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外伤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薛施霞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外伤急诊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180例外伤急诊患者参与课题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的患者样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在就诊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就诊期间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外伤急诊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研究组外伤急诊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鲜明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外伤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存在鲜明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外伤急诊患者科学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消除心理压力,还能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值得在临床干预中继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外伤急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2..02

    通常而言,急诊外伤的出现多是由创伤性事故造成,由于事发突然,再加上剧烈疼痛、病情进展过快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使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出现恐慌、害怕、焦虑等负面情绪[1]。基于此,本组研究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挑选了180例外伤患者,经对比分析,旨在探究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际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外伤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将1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分得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30例,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51.35±2.47岁),受伤原因:重物砸伤31例,意外跌倒36例,交通事故23例。研究组分得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26例,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33岁,平均年龄为(51.42±2.53岁),受伤原因:重物砸伤28例,意外跌倒34例,交通事故28例。对比两组外伤急诊患者的一般资料,其结果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就诊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例如体征监护、伤口清创、体位护理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则需要予以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病情讲解:收治患者后,医护人员应重点开展情绪疏导工作,通过不断的安抚和鼓励,帮助患者消除恐慌、焦虑等消极情绪。根据检查及诊断结果,进一步分析患者的病情状况,叮嘱患者尽量减少走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2]。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医护人员还应为患者的急诊救治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以免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应激反应。②术前准备:术前,医护人员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既往病史,以及禁忌症等,同时还要准确掌握患者姓名、临床症状、年龄等资料[3]。充分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并根据手术情况和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救治方案。③术后护理:大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还需继续接受住院观察和治疗,如果周期较长,也会使患者产生烦躁、抑郁等消极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在观测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还应该主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鼓励患者接受适当的康复训练,缩短住院时间,提升预后[4]。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5]:显效: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心态比较积极和乐观,疼痛症状显著改善;有效: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情绪基本得到了控制,疼痛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疼痛症状无改善。

    (2)通过本院制定的调查问卷,分别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客观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获得的数据资料实施统计分析,处理软件为SPSS 23.0。计量资料用x±s代替,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代替,经x2检验。当P<0.05時,说明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组间具有鲜明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参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组间具有鲜明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参见表2。

    3 讨 论

    在急诊科,外伤是一种常见且高发的病症,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骨外伤约占急诊外伤总数的75%左右[6]。为了帮助患者消除心理压力,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需要在进行外伤救治的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研究组外伤急诊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鲜明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外伤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存在鲜明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在外伤急诊患者护理中具有非常确切而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病情讲解、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方法,向外伤急诊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心理诉求,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既能促使医护人员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又能纠正患者的治疗态度,稳定患者情绪,进而保证各项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改善或提升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外伤急诊患者科学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消除心理压力,还能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值得在临床干预中继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美芳,吴月峰,黄春华.危机管理模式结合传统外伤急救护理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93-695.

    [2] 胡雪玲.支持性心理干预在急诊科外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8):3670-3673.

    [3] 颜 华.我国眼外伤急诊救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眼科杂志,2019,55(9):641-644.

    [4] 吴洪波.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2):375-378.

    [5] 许红丽.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4):108-109.

    [6] 刘东苗,成巧梅,曾倩姣,等.叙事护理在自残性手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9,42(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