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生命教育开展路径研究
龚雪 张博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急剧增长,人们在享受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存在对生命的认知误区,导致发生浪费生命、伤害生命的悲剧。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突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尊重生命,全面发展自我。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生命教育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生命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不仅关乎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明确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这是生命教育首次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被写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提出了政策要求。生命的成长及其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促进生命的成长与发展。新时代下,高校要把生命教育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引导学生认知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一、高度重视,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一)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年肩负时代重任,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树立健康的生命观。
(二)生命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要求
人才是国家实现优质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第一资源,不仅要提升科学文化修养,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正确的生命观。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需要他们发挥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贡献青春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質的重要方面。
(三)大学生生命观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他杀等伤害生命的事件屡屡见报。2013年复旦大学生林森浩向舍友投毒;2016年齐鲁师范学院一名女生因情感问题坠楼身亡;中国传媒大学某研究生因导师不同意论文送审而跳楼自杀……因为校园贷、学业压力、情感问题等自杀或他杀的案件不断出现。这一桩桩事件的背后,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因此,开展生命教育是必要而紧迫的。
二、理性认知,当前生命教育开展情况
(一)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不健全
从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开展现状来看,个别高校在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方面有所欠缺。有些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效果不佳,生命教育缺乏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主要依靠《大学生涯导论》《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因而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方案以及教学结构等。在当下的教育过程中,更是缺乏专业的、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的周期短,保障措施还不到位,无法真正达到生命教育的理想效果。
(二)生命教育内容零散片面
生命教育包括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精神生命教育,目前生命教育的内容较为片面单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生命教育内容主要是关于交通安全、宿舍安全、心理健康等,教师通常采用口头叙述的知识灌溉方式,学生仅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技能和实践层面的生命教育,难以深刻感受生命价值,且学生也只是为了获取学分绩点。当前的生命教育还停留在宣传教育的层面。
(三)生命教育教师队伍薄弱
当前生命教育开展过程中,主要依靠辅导员、心理健康指导教师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工作,侧重于学生日常管理,在生命教育的专业性上存有不足;思想政治课教师日常忙于学术能力提升和生命教育课程的理论教学,未开展相应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平时主要帮助大学生疏导生命疑惑以及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这与生命教育还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从当前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来看,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
三、多措并举,生命教育开展路径
(一)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生命教育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全盘考虑。生命教育要求全方位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联动。高校应当重视生命教育,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通过通识教育课、新生入学教育等课程设置,根据生命的特点设计课程内容,配备专门的教材、师资力量等。同时,将生命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以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
(二)拓宽生命教育第二课堂
在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中,要充分考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需求,运用体验式教学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机制,长效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要积极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生命的韧性,此外,还可以开展素质拓展类的公益活动和专项社会实践等,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敬畏生命。通过挫折教育、信念教育,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生命。
(三)加强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生命教育的目标能否实现,要想开展好生命教育,就要建设一支专业性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团队。增强生命教育师资力量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要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在生命教育开展过程中发挥全员的力量。在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咨询师的力量的基础上,还需要扩大生命教育主体,学校的所有员工都具有育人的责任。另一方面要提高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教师的品德、教学水平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从管理学生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不仅要教授生命教育知识,还要增强学生生命救助技能,增强其抗压能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0-07-29.
[2]朱宇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24(02):106-108.
[3]杨艳,巢传宣.生命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元基点[J].教育与职业,2014(14):73-74.
[4]李永兵,李家富.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价值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61-64+68.
[5]冯建军,朱永新,袁卫星.论新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12-18.
[6]周荣甲.试论高校生命教育中人格理想的塑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89-91.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