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同期书在融媒体大环境下的传播与发展

    赵宁

    摘 要:影像时代催生影视同期书的发展,作为图书出版业和影视产业交融产生的文化产品,影视同期书自出现便进入文化产业工作者的视野。伴随着媒体融合的脚步,影视同期书也开始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点线面” 多维度出版传播,短时间内产业发展进步明显。而本文将基于媒体融合的大环境,探讨融媒体环境中影视同期书在出版与传播过程中的自身特点和问题,并尝试为其今后的出版传播提出方向性的建议。

    关键词:影视同期书 媒体融合 融媒体

    伴随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们对于日常娱乐文化休闲产品的需求量愈发增加。作为文化产品供给头部的影视行业必然要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以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这促进了文化产业市场的扩张,而影视同期书作为影视行业的延伸文化产品,也借助这股“东风”得以飞速发展。

    与传统图书行业相比,影视同期书发展时间较短,在出版传播过程中虽有其自身特点,但也存在一定不足。本文将从概念入手,讨论影视同期书的传播特点,并尝试性为其之后的出版传播提供些许建议。

    一、影视同期书概念

    影视同期书由20世纪90年代影视小说发展而来,纵观先前针对影视同期书的研究,对其概念界定存在分歧,通常会从内容、时间、广义和狭义四个维度进行概念定义。

    内容上,影视同期书是热播影视剧目的衍生文本产品, 或改编或由剧本整理而成;时间上,既可能是已出版图书改编影视剧后再版,也可以是影视剧热播后新出版;广义上, 影视同期书就是与影视剧目相关的文本性产品的总称;从狭义上,影视同期书更倾向于表示热播影视剧的同名图书。

    笔者认为,影视同期书绝不只是“影视+文本”的简单组合,它既可以是影视剧目的原版小说和剧本,也可以是影视剧热播后的衍生文段、番外或改编小说,其涵盖范围较广。因此,本文所指的影视同期书,更倾向于广义的影视同期书概念,即“影视同期书是利用热播或刚播不久的影视剧目的热度和关注度,推出的与该影视剧目相关的文本性产品”。

    二、媒体融合视域下影视同期书出版特征

    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指媒介技术的融合,更包含了内容的融合、经营的融合和理念架构的融合。与单纯媒介融合不同的是,媒体融合更关注大众传媒时代文化产品的内容多元合一和经营理念的转型。影视同期书作为大众传媒生产的文化产品,其必然受其观念的影响而发生转变。

    而在媒体融合视阈下的影视同期书出版存有创作周期短、内容产出便利、便于经营推广、潜在商业利益大等特征。

    一是影视同期书的经营推广手段丰富。影视同期书作为影视产业与出版产业相互融合发展得出的产物,其具有网络化与复合化特征。媒体融合促使图书出版行业从单一线性传播走向社交互动传播,传播渠道增多。影视同期书作为影视剧目的衍生品,拥有天然的内容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出版传播过程中较传统出版图书能更加便利地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并且出版形式也从单一的传统纸质书变为复合型图书出版,配合H5、动画、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步宣传,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是影视同期书的产出较严肃文学来说相对便利,从内容上说,由于影视同期书的创作主要基于已有的剧本和脚本, 对已有内容进行改编再创作。传统的文学创作往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创作周期,利益回流较慢。而很多出版公司为了短时间内获得利益回报便把目光转向对影视作品改编,或改编国内现有热播影视剧目,或直接引进国外影视剧目,这些剧目本身自带了内容情节,只需做一定程度的改变和排版, 便能較快转化为符合图书出版标准的内容。从时间上来说, 其能缩短创作周期,加快出版商资金回流。

    三是,“万物互联”时代,影视同期书的出版传播具有便利性,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为其营造粉丝经济奠定基础。影视同期书作为影视剧目的衍生品,拥有一定的粉丝受众基础,影视剧的热播必然会带动粉丝对影视同期书的消费。

