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对作文“需之切”“乐其业”

    姜涛

    【摘 ?要】

    谈到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教师头疼,难教;学生痛苦,难写。相互折磨,恶性循环,“生生不息”。“假大空”几乎是现在所有年段学生作文的通病,一线的教学老师同样很迷惑,不知道路在何方。作文真的那么难吗?语文课程标准又一次修订了,我们不妨从这入手,仔细研读揣摩,转变观念,认清学习动机,寻求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迷惑的解决之道,让学生对作文需之切,乐其业!

    【关键词】

    新课改 ?高年级习作教学 ?学习动机 ?需之切 ?乐其业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中国学生作文的“造假”,确实已成为大问题。大到国家的课程标准都要来管:“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学生说了真话,又不是真的“真”,只是“不假”,写的都是一些不痛不痒,冠冕堂皇,没有意思的“真”话。于是批阅者又不会青睐于此,恶性循环,“相看两相厌,唯有写作文”。其实,真正要解决这一大问题的,还是要从学习动机入手,让学生对作文能“需之切”“乐其业”。

    一、什么是“需之切”,“乐其业”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谈到作文教学时说:“操觚令抒发,二事有可云,多方善诱导,厥绩将无伦。一使需之切,能文意乃申,况复生今世,交流特纷纭。二使乐其业,为文非苦辛,立诚最为贵,推敲宁厌频。”

    “需之切”就是迫切的需要或需求。“乐其业”就是乐于从事自己所作的事情。正如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一文开头的所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需之切”“乐其业”都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写作的根源。

    解决作文教学费力大、收效小这一痼疾,除了准确定位“习作”之外,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爱写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怕动笔”为“爱动笔”,培养学生“需之切”“乐其业”的习惯。

    二、向重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标杆靠拢

    这次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段作文教学目标设定,笔者解读出这样的信息: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教学中应重新强调语言运用的评价,对有新意的表达多加鼓励,但不要过份追求“文笔”。

    有人认为这些要求虽好,难于实施。诸如让学生扩大阅读面,作文“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就很难做到。我们可以反过来考虑,如果连课标都不敢旗帜鲜明提倡健康的教学理念,那还有什么希望。课标作为国家的标准树立起来,就是标杆,要尽力往这里靠拢。

    三、如何刺激学习动机,让孩子对作文“需之切”“乐其业”

    在平时教学时,正是认识到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所以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摆脱“高尚情结”,公正评价,鼓励真实

    朱光潜说:“很多人不会写作文,就因为一开始就走上了说谎的道路。”大多数老师其实都有“高尚情结”的影响下,无意识的提高了评价标准,要求“健康、积极、向上”,这就增加了孩子习作的难度、束缚了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在没动笔之前就绞尽脑汁去积极向上。而自己想写的可能正好靠不上边,只是简简单单的今天干了什么,有些无聊,有些所谓的“低趣味”。老师要转变观念,意识到学生怎么可能老说正确的话,一个稚气的、稚嫩的、成长中的孩子,哪有那么多正确的话来说,犯错误,出问题,才是“真”学生。大胆放开,允许学生说不正确的话,不健康的话,让学生敢说敢写,说大实话,大白话,有痛快的感觉!不是没有话写,而是怕文字追不上,够不着情感——这才是真正的作文状态。

    (二)放低“文字技巧”、抬高“文心技巧”

    文字技巧,关注的是写出来的“文”;文心技巧,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很多时候我会在作文评语中侧重写“语言流畅,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文字优美”;在学生互相评改时也引导学生去挑选优美词句,说可以加分哦!回头看看,这其实真的是错的离谱。不鼓励学生先去表达心灵感受,而首先提倡如何表达,真是本末倒置!

    (三)让孩子的作文有读者

    课标说“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交流”,里面暗示了孩子的作文写出来要有读者!没有读者,怎么与人交流?有机会,要把里面的话给别人看,给该看得人看到。

    一次三八节,传统惯例写一封信给自己的母亲,而在写之前,我告诉孩子要求家长回信的,就写在小作本上,一左一右。有了读者,孩子的积极性就明显高了很多,知道有回应,那就更是开心,所以文字都是感情的自然流淌,不再是挤牙膏式的。

    (四)正确处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之间的关系

    “课内作文”指的是语文教材中编排的习作,一学期七篇,要求在课内用一定的时间完成(一般是40分钟);“课外作文”指的是在课堂之外完成的,不规定时间。教学五年级下册时,一个明显的感觉是这教材上的作文怎么这么难教?新闻报道,修改习作,自然现象,最后老教师总结“平时用不到,考试都不考”。而“课外作文”就是对习作教学的最好补充。在这里,孩子发挥的空间要广阔的多。

    一次语文课代表来问周末小作写什么,我当时没有想好,于是也规定题目了,就说想写啥写啥吧,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好。孩子交上来的作文既不雷同,也各有新意,有些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就是一个贴烧饼的游戏,孩子写得生动极了。因为我知道那天大家玩得很投入很“疯狂”:“我赶紧贴到李鑫后面,大喊着王舜快!跑啊!”就是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语句。

    孩子上學了,开始学习作文了。人们都说,这是写文章呀!写文章可不一般呀,和说话大有差别呀,于是都把自己的关注点集中在“怎么写”上。尽管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不能不提醒人们:大家都忽略了更重要的一个东西——如何使孩子像说话一样,把作文当作自己人生的必需,养成“我要写”“乐于写”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