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家庭归属感

    倪苏昱

    摘 要: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归属感是人走向社会化的需求之一。家庭归属感属于群体归属,帮助孩子建立家庭归属感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家庭之爱、父母之爱,增强抗挫折、抗抑郁的能力;有助于家庭的稳定和谐,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归属感; 家庭

    中图分类号:G611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4-054-001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宿感。其中,归属感是情感上的需求。归属感,又称为隶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与寂寞,归属感像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感到空虚与沮丧。把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这样从中得到帮助、温暖和爱,从而获得安全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使不夭折,也难成材。”孩子的成长教育离不开家庭这块土壤,家庭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所有人的人生远航都是从家庭这一港湾驶出的。

    归属感的建立是一个和谐家庭的基础。建立家庭归属感是每个家庭成员的需要与义务。

    一、归属感的建立需要互相尊重与包容

    家庭生活中,每位成员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父亲、母亲、孩子,只有固定的角色才能造就稳定的关系。现在家庭中,父母均是独生子女的居多。独生子女是特殊的群体,独生子女的心理以自我为中心的居多,父母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就出现了一言不合立马开拔的现象。父母之间的相互指责,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说:“你的……缺点,和你爸爸(妈妈)一样!”说者只是为了情绪的发泄,而作为听者的子女却在心上留下了一道印记,那造成的是孩子的自卑或是孩子的执拗,他再也不会改正这个缺点了,因为遗传基因这一借口足以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实,这样的不尊重对方的说法、做法,无疑为后续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自树了一道“墙壁”。

    对伴侣的不满通过孩子来折射是一道印记,而对孩子的不满通过谩骂、打骂等形式表达那无疑是让孩子心灵直接受到伤害的。孩子虽然年龄上较家长小,但是他们也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也是家庭的成员,所以他们必须得到家长的尊重。即使孩子有错也需要通过正常的教育途径进行指出并帮助其纠正。同时包容孩子的错误,不是纵容孩子的错误。只是在错误面前,一家人共同分析探讨解决,而不是一味地相互指责。

    接纳孩子,包容孩子,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尊重、家庭温暖的氛围有助于孩子产生家庭的安全感,让孩子乐于回到家中,乐于家庭生活是建立家庭归属感的基础。

    二、归属感的建立需要爱和陪伴

    家是一个讲情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情衍生出爱。爱,是认识到自己所要爱的对象在某个特定时间需要什么,而不是自以为是地给予自己所认为的对方所需要的。比如:高年级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心理变得敏感,家长和孩子如果没有沟通的基础,往往会“好心办坏事”,因为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不理解家长的苦心。所以良好的沟通是建立爱的基础。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与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的模式分为语言沟通和肢体沟通。当孩子获得成功时,可以用语言表扬他;当孩子失意时,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受家长是理解他的,家长的肩膀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家长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给孩子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沟通的过程就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平时,家长多以忙于生计为理由不参与孩子的成长,其实,孩子是家长最大的投资。多与孩子在一起,很多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孩子的成长有你的参与,孩子更愿与你分享他的每时每刻。每周、每月设置“家庭日”活动,家庭日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安排亲子互动,如:玩游戏、踏青、看望长辈等等。当然,陪伴不是监视孩子,而是在孩子犯错误或是需要家长提供帮助时及时地伸出手来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帮助。

    爱与陪伴,是建立家庭归属感的关键,也是最需要持之以恒的。有爱的家庭必有情,有情的地方会让人不忍离弃,这就是寻找归属感的力量。

    三、归属感的建立需要共同营建

    和谐美满的家庭需要所有家庭成员一起储存爱,将爱的语言与爱的行为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而不是肆意挥霍家庭成员给予的爱与宽容。爱的储蓄不是单方面的,不是一方一味付出而得不到回报,也不是付出后换来的是喋喋不休的埋怨。有了家庭的归属感就有了家庭责任感,有了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就会有相应的家庭归属感,责任感与归属感是相辅相成的。孩子的家庭归属感的建立除了父母给予孩子爱外,还需要孩子在参与家庭劳动、管理中体现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适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使孩子体会到家庭是要所有成员进行管理的,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相应的家庭职责,父亲是母亲的伴侣,能给予家庭力量的人,母亲是父亲的伴侣,能给予家庭柔情的人,子女是一个家庭的新希望。这是家庭成员正确的家庭定位,如果家庭成员中的某一成员的心灵与家庭出现了分离,那么家庭的天平会失去爱的平衡,这样会引起家庭危机,建立的家庭安全感会消失,家庭归属感也会随之消失,

    我们每个人长大后都要实现个人独立,组建新的家庭,原生家庭给予孩子家庭的归属感与安全感会同时影响新家庭的稳定。所以家与家既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又是一环扣一环的锁链。

    家,温馨的感觉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那是因为家庭成员用爱营造的。只有关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家庭归属感,我们才能建立稳固的家庭关系,为家庭成员提供一个安乐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