状况对发展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活跃校园文化体育生活,促进高校之间在竞技体育方面的交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2](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调查,旨在掌握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存在的心理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5所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进行SCL-90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36份,有效问卷404份,其中男运动员228人,女运动员176人;大一105人,大二129人,大三122人,大四48人。
1.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1)测量工具。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并与全国成人常模对照,量表共有9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分别反映测试对象9个方面的症状。此外,包括1个其它因子,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每项事件的刺激强度根据经历该事件时的心理感受分“从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偏重(3分)、严重(4分)进行评分。(2)9个因子的分半相关系数介于0.77~0.91(校正后),总体分半相关系数为0.85;用库德—理查逊(K-R20)进行内部一致性的分析后发现,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在0.62~0.89,而全量表的则高达0.96,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3)SCL-90的效度。采取因素分析的方式对效度进行检验。经二阶因素分析并加以正交旋转后,发现9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1.9%,各因子的因素负荷量介于0.44~0.73,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4)测试程序。在调查前对全体被试者解释调查的意义,被试者同意接受调查后运用统一指导语,现场发放与回收。
2)数理统计。
将采集的全部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并结合Excel在电脑中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高水平运动员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说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造成以上差别的原因可能有:(1)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要承受学习和训练比赛的双重压力。(2)大学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感情也较为丰富的人生阶段,同时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思潮和人生价值观念,也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3)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成绩比一般大学生要差,而他们大学毕业后大多不向专业队发展,因此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压力很大,心理上容易出现问题。
2.2性别、年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高校男女高水平运动员在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
由表2可知,高校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运动员,其它因子则没有性别间的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男女生思维方式、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关。女生较男生更敏感而多疑、容易多愁善感、情绪化等。研究发现:男女性在对自己今后成就的期望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有比男性更低的期望[4]。另有研究表明,女性的归因模式属于一种“低期望的自我贬抑模式”,即“把成功归于运气,把失败归于缺乏能力”[4]。正是这些女性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使高校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行为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焦虑和失望。
2)高校不同年级高水平运动员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
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高校4个年级高水平运动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恐怖、偏执6因子上差异无显著性。在人际关系因子上,一年级与二年级、三年级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在焦虑因子上,一年级与二年级、四年级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在精神病性因子上,四年级与一年级、二年级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3)。结果显示,一年级、四年级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这可能与一年级新生刚踏进大学校园,还处在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过渡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适应环境能力差有关;到了二年级、三年级,逐渐适应了大学的环境;四年级高水平运动员面临论文答辩、就业等压力。2005年,中国青年政治院一项调查显示:51.4%的大学生因为就业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5]。
3)性别、年级在SCL-90各因子上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
从表4可以看出,焦虑因子与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有关,精神病性因子与性别的主效应有关。由表5可以看出,焦虑因子同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有关。
3结论
1)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水平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
2)高校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运动员;不同年级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在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精神病性因子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一年级、四年级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3)焦虑因子与性别、年级的主效应均有关,精神病性因子与性别的主效应有关;焦虑因子同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1] 孔令桐.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8):112-113.
[2]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31-35.
[3] 张作记.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 济宁:中国行为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118-125.
[4] 盛绍增.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4):138-139.
[5] 徐献红.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J]. 经济师,2006(5):97-98.
[编辑: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