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五种句式,增强气势力度

    阎永峰

    【技法阐释】

    议论说理讲究以理服人,要想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必须让文章语言更有气势、更有力度。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大家不妨从用好五种句式入手。

    用好排比句

    〔例1〕离开了他(们),科学家们的许多奇思妙想就难以成为现实的产品,离开了他(们),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生活都将会乱作一团——汽车坏了会没人修,房子漏了会没人补,衣服破了会买不到更合适的……

    〔例2〕农民不敬业,大家就没有饭吃;工人不敬业,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保洁员不敬业,脏乱差现象就会频频出现;公务员不敬业,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就会屡禁不止。

    例1选自高考佳作《这一票,我想投给他》,例2选自高考佳作《敬业之花,灼灼其华》,例1以排比句的形式来“作分析”“讲道理”,例2以排比句的形式来“摆事实”。排比句的运用,让人觉得节奏感很强,有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和力度。

    用好反诘句

    〔例3〕这组数据至少意味着有40%的同学在同学关系方面存在问题!不是吗?因为同学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而恶语相向的为数不少吧?因为鸡毛蒜皮小事而动辄对同学动粗动手的也大有人在吧?

    〔例4〕如果人类的祖先不敢大胆捡起地上的石块和树枝,不敢靠近并想办法保存下自然的火种,今天的苍穹之下还会有满目的繁荣与文明吗?

    例3选自高考佳作《仁者无敌》,例4选自高考佳作《矢志创新,更具风采》,例3针对试题所给材料中的一个问题提出反诘,例4围绕着一个假设推断提出反诘。反诘句的运用,往往给人以咄咄逼人、不容置疑、势大力沉的感觉,说服力自然大增。

    用好设问句

    〔例5〕为什么一番好心却没有换来一个好的结果?是压根就不应该去爱,还是爱本身出了错?

    〔例6〕野生动物靠什么生存?兽性!兽性从何而来?本能!而捕食正是其最重要的本能之一。为什么不能给自然保护区里的野生动物喂食?因为人类的喂食行为会逐渐改变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惯和觅食方式,会使野生动物丧失掉觅食的能力,进而失去生存的能力,丧失“野生”的兽性。

    例5选自高考佳作《爱要理智》,例6选自高考佳作《真正的保护是尊重》,例5是介于提出论题、亮出论点之间的一个过渡段;例6是从“为什么”的角度所展开的论证。设问句的运用,引人深思、启发思考,在自问自答间增强了语言的思辨性。

    用好祁使句

    〔例7〕爱岗敬业,多么朴实的一个词语,多么富有光彩的一个词语。让我们为千千万万爱岗敬业者喝彩!

    〔例8〕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心中想的是创新,手上做的是创新,于无路处辟新路,于绝境中寻坦途,做前人未做过的事,创前人未开创的业,奏响时代最强音,展示出弄潮儿的靓丽风采!

    例7选自高考佳作《敬业,是最朴素的风采》,例8选自高考佳作《矢志创新,更具风采》,二者都是文章的结尾段。祈使句的运用,具有较强的导行意味,因为鼓动性强,气势和力度自然很大,读后让人有跃跃欲试之感。

    用好双重否定句

    〔例9〕虽说人们的认识水平有深有浅、有高有低,但不会不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敬业,只有敬业,才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品质。

    〔例10〕面对“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的同学关系现状调查结果,没有一个不感到惊讶,没有一个不陷入沉思。

    例9选自高考佳作《敬业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例10选自高考佳作《说同学,话关系》,例9中的“不会不认同”就是“应该认同”的意思,例10中的“没有一个不”更加强调了“概括一切”、“没有例外”的意思。双重否定句的运用,既使句式富有变化,又使肯定的语气更加坚定、更加强烈。

    【名家示范】

    “人文”的含义

    李北陵

    什么是“人文”?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能说得清。据报道,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

    是啊,除了“以人为本”,我們还知道“人文”更丰富的内涵吗?

    为了解说“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滴,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断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对他们的司机嘀咕了几句,然后回到车上,把车靠边,让他们先过。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回答,他说:“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边,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就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这让我想起在澳大利亚的侄儿讲过的另一个故事:周末,侄儿随一位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人去悉尼周边海域捞捕鱼虾。每撒一下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位华人都要一番挑拣,将剩下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我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那华人平静地答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去海里捞鱼虾的公司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法规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我侄儿道:“远在公海,谁也不管你啊?”那华人淡淡一笑:“处久了你就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非得要别人来提醒,来督促。”

    两则故事,大体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人文”其实并不晦涩,在我看来,它的实质就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养成,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人文”在哪里?如梁晓声所说,在高层面,它关乎这个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朴素的层面,它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里,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内涵中,就在我们心灵深处。又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它是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想想我们有多少时候不要别人提醒就知道检点自己的作为,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尽可能为别人着想、给他人帮助?

    言及此,想起了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国。”我想,为国家更发达、社会更和谐,为我们自己更自在、更快乐,补经济课、补科技课、补法律意识课,都不错,但我们现在最需要补上的还是文化这一课、“人文”这一课。

    (选自《读者》)

    【点 评】

    这是一篇以阐述“人文”的含义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在作者看来,人文的实质就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养成,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者在增气势、强力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什么是‘人文”“‘人文在哪里”等设问句,既问在恰当之处,又具有引人深思的力量;“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知道‘人文更丰富的内涵吗”“想想我们有多少时候不要别人提醒就知道检点自己的作为,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尽可能为别人着想、给他人帮助”等反诘句,更是直抵我们心灵深处的痛点,把我们问得脸发烧、心发慌;而“为国家更发达、社会更和谐,为我们自己更自在、更快乐”以及“补经济课、补科技课、补法律意识课”等,既是作者的建议,也体现着读者马上行动的迫切心情吧?

