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直播
左宁+吕卓
【摘要】本文从南京交通广播的全媒体传播实践出发,从网络视频直播的发展及现状、交通广播进行可视化直播的探索之路、可视化直播对交通广播的意义、可视化直播对交通广播提出的新要求及应对等方面论述了交通广播在搭建全媒体传播新架构中对可视化直播的运用。
【关键词】可视化直播 网络视频直播 交通廣播 全媒体传播 透明直播室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下不断转变思路,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融合创新。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①传统媒体跨界转型已成为趋势,多屏立体传播逐渐固化为日常传播形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交通广播作为广播频率中的一支精锐部队,始终在探索搭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媒体传播架构。随着新技术的逐步发展,各地交通广播从“两微一端”起步,进而或与新媒体合作或自主研发移动应用程序(App),实现了电脑客户端(PC端)及移动音频客户端的直播和点播。交通广播以新媒体为载体实现了多媒体传播,从单一的声音形式传播拓展到文字、图片等形式传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较2015年底增加1000万,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72.4%。”②进入2015年,网络视频直播的兴起打通了交通广播全媒体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视频影像这一传播形式使其全媒体传播新架构的搭建显露雏形。
一、网络视频直播的发展现状
“网络视频直播是指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看到远端正在进行的现场音视频实况,比如赛事、会议、教学、手术等。”③网络视频直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相当于网络电视,即在网络上播出电视的直播节目;另一类就是本文所要分析的网络直播,即在现场采集音、视频信号,导入互联网,在网络直播平台播出。它具有直播表达的自主性、信号采集的独立性等特点,内容生产以用户体验为前提,互动性和贴近性极强。
我国的网络视频直播起步于2005年,当时采用的都是用户提供内容(UGC)模式。2012年,资本开始进驻视频直播领域,“英雄联盟”等游戏催生了大量视频直播需求。团队语音工具“YY”开始向游戏直播转型。2014年被视为网络视频直播的“创世纪”年,出现了“斗鱼”等多家视频直播网站。2015年,随着智能手机配置的优化升级、服务器云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流量成本的逐步降低,视频直播平台和手机直播客户端(App)不断涌现。手机直播软件让直播不再受场景限制,全民直播风靡一时。2016年,网络视频直播行业迎来了最大风口。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专题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④
目前,网络视频直播多主打美女直播,擅以明星造势,内容呈多元化发展,最受欢迎的当属才艺秀和游戏直播。不少直播内容空洞无物,如:直播吃饭、睡觉,还有的低级无聊甚至涉黄、涉暴。2016年9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均应具有相应资质,并对直播内容和弹幕发布等做出具体要求。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了直播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净化网络视频直播环境,提高直播内容的质量。“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直播依然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它涉及跨时间、跨地域和跨载体,动辄百万级的并发直播、超低延迟和超大带宽的要求。对平台而言,技术研发、网络带宽和服务器成本缺一不可。”⑤网络视频直播非常消耗流量,技术上都是采用运营商成熟的云直播平台。而高企的宽带成本是网络视频直播平台要面对的巨大负担。“就行业平均水平而言,在线人数每达到百万人,直播平台每月仅带宽费用就至少要花掉3000万元左右(运营商的宽带费价格约为2000万元/T/月,每百万人观看720P清晰度的直播需要约1.5T左右带宽)。欢聚时代2015年Q4的财报显示,其带宽成本为1.611亿元人民币,折合每月超5000万元。” ⑥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目前的创收方式包括主播打赏的分成、广告、游戏及电商销售,其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待考量。
二、交通广播进行可视化直播的探索之路
为突破单一传播形式的局限性,全国交通广播从未停止过对可视化直播的探索。除了举办各类外场直播活动外,设立透明直播室是交通广播尝试可视化直播的方式之一。2007年7月14日,由江西南昌电台交通音乐之声打造的“FM95.1·纽约透明直播室”揭幕,听众站在马路上即可看到主持人直播;2012年元旦,湖北楚天交通广播透明直播室正式启用,四档节目在此播出;2015年1月,广西南宁电台1074交通广播全景户外直播室启用。北京电台交通广播自1998年首开车展直播先河之后,不断积累直播经验,2002年6月在北京国际汽车展现场搭建了五十多平方米的直播间进行直播。上海、江苏、四川、重庆、海南、江西等电台的交通广播纷纷把透明直播室搬进车展现场。此外,2015年1月8号,河南电台交通广播首次尝试“无人机视频直播”路况,听众打开该台官方微博即可同步观看……
