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乡村景观营造手法及其借鉴

    方程浩 雷宇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农村。当前“美丽乡村”和“乡村有机更新”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乡村建设过程中当地的物质记忆或多或少存在着“遗失”的隐患,存在着乡村特有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文脉断代的可能,无序的乡村建设更是会导致村落空间格局和乡土景观的支离破碎。基于此,本文意在探索如何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在人居环境,村庄建筑,乡村产业和村民意识等方面解读“乡愁”营造,使得“乡风人情”能够在当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村乡愁;乡村产业?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5-0059-02

    1? 美山町北村乡村景观营造手法解读

    美山町北村,位于日本京都府南丹市,与岐阜县白川乡,福岛县大内宿並列为日本三大茅草屋之里,是日本“重要传统聚落保存地区”。其景观营造手法主要可总结归纳为四个部分,人居环境营造,特色景观营造,乡村产业优化和村民意识培养。

    1.1? 人居环境

    美山町北村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村庄周围群山植被茂盛,通过亲水河堤可以很容易的到达溪滩,连接农田的是碎石机耕路,农家住宅庭院内外栽植造型景观乔灌木和时令草花。干净的沥青道路串联所有庭院,并连接农田东南侧傍水而建的对外交通主干道。总体而言青山,绿水,田园农家和乡间道路在这里完美地融为一体,景致乡野质朴。

    1.2? 特色景观

    美山町北村村落景观具有日本故乡的代表性,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民宅多为合掌造茅草大屋顶,建筑依山而建,约有五十户人家,其中有38户为茅草屋顶,茅草屋顶保存良好,在村庄的南端是为观光而建的土产店和日式餐厅(同样也是茅草屋顶)。现存的茅草屋顶的房屋多是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中期至末期建造的。村庄中有美术馆,民俗资料馆,神社,民宿,其中民俗资料馆内展出日本古代乡村常用器具,农具等,让游人可以近距离感受日本的乡风民俗。

    1.3? 乡村产业(图1)

    美山町北村已成为日本每年超过7000万人次参观的美丽乡村,美山町北村的乡村生活和旅游观光,它们互不打搅而又紧密联系。农家屋舍兼具住宿,观光和商品售卖等多种功能,并为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务,在这里可以购买到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和当地土特产。

    1.4? 村民意识

    1993年,美山町北村被日本政府指定为“重要传统聚落保存地区”,原因有两个,(1)茅草屋顶保存良好,与山坡地,农田,河流等景观交融得极为和谐。(2)景观具有日本故乡的代表性。日本目前有87个像这样的传统建筑保存区,在遴选过程中,往往会遭到很多当地居民的反对,但美山町是100%赞成,这是当地居民对传统建筑群保护高度重视的体现,也可以说是村民集体对留住那份“乡愁”的决心。正是基于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才有得当地乡村旅游的火热,并间接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 日本乡村景观营造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1? 整体布局

    基于村落的山水格局,统筹村庄建筑肌理和村庄发展文脉,协调村庄建设“旧”与“新”的发展关系,对传统村庄的肌理进行优化。在空间布局上把握村庄整体建筑风貌,开辟休闲活动场所,营造“乡愁”微景观。

    2.2? 深度解读

    乡村建设中为彰显地方精神,铭刻历史文脉,增强文化个性特征,应充分挖掘当地历史人文,民风民俗,乡贤故事,以备后续景观营造中“特色乡土元素”的提炼与运用。

    2.3? 业态结合

    乡村产业是传承与发展是乡村发展的纽带,以多产业布局为依托,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紧密联系起来,逐渐增强经济辐射范围。村庄的发展离不开乡村产业,当代我国很多乡村由“自给自足”的农事生产发展到乡村特色综合产业的转变,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由刚开始单纯的“农家乐”体验到现在发展出了“田园综合体”、“野奢民宿”等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产业,产生出了“发展新型农业生态景观,建设休闲生态旅游的新农村”的理念。乡村景观的营造可以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助力提升乡村新发展。

    2.4? 人本原則

    乡村景观营造其核心在于服务于人,“乡愁”元素的添设是对乡村景观精神层面的升华。在景观营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要求,根据不同人群参与景观使用的需要,对场地布局,设施使用,安全防护等诸多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除此之外,融入创新理念杜绝乡村景观千篇一律,做到创新宜人。

