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时期翻译的发展

    徐尧尧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场人民群众发动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期间中国的翻译家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且翻译数量猛增,翻译质量也大大提高,从而加快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为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著作对中国社会和翻译界具有不可抹灭的积极作用。本文将从五四运动时期翻译发展的背景、翻译目的和翻译内容、翻译的意义等方面出发,系统的探讨五四运动时期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五四运动;翻译发展;翻译意义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2-0057-02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它是一场由青年学生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它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期,也是中国翻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五四运动前后掀起了一股介绍西方的浪潮,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翻译家,他们输出了大量优秀的译作,为中国翻译史带来了第三次高潮。追其原因,五四运动时期翻译的发展也离不开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如先进青年学者对西方读物十分渴求,知名学者和翻译家也乐于翻译西方读物,以实现救国理想。

    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五四运动时期产生的文化启蒙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先进思想,为共产党的创立和新中国的成立起到了积极作用。五四运动后的翻译家根据自身的翻译经验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翻译理论,丰富了我国翻译的发展。

    1五四运动时期翻译发展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的主要战场虽不在东亚,但日本却趁机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不断侵害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摧残着中国人民的生命和尊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强权的压榨,政府的无能使中国人民无法忍受屈辱,进而愤起,终于于5月4日爆发。北京学生的罢课就此拉开五四运动的序幕,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响应。

    五四运动开始之前,曾有多位翻译家早已翻译了西方的著作,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传播到中国,间接影响了五四运动的产生。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为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曾主导维新变法以实现中国的救亡图存。他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大部分作品为政治小说。翻译家严复也是维新变法的倡导者,为介绍西学,他翻译了《天演论》、《国富论》。为实现中国思想的革新,严复将西方先进的政治科学民主思想介绍到中国,使中国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能够享受西方思想的洗礼,实现中外文化的碰撞。而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理念,为中国的译者提出了新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林纾虽不懂外语,但他明白要实现民族自强,必先学习西方先进知识,而翻译西方著作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且重要。出于爱国和救世的理想抱负,林纾翻译的作品有上百部,作品类型囊括众多,如政治、爱情、民族平等、反歧视等等。其作品虽主观成分较大,但拓宽了国人的眼界,传达了民主平等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多得的财富。胡适在翻译西方诗歌时,为使译作更具原作风格,将文言文改进为白话文,使诗歌不在受文言文体的束缚,给与了翻译界和文学界巨大冲击,使更多人愿意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中国封建文化和传统文化,是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

    当时的翻译作品普遍存在着随意删改原文思想,译者主观色彩浓重,使原著思想失真等情况。同时中国人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排外情绪,为改变译作的传播出现困难,涌现出一些翻译家和学者主张直译,如鲁迅、茅盾,与之相反的有郭沫若、梁实秋为代表的学者则主张意译。直译和意译的论战起到了振奋国民思想的作用,为中国的翻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目的和翻译内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翻译目的始终离不开改变帝国主义侵略这一主题。不论是高举“师夷长技以制夷”大旗,还是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自强永远是不变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点,五四运动之前,中国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五四运动时期翻译的目的也从以传播资产阶级思想为主转变为传播无产阶级思想为主。五四运动后,为了更好的传播原著思想,译本多以直译为主,从而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了解原著所处环境,体会其文化和历史。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译作的内容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发生了转变。五四运动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实现国家独立自强,其译作多为政治和科技文本,翻译目的也多为改革和革命,其译作往往具有政治色彩,能渲染其政治思想。其译作也具有思想启蒙教育,由此可见,当时的翻译家也担着思想家和革命家的角色;而五四运动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变革,使中国的民主科学思想愈来愈深入人心,而之前改革的失败,使人们意识到改革已经无法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需要的是革命,是彻底的变革。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在中国资产阶级道路是走不通的,人们开始把眼光投向无产阶级革命上去。俄國十月革命给中国有识之士巨大的希望,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断传入中国,其相关译作也纷纷问世;而革命的需要不仅是政治思想的转变,更是各方面思想的转变,因此译作不仅限于政治和社会科学,小说、诗歌纷至沓来,内容涉及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苏联、东欧和一些弱小国家的译作的出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同理心,坚定了国人革命的决心,给与了人们美好生活的信心,激发了人民的斗志;二是翻译资本主义国家的作品以揭露资本主义的阴暗面。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思想的译作;茅盾主编的《中国月报》也着重翻译俄国文学著作。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支撑,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3 五四运动时期翻译的意义

    五四运动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真思考,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探求改造社会、改造中国新的出路,寻找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与晚清时期相比,五四运动时期从事翻译的人数增加,主要的社团流派有以郑振铎、茅盾、朱自清和蒋百里为代表的文学研究会,以及郭沫若、郁达夫和成仿吾为代表的的创造社,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的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新月派、论语派等。五四运动后,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的形成碰撞出更激烈的火花。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先进知识分子决定选择走马克思列宁道路,将社会主义之路作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归宿。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著作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4 结语

    翻译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一直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政治。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著作正是中国人民政治追求的反映,而其最终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译作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最宝贵的思想支撑。

    参考文献

    [1]蔡杰.概述中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2.

    [2]柴清华.浅议晚清民国翻译活动与文艺复兴翻译活动的可比性[J].學术论坛,2014(13):223-224.

    [3]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廖七一.中国近代翻译思想的嬗变[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20.

    [5]毛丹.严复思想轨迹的再认识[J].学术月刊,1987(11):65-72.

    [6]蒙兴灿.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田玲.五四运动前后翻译与政治的关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6(16):130-133.

    [8]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156.

    [9]王宏志.重释信达雅: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59.

    [10]肖志艳.五四运动时期外国诗歌翻译的历史特征[J].兰台纵横,2012(12):138-139.

    [11]杨丽华.中国近代翻译家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52.

    [12]张林.五四运动时期翻译文学欧体化的动因[J].文教资料,2016(12):23-25.

    (编辑: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