    【佳作展示1】

    热血青年,为国为民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

    一考生

    百年前的“五四”风雷,衰微的国运振起了进步青年救亡图存的意志,激起了他们打破旧时代樊笼的梦想。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传承百年,至今仍闪烁着熠熠生辉的时代价值。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赓续五四精神,以已之热血,创为国为民之荣光!

    “国不国矣,家不家矣,民不民矣!”面对巴黎和会做出的将山东半岛主权转让给日本的决定,面对列强对中国主权的虎视眈眈,中华民族已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时的青年们,在四万万国人间首先站了出来,以毫不妥协的魄力开展着反帝反封的斗争。何葆仁、邵力子、傅斯年,青年人用热血浇筑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脊梁。

    观看至此,我久久不能平静。五四运动孕育出的进步精神,何尝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呢?那是抗战时期不畏艰险回国杀敌的海外留学生,是50年代投身于中部山区建设的北航首批毕业生,是60年代献身于茫茫戈壁、助推“两弹一星”的青年学者……在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青年人以最卓越的胆识、最昂扬的斗志,贡献着磅礴的力量。

    时至今日,我辈青年更应把为国为民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青年都应坚守诗和远方,永不堕入闭塞与昏聩。这正是因为,在稍纵即逝的青春里,局限于“小我”者,注定无法拥有完整的人生!李大钊曾言:“爱国,就是因为国运与个人之息息相关。”在为国为民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才使得人生有更充盈的意义。且看工大的“龙江一号”团队,在推动国家航天事业发展之时又何尝没实现自身的远大梦想?“小黄车”创始人戴威,在助力中国共享经济取得领先地位时,又何尝没丰富人生的色彩?反观那些“佛系青年”“积极废人”,注定要在光阴的虚度、“小我”的局限里碌碌地慨叹!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终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接力中实现。毛主席曾言:青年人就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平均年龄不及30岁的“悟空团队”正谱写航天事业新辉煌;高铁建设的青年工程师团队正奋力打造“中国速度”;港珠澳大桥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展现大国工匠新风采……身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推脱呢?

    观看纪念大会后,我认为与其说它是对历史的追忆与缅怀,不如说是对未来的展望与遥想。五四英烈余音犹在,当代青年使命长存,让我们以“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秉持“一身报国有万死”的魄力,笃定“为万世开太平”的目标,以已之热血,创为国为民之荣光!

    来吧,青年们,让我们以行动笃志,共向未来!

    【点 评】

    这是2019年全国卷Ⅱ的一篇立意深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结构清晰的考场佳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文章的语言,不但规范流畅、极富文采,而且有气势、有力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排比+反诘”句的运用可谓功不可没,第四自然段中的“又何尝……又何尝……”之问,既是在就事说理做判断,更是在由果索因引思考;祈使句的运用也作用不小,最后两段的两个“让”字句,既有总括全文之意,更是在强势导行。

    【佳作展示2】

    请收回那样的帮助

    一考生

    读罢材料,我沉思良久。我不想对小海龟的遭遇做出什么评价,也不想对老鹰的所作所为进行任何褒贬,我只想对“好心人”说一句话:请收回你那短暂而又可怜的帮助!

    怎么?你说你比窦娥还要冤?你说你这是善心助人?那么请你看看“最后结果”吧:你能说小海龟们的悲惨遭遇与你的好心帮助没有关系?你能否认你是在好心的掩盖下做了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不要以为你的帮助总是会让得到帮助的人变得非常开心,总是能够让得到帮助的人逃避一场场灾难,知道吗?正是你那短暂的盲目的没有理性的幫助,不仅给得到帮助的小海龟们招来了一场更大的灾难,还给它们带来了莫大的痛苦。

    所以,请收回那样的帮助吧。在你还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给你所帮助的人以足够的快乐和安全之前,请慎重考虑是否该出手帮助,不要把你那所谓的“正义的关心”去“奉献”给其他人;在你还不了解所有情况之前,千万不要把你的帮助看成是“催化剂”,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即使是需要,也要贯穿整个反应的全过程,而不是半路“撤退”。

    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两个笑话——

    某人看见大街上有一个警察正在追另一个人,于是就勇敢地冲上去,帮助警察抓住了那个人。他以为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好事,殊不知那是武警部队的演习课目,他的帮助导致警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任务。

    某人在商场里看见一个女人正在努力地试图甩开一个男人的手,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不仅打了男人两拳,还对女人说:“有我在,别怕。”他以为自己又一次见义勇为了,殊不知由于他的帮助,本来恩爱的小夫妻离婚了。

    这显然都是好心办坏事的有力证明啊!如果你非要献出你的爱心、你的帮助,请你一定要理智,一定要弄清楚缘由,一定要有始有终。否则,你的爱心,你的帮助,不仅会是误打误撞的,也起不到“催化剂”的作用。

    怎么样?现在你该认同我的观点了吧?帮助别人也需要特别慎重!——你要让得到你帮助的人真正得到快乐和安全,否则,你的帮助就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请收回那样的帮助。

    【点 评】

    这篇考场佳作的突出特点是语言表达有气势、有力度,因而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考生以“请收回那样的帮助”为题,且在文中反复提及,虽有请求意味,但“(令其)收回”的态度十分肯定、果断;“你能说……你能否认……”的反问直指对方软肋,具有不容反驳的力量;由“在……之前”“一定要”等词语构成的排比句,或使表达更缜密,使论证更严密,或将忠告之意表达得更准确、更坚决。

    [作者通联:黑龙江富裕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