    2.5? 可持续发展原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景观营造应保留原有乡村生态属性,协调乡村人居活动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共生。乡村文脉没有保护将无法传承,乡村没有发展那将不进则退甚至消亡,“乡村乡愁”景观的营造正是协调乡村保护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3? 我国乡村乡愁景观营造手法初探

    日本美山町北村的乡村景观营造很好的保留了当地的历史文脉,乡村文化。而在我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乡村历史文脉的断裂。因此,需要借鉴美山町北村“留住乡愁”的景观手法,营造各具特色的乡村乡愁。在此,从五个方面初步探讨我国乡村乡愁景观的营造方式。

    3.1? 自然景观营造

    乡村最大的特点是有山,有水,有田园人家,其中山和水作为乡村景观的基底将决定村庄景观营造的优劣。自然景观营造,应基于乡村所在地理地质,气候风貌,保留或改善山和水的自然属性。例如江浙地区的大多村落,村庄所在大环境优良,一般有良好的自然山林和水系,自然景观营造方面主要表现在村民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的修复,或是增加相应景致提升自然景观品质。

    景观植物的种植不仅能快速修复生态破坏带来的影响,同时能提升自然景观的品质。在景观营造过程中选取乡土树种和珍贵彩色树种对现有自然山林,竹林等进行林相改造,在优化林地结构的同时,提升自然景观内容,营造自然乡野的植物景观氛围。水系景观营造宜尽量减少垂直驳坎的设置,以及减少硬质景观对自然水景造成破坏,增加亲水平台,近水埠头,采用古法修复体现“乡愁”主题。

    3.2? 构建田园风光多样性(图2)

    田园是半人工的自然产物,在营造田园景观的过程中应保持农田原真性,使用当地碎石,块石,溪滩石和老石板等乡土材料铺设机耕路,田埂路,满足游人进入田园深处的需求。此外还可以设置农田观景暸望台,对小溪水渠上的小桥进行改造提升,增加稻草人,凉亭等景观小品丰富田园风光的多样性,增添野趣。

    3.3? 整理村庄建筑风貌

    村庄建筑风貌应根据现状村庄建筑风格,并结合当地的历史符号,相应的融入本村特色,促使村落整体风貌能相对和谐统一,并与周围自然景观相互结合,创造和谐的人工景观,体现村落特色。黟县宏村,磐安乌石村,莫干山庾村和无锡田园东方,以及浙江推行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地方的建筑立面改造与新建,都因建筑风貌的和谐统一而特色鲜明。

    3.4? 打造重要景观节点

    景观节点是展现乡村特质的平台,其中乡村的村口景观,宗祠,健身活动区,活动场地等都可以赋予“乡村乡愁”景观的营造。其中村口景观营造应根据场地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在景观营造时,适当结合本村文化,产业等相关内容,构建景观构筑物,景观小品。根据村口与村庄之间的关系,设计不同体量的村口景观。有条件的场地还可以适当建设游憩空间,进而引导游人向村庄内参观(图3)。

    3.5? 点缀乡村微景观

    大多数的乡村建设没有规划引导而显得杂乱无章,微景观的营造可以改善这种无序的现象。对村庄主干道和支路交叉口视觉焦点的场地进行微景观营造,如增设竹小矮墙,篱笆等微景观,并在深入村庄内部景观点(宗祠,历史建筑等)铺设特色游步道。此外对村庄内部环境较差的场地进行微景观的改造提升,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在微景观营造时,可选取乡土味浓重的小物件,比如适量老石臼,瓦片,陶罐等器具,并结合植物种植以达到提升村庄人居环境。致力于营造一种不经意的景观小节点,却又能让人觉得有浓浓的“乡愁”气息。

    4? 結语

    日本美山町北村乡村景观是一个综合考虑人居,景观,产业以及村民意识,得以保持并延续乡村文化及文脉的成功案例,对我国在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中如何“留住乡愁”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乡村景观营造的核心是乡愁景观,乡村乡愁景观营造是展现乡村魅力的舞台,也是承担乡村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村庄周边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和村庄人居环境是乡村景观营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方位的的考量只为有更美丽的乡村。

    参考文献:

    [1]林起北.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愁”景观营造[J].武夷学院学报2018,(02):76-79.

    [2]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03).

    [3]刘娴.“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