交通广播探索可视化直播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外场直播,主持人现场主持
以南京电台交通广播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初秉承“开门办台”理念,举办了“出租车拉力赛”“大型汽车义诊”“汽车技巧大奖赛”等一系列与交通相关的直播活动。2000年,交通广播的路况直播车出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车上的主持人不断报告车辆位置,吸引着大量出租车一路跟随。通过活动,“看得见的广播”与听众的距离不断拉近。1995年,南京交通广播开始打造透明直播室,让主持人固定时段在市中心的商场里主持直播节目,现场信号传回电台。主持人时常拿着话筒走进商场,与听众面对面互动,这种直播方式让听众感觉非常新鲜。
(二)第二阶段:把广播直播室搬进电视演播厅,广播电视同步直播
广播节目最初的可视化呈现是与电视台合作的,播出形式采用录播。如:2006年7月,浙江电台文艺广播与钱江频道联合把广播节目《万峰时间》搬上电视,镜头对准广播直播室,按电视标准剪辑播出。
以南京交通广播为例,該广播频率与电视同步直播的创新尝试始于2013年5月,编辑部与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联手在晚高峰时段共同完成娱乐节目《城市晚高峰·下班万万岁》。在电视演播厅再造一个广播直播室,广播、电视同步直播。节目按照广播原有的设计,保留路况和“插件”等大部分特色内容,电视不打乱广播节目碎片化的节奏。为保证节目的视觉效果,两位主持人面对镜头主持,节目片头重新制作成可在电视播放的视频版本,插件为影视、美食、网络视频等短视频类型,歌曲则播放音乐短片(MV)。
(三)第三阶段:广播节目以视频形式在网络上同步直播
较早出现在网络上的广播可视化直播节目是深圳电台飞扬971的交友类娱乐节目《亲爱的相亲们》,于2010年6月与中国时刻网联合推出。2015年下半年,全国交通广播开始尝试把时下流行的网络视频直播与电台直播结合起来,通过视觉元素让听众获取从广播节目中了解不到的信息。例如:安徽电台交通广播整体节目于2015年12月进驻360“水滴直播”,以其《车市互联网》节目为例,2016年10月21日16点53分,水滴直播页面的实时数据显示同时在线的围观人数为429万多人,点赞数达23万多个。进入2016年,各地交通广播纷纷进驻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仅“水滴直播”一个平台,截至2016年9月30日,全国交通广播(含路况直播)的直播房间数已达70多个。
实时路况是交通广播的核心内容。以南京交通广播为例,该频率在“水滴直播”有两个直播账号:直播室账号和路况账号。南京交通广播与交通管理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南京市交通管理局监控探头覆盖的范围内,当某一路口出现了交通事故或是拥堵情况,通过交通广播路况编辑的操作即可在路况直播页面显示该路口的实时画面。进行视频直播的外场报道一般是记者对交通事故现场的采访或是对交通整治行动的报道,还包括对交通广播各类活动的报道。记者现场拍摄并上传采访视频,视频链接通过直播室里主持人的简单操作即可显示在直播室的网络直播页面上。两个直播账号内容不同,听众可自由选择收看。
三、可视化直播对交通广播的意义
(一)创新广播传播形式
广播是以声音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声音是广播的唯一表现符号。在新媒体传播中,视频传播是受众接受度极高的形式,也是全媒体传播架构中的重要一环,但因缺乏相应条件,在可视化直播快速发展之前,广播很少涉足。以往交通广播在新媒体的传播大都使用声音、图文、动图和表情包等形式,偶尔使用第五代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5)和小视频。网络视频直播创新了交通广播的传播形式,让节目由实时收听变为实时收听加收看。至此,交通广播正式介入视频传播领域,其全媒体传播架构产生了新的变化。
(二)开辟创收新形式
一般来说,交通广播的创收形式基本上是以广告为主,除了传统的广播广告,还包括活动广告和新媒体广告。在可视化直播过程中,网友可以打赏。打赏这种形式具有典型的网络特色,与广告完全不同。打赏虽来自个体,数量也不稳定,但聚沙成塔,只要制定好规则,调动起主持人的积极性,未来成为广播一种新的创收形式也未可知。
(三)进一步拉近与受众距离
节目互动是主持人与听众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交通广播的节目受时长限制,在参与量大的情况下主持人只能选择播出部分听众的互动信息。网络视频直播中网友的互动信息直接以弹幕形式实时呈现,如果喜欢主持人,还可以直接送虚拟礼物,互动反馈更加直接、完整。另外,主持人和嘉宾的一举一动都可在镜头前被网友捕捉,更具娱乐性和贴近性,用户体验感更强。
(四)扩大网络影响力,提高竞争力
网络视频直播打造了一个社交新模式,“移动直播可以满足人们‘远距离但面对面实时交流的需求。而关注和运用社交直播的核心人群主要集中在90、95后这个年龄阶段。”⑦交通广播的目标受众是移动收听人群,以中青年有车一族为主。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大量年轻粉丝是汽车的潜在消费者,也是交通广播的未来用户。通过可视化直播,交通广播努力以优质内容及各种互动方式吸引年轻网友的注意,把他们转化为自己的听众和用户,从而达到开发网络市场和扩大影响力的目的;另一方面,交通广播在可视化直播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新媒体的长处和自身短板,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提高竞争力。