    三、影视同期书出版传播问题与对策

    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媒体融合视阈下影视同期书的出版具有周期短、见效快、便利性等特征,但不可否认,它在现有的出版传播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影视同期书出版时间不确定性。由于大多数影视同期书如《蜜汁炖鱿鱼》《大长今》《中国式离婚》等都是热播剧之后的衍生品,因此其出版周期也依赖于热播剧的制作, 这造成影视同期书出版时间的不确定性。

    融媒体时代重新确立了传者与受者的交互关系,出版发行必须考虑受众的情感与接受程度。面对时间的不确定性, 影视同期书的出版传播更需要注重融媒体的力量,拓宽其营销路径。其一是做好线上的数字营销与分发,与各大电商运营平台合作,通过线上的预热销售拉动线下影视同期实体书的销售;其二是确立情感推广圈层,通过对影视剧迷的情感动员和共鸣达成宣传推广,提高影视同期书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其三是利用社交媒体的宣传优势进行创意推广。

    2.影视同期书内容的同质性程度较大,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甚至在行业内出现“马太效应”。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当某一类影视作品受到大众市场的青睐时, 总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复制品”。影视同期书身处于大众文化市场也不例外,这些跟风影视同期书作品会短时间内占据市场的各个角落。虽有热度但持续时间短,且作品的口碑不易保证,导致受众流失。

    针对此现象,影视同期书的出版商必须认识到影视同期书内容的重要性。在融媒体时代,内容是一个作品能否广为传播的核心要素。影视同期书的出版发行在立足影视作品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多角度复合创作。

    相较于影视剧目的类型化模式化,文学艺术的创作往往具有艺术美感、艺术表达与个人化思考。影视同期书的创作离不开影视剧目的滋养,同时也需要保证原有的自主性,可以吸纳剧目对人物形象的立体刻画、剧情铺设的逻辑和剧情叙事的优势进行影视同期书的文学性创作,这既能缓解影视同期书同质化现象,又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达到影视剧目和影视同期书出版的“双赢”。

    3.影视同期书出版商业化与过度娱乐化。影视同期书的主要题材依托于现有影视剧脚本(剧本)以及改编前文本, 相对而言创作省时省力,这让部分出版商投机取巧,产出“畅销类”影视同期书,导致部分口碑“断崖式”下跌。

    融媒体时代精英与大众之间的界限开始瓦解,大众文化滥觞使得阅读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娱乐性,阅读的严肃性开始消解,但这不能代表整体文化的发展取向。影视同期书的发展,首先必须注重内容质量是否支持“二次开发”,其次要考虑选题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作为通俗文学,影视同期书想要长期存在且被读者接受记住,就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社会经验。

    四、小结

    简而言之,影视同期书的出版传播有优势也有问题,媒体融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针对市场质量良莠不齐、优秀作品寥若晨星的情况,只有坚持内容为王,拒绝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影视同期书的出版传播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而面对同质化程度较高的问题,影视同期书的开发和出版要谨慎选择,尽量出版生命力和延续力较高的影视同期书。此外,影视同期书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在出版传播过程中要坚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只有这样,影视同期书才能未来可期, 才能为文创事业创造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世华,熊孟元.影视同期书的出版模式与发展策略[J].中国编辑,2019(3):54-59.

    [2]宋蕾佳.“影视同期书”类型特点浅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3):224+226.

    [3]秦婉君.媒介融合趋势下影视同期书的出版[J].传播力研究,2017,1(05):9-10.

    [4]林曦.全媒体时代“影视同期书”出版的可持续性发展[J].出版参考,2017(1):46-48.

    [5]杨梅,赵立志.从荧屏到纸媒——浅析媒介融合视角下的出版形态[J].新闻研究导刊,2015,6(06):112+90.

    [6]杨梅,荣萍萍,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出版企业影视增值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4.

    (作者单位系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