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孝道文化档案的建设
徐珂静
1 建立孝道文化档案的必要性
1.1 建立孝道文化档案可以更好地保护孝道文化资源。孝道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部分内容是逐渐形成并传承后世的各种非物化形式。笔者通过在清丰县走访发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区的转移,主要通过人与人的口口相传、面面相授传播的民歌、民谣等非物质类孝道资源由于失去了传承渠道而正逐渐消失,一些古建筑遗址等实物载体逐渐遭到破坏和遗失,迫切需要将现有资源归类存档,加以保护。
1.2 建立孝道文化档案可以更好地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优良文化传统,狭义上立足于家庭,但经过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清丰县域内逐渐演变为敬养父母、推恩及人、追贤律己、忠孝两全等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对淳朴民风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建设孝道文化档案并将其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素材,对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3 建立孝道文化档案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孝道文化既直接反映了“孝”这一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产生、传承、演变的过程,也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孝道文化是中国独有的且系统传承的优秀文化,其历史地位被多数研究者给予较高的评价。肖群忠认为“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中国传统社会与人际关系得以展开的精神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深层的多元意识。正因为如此,它成为“百行之首”“百善之先”、德之根本、政治法律之运作基础、教育教化之核心内容,甚至连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民俗艺术等都深受影响。因此,建立孝道文化档案并加以开发利用是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2 孝道文化的特点
2.1 地域的广泛性。儒家文化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将察举孝廉确定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员的重要科目,以“孝”治天下。此后,“孝”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思想之一,历代王朝无不运用各种手段,形成以孝为核心的封建伦常,使孝的观念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积淀成深厚民族的文化心理,至今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传承。
2.2 内容的丰富性。孝道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利用的过程中,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以清丰县为例,在县域内可入档资源主要包括古建筑遗址、文物、孝道民约、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故事、学术著作和理论研究成果、影视剧本、图书、声像制品、孝道人物评选活动、孝道主题文艺汇演等。
2.3 动态的发展性。孝道文化传承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传承载体和内容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传承载体来看,由过去口口相授、文字记录等较为原始的传承方式发展成图片、唱片、录像等形式,由静态的纸质载体演变成音、像、字相结合的动态载体。从内容而言,基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新的理论研究和当代孝道先进典型的不断涌现对内容进行了新的填充。整体来看,孝道文化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3 孝道文化档案的建档原则
3.1 及时性原则。这是由孝道文化动态的发展性决定的,主要表现在要及时了解孝道文化传承、发展和利用新动向,及时发现践行孝道文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及时对散落民间的实物载体进行收集或就地保护等。对建档工作要努力做到信息灵通,建档及时,保证材料的随时充实与完善。
3.2 真实性原则。档案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就是其真实性。在建档过程中首先要忠于历史原貌,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记忆,做到客观真实记录;其次要注意入档范围,对初始档案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和科学筛选,努力做到不超范围、不漏内容,全面准确记录。
3.3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孝道文化档案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孝道文化档案管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在档案建设过程中,要用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对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排列和编目,变混乱为有序,变零乱为有条理,确保档案的序列化,以便更好地检索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