四、可视化直播对交通广播提出的新要求
(一)对机制的新要求
广播节目的可视化直播毕竟横跨了一个新的领域,视频画面效果并不专业。这就要求广电集团在内部打破电台和电视台之间的壁垒,适时调整考核方法,建立激励机制,向全媒体内容生产倾斜,从而真正实现互通。交通广播应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优势,邀请电视台专业人士进驻指导,在视觉呈现和技术等方面给出建议和帮助;另一方面,可视化直播要求交通广播在生产广播节目的同时生产视频节目,直播视频中的交通热点事件也可提取给电视台。内容生产实行全集团的“中心厨房制”有助于全媒体传播,电视台、广播及新媒体部门生产的新闻和节目素材均可上传至“中心厨房”平台,各自按需下载加工,最终实现内容共享。
(二)对人员能力的新要求
交通广播要求主持人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善与听众沟通,具备驾驭节目的能力。在直播过程中会独立操作调音台、音频播放器等多种设备,需随时注意实时路况、听众留言和记者报道。他们应掌握基本的技术常识,能排除直播中出现的简单故障,还要具备采访、编辑稿件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在交通专业方面,主持人和编辑、记者应熟知交通法规、道路情况、易堵地段和车辆常识等交通知识。与声音传播不同的是,视频传播的重点在图像。可视化直播要求交通广播的节目顾及视觉效果。因为直播画面单一,主持人和出镜记者的镜头感及表现力开始面临考验。今后主持人化妆、造型等均应纳入日常的直播流程中,从业者还应学会运用拍照、拍摄等多种手段制作新媒体稿件。
(三)对内容生产的新要求
同一内容在广播和网络两类不同的媒介进行传播要兼顾不同媒介的受众,符合不同媒介的气质。可视化直播对交通广播的内容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作为传播平台之一,要求主持人熟悉网络话语体系,并能自如地运用到节目中。交通广播的节目生产应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在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的同时,采用交通领域中适合讨论的网络热点。新媒体内容生产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交通广播从业者应认识到“下了节目才是工作的开始”,节目内容应经过二次加工后分发给不同的新媒体平台,让网友参与讨论,经持续发酵再变成新的节目素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观察各家电台在网络直播平台的视频画面发现,很多主持人的节目内容和主持状态还是以广播的方式呈现。他们忽略了镜头的存在,与听众互动多以官方微信平台为主,视频直播画面上的弹幕根本不用或很少使用,把网络当成了新增的传播渠道。编辑部应强化主持人的互联网思维,强调用户体验,同时适当简化主持人的直播操作程序,可把部分操作交给导播完成,让主持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内容生产上。
另外,在交通广播的两个网络视频直播账号中,主持人惯常使用的都是直播室账号。很多直播路况的页面只有某个路口的镜头,有时甚至长时间是一个固定的镜头,内容枯燥。路况编辑如能根据路况变化经常切换镜头,并在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拥堵状况时加上一段解说即可适当增强视频内容的可看性。直播不应只停留在“我播你看”的层面,交通广播应强化受众参与意识,任何人只要有智能手机和流量都可随时随地上传正在发生的交通现场,让人人都成为路况记者,通过交通广播路况编辑的操作最终实现“大家播大家看”。
五、结语
可视化直播给交通广播的全媒体传播架构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传播形态更加全面。随着全息投影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的升级换代,随着车联网的推进发展,未来还会出现更新的传播形式和更多的传播渠道。交通广播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所搭建的全媒体传播架构才更具生命力。
注释
①王子晖 《习近平亲密接触新媒体释放了什么信號》,新华网,2016年2月22日。
②谭淑芬《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稳健增长,增值服务带动收入多元化》,人民网IT频道,2016年8月3日。
③360百科,http://baike.so.com/.
④李妹妍《主播为博眼球频出位 网络直播下半年或大洗牌》,《羊城晚报》,2016年7月6日。
⑤王付娇《直播的钱都让这些幕后公司给赚走了》,新浪科技,2016年6月29日。
⑥孙冰《如此烧钱的网络直播行业最终还是BAT的天下吗?》,《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2期。
⑦《花椒直播总裁吴云松:打造具有强明星属性的直播平台》,中国新闻网,2016年5月18日。
参考文献
1.潘力 刘园丁《中国交通广播的创新发展之路》,《中国广播》,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