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节目如何运用“三大”常规策划手法
张士云
摘要:本文以央视的《新闻联播》为实例,分析阐释了如何运用开辟专栏、组合报道、配发评论这“三大”常规策划手法,来做精做优电视新闻节目。
关键词:新闻节目策划;开辟专栏;组合报道;配发评论
本文选择的4档(2019年8月7号—10号)《新闻联播》(以下简称《联播》)节目,在开辟专栏、组合报道、配发评论这“三大”常规新闻节目策划手法的使用上,特别娴熟到位,值得其他媒体学习和借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联播》是如何使用这些策划手法的。
一、围绕重大主题,开辟专栏
这4档节目刊播的重大主题报道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精准施策看“六稳”;新中国的第一。时代楷模也可以归入主题报道,但更精确点说是以专栏集纳的典型报道。
可以看出,《联播》围绕重大主题进行了重点策划,推出了主题报道,以专栏集纳、系列报道的形式出现,并把握好了以下三点:
第一,精准选题,把好时代之脉。这是开设专栏进行主题报道的关键一步。央视在确定主题时,紧跟时代的步伐,围绕党的方针、路线、决策和阶段性战略部署,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活动、重要工作,围绕具有历史意义的时空节点等进行策划,使报道立于时代的浪尖,具备“高度”的品质。
第二,对主题进行立体式呈现。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开展正面宣传的“王牌军”,是一档新闻节目的“顶梁柱”,往往涉及的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联播》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时空进行谋划布局,深挖素材,深入采访,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让主题变得丰满而厚实,使重大主题报道具备“广度”和“深度”的品质。
第三,让主题灵动起来,使专栏“盛满”温情。重大主题报道多涉及政治方面内容,在采访报道中容易出现因政治色彩较浓而抹杀人情味的现象,而《联播》能够寻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群众生产、生活、生命相关联的最佳切入点,寻找能打动人心的好故事,挖掘能震撼心灵的好细节,在报道中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使重大主题报道具备“温度”的品质。
二、围绕焦点问题,打“组合拳”
第一,央视立足大局,把好了舆论导向关。这是进行“组合报道”的前提。针对香港暴乱问题,《联播》的舆论导向清晰坚定、铿锵有力,策划选择的新闻事实对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说明什么,淋漓尽致、充分全面,从而帮助受众深刻看清了暴乱对经济和社會发展造成的重大危害,看清了中央和特区政府对止暴制乱、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的决策和决心,看清了香港警方和社会各界力量对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坚定行动和迫切希望。
第二,精挑细选新闻事实,从正面到反面到侧面、从相关单位到领导到香港各界人士和民众,各个层面都有,做到了多维度、全方位,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克服了“萝卜青菜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粗劣做法。
三、围绕社会热点,配发评论
4档《联播》节目,对美国宣称中国是“汇率操纵国”以及香港暴乱两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都配发了评论。
第一,在确保舆论目标一致和舆论方向统一的前提下,评论内容打出了“组合拳”,实行“多支利箭精准射靶心”,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多维度阐明和揭示新闻事实的真相,产生更强烈的舆论引导力。针对美国指责中国是“汇率操纵国”的问题,播出的评论既有相关主管部门的观点和态度,也有相关领导和专家的观点,还有我国主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电总台以及境外媒体的观点,或从经济角度、政治立场、国际规则、国家信誉、危害性等,多角度阐释了美国指责中国是“汇率操纵国”的荒谬,让受众看清了美国的阴谋和嘴脸。
第二,央视充分发挥了媒体的特长做评论。《联播》通过采访商务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国内国际专家,精当运用同期声,发挥了电视媒体影像声音一体的独特优势,使新闻评论从论据到论证均建立在可感可视的真实形象之上,有效实现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同时,被采访对象(相关领导和专家)的语速、声调、体态语言(尤其是面部表情)等非内容因素的镜头呈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着受众,表达着立场和观点,这容易实现理性诉求与情感诉求的统一、说服力与感染力的统一,使传播效果更佳。
以上是笔者对《联播》如何使用开辟专栏、组合报道、配发评论这“三大”常规新闻节目策划手法的一点分析和思考,不足之处敬请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