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课堂的“势”与“度”

    宋亚林

    【摘 要】在初中语文具体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四个意识实则是促进自我出色、朝向特色成长的写照,这不仅是生成精品课程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让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确立自己的信仰和职业追求方向,用精品课堂树立自信和地位。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势”与“度”

    打造精品语文课堂,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考验。打造精品语文课堂,我们应该强化四个意识:一要突出整体意识。从整个课堂来看,各环节应突出特色,整体打造教师应先行先学,严格强化课前预设,努力形成模块特色。二要强化精品意识。无论是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课程产品,在课堂应用时一定要突出精品意识,突出细节,准确定位,精益求精。三要把握质量意识。课堂教学质量关乎大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使整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四要强化管理意识。教师要对过程进行科学管理,狠抓细节管理,提升自我的服务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多渠道提升管理水平。

    1.因势利导,精彩生成

    精品课堂依旧属于课程建设的范畴,它拥有产品属性,包括应有的价值和产权。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经常性的只注重课堂这一产品,却忽视属于课程建设中的其它产品。其实,打造高效课堂,如果没有其它课程产品的支撑,精品课堂的打造只能成为虚无。相反,精品课程不能有效生成,其它产品的价值便会下降到忽略不计。为此,在促进精品课堂产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抓好各课程产品的有序调控,做好因势利导,精彩才可能生成。顺势开导,全面激发学生的理解、辨析、赏析、归纳和总结等能力,让课堂出彩。很明显,课程生成是对教师课程力的检验,学生思维的火花能否被点燃,教师能否小心地将这火花捧在手心呵护起来,无不是产生智慧或泯灭火花的关键。

    2.顺应自然,多维开发

    打造精彩语文课堂,抓好生产过程十分重要。在课程这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妄动现象,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浮华的活动表演,弱化或变相弱化精品课程的服务功能,忘记学习的本质去没原则性地提高参与者生命质量的需要。应该坚守教师的课堂教学本色,顺应自然变化,调控得体有法,回归教育的本真状态,通过有效的体悟与反省,不断获得新的自觉,然后引发学生的自觉,真正达成“双学目标”。

    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然而不管怎样放手,学生的思维如何活跃,课堂如何生动,教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恰如一只飞翔于高空的风筝始终不能脱离调控它的这条细线。否则,课堂教学就会成为一个没有目标,随风而逝的纸片。在调控的过程中,课堂不但需要教师的理想,更需要教师的思想和爱,才可能将受限的课程力在有效的时空内予以扩张,从而像放风筝一样,把风筝放上天空却又能紧握手中的线,有效控制局面。

    在课堂教学中,要达成“自组织学习”,缺少有必要的硬件与软件等条件支撑,是难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带着教育的乌托邦,如果没有操作课堂的精妙技法,在课堂中放纵,结果往往比传统教学的效果更坏。教学中课程生产的过程不是想当然,只有真正地围绕学科本体需求满足学习要求,促进教室里精品课程生产有序推进,达成“双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才会产生风景,才会成为有吸引力充满智慧的成果。当然,精品课堂属于非物质性产品系列,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否则其价值就会被人们怀疑。

    打造精品课堂,必然需要教师拥有精雕细刻的本领,能术到极致,几近于道。能充分发挥自我的“匠心”,懂得用力与专注,才能让课堂走心。而不是像以上案例中那样“看影碟”,随心所欲,缺乏对课堂的深刻理解,随便放风筝。那种没有发挥教师熟练的灵巧与高超技能,却让自我“淡化出场”,这实则不是教师角色淡化,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淡化,而是现代“放羊式”教学的出现。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自主学习”吗?频繁使用早以准备的媒体课件,以“媒体”替代“文本”,这种“散乱的活跃”只能说明教师的心态变得更浮躁。

    打造精品课堂,一位高明的教师一定会是一个有“匠心”的人,他始终不会放弃自己调控的权利,他会记得在课堂上精益求精,别具匠心,不会让学习者偏离飞行的轨道。他会顺应课堂的自然生成,积极调控,让课堂教学在正确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3.课程调控,机智灵变

    在课程实施中,课程的学科界限常常被打破,课程概念的确定性取向被否定,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层次的认知上。课堂是动态的,面对动态的课堂,教师对课程的调控机智是不可少的。回归课程本真,强调课业的进程,无论是强调跑道功能,还是将其变成特殊的路线,必须通过课堂中有效的建构,努力促使课程力得到提升,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才可能真正体现课程的价值。

    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认定它的确定性,同时也需要确认它的不确定性,只有真正地达到适量,才可能真正发挥引领学生学习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不加选择地进入课程,特别是课程的教育性不能随意泛化,必须防止无效性与虚无化,防止课程内容的膨胀与拥挤。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经过教师精心打磨与选择的本体性知识、能促进学习者认知水平提升的内容才能进入课程。

    呵護语文课堂,调控得当没有噱头。打造精品课堂,从打造精品语文课程开始,这里无不充满着教师智慧,需要用教师的课程力说话。如果没有教师的灵巧应变,引领不到位便会使学生在学习中陷入“迷茫”的境地。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带有几份沉稳,让课堂灵动起来,重构活力十足的教育新生态,让参与者感受到课堂生命的快乐和成长的精彩,其课程的品味才会得以提升,同时课堂的品味也才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