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依托职业证书体系实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准确把握人才培育目标、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高职教育实践是为社会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点。文章针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结合Z高校的教改实践,在多项“会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课题研究基础上,提出并构建校内证书与国家职业证书相结合的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证书体系,旨在解决初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无法完全囊括学生职业岗位胜任需要的难题和学生未来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难题,通过创新构建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证书体系,将初级会计师证书、中级会计师证书、财务管理师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ERP证书等囊括进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会计专业;职业证书体系;人才培养;课证融合;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F230;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03-0125-02
本文结合Z高校方案实施情况,以职业证书体系为依托,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课”“证”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双轨并行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了基地运行模式和素质培养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解决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一些难题。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四年的系统实践与完善,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近70%,毕业生深受企业赞赏,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理论和实践的标志性成果。
一、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职业标准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通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解决会计职业岗位入职资格,但是职业证书不能完全囊括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否掌握现代职业活动需要的知识、技术与技能的难题亟需解决。
二是职业教育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扩展了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空间,满足经济社会对会计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会计专业学生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难题亟需解决。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新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证书体系,为解决初级会计师证书无法完全囊括学生职业岗位胜任需求的难题,创新提出校内的基本技能证书和岗位技能证书,为解决学生未来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难题,将中级会计师证书、财务管理师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ERP证书等备考证书囊括进该体系。详见表1。
二、高职会计专业依托职业证书体系实施人才培养的创新点
(一)创新设计课程体系——“课”“证”深度融合
通过“课”“证”深度融合,在实施课程标准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竞赛规则相衔接,与相关专业竞赛融合基础上,创新设计课程体系,为更好地解决国家资格证书考试未能完全囊括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的难题,设置与基本技能证书、岗位技能证书相应的课程,为更好地解决学生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难题,设置与后续资格证书相关的课程。详见下页表2。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双轨并行递进”
通过构建“双轨并行递进”的实践教学组织方式,设置与学生基本技能证书、岗位基本技能证书的取得相适应的六个主要实践环节,包括会计认知实践、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专项核心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专业拓展技能实训,实现技能递进提升。在实践组织方式上采取会计手工处理与会计计算机摸拟“双轨”并行的方式推进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三)创新基地运作模式——建立并运行东方农商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学校产业学院模式下创建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东方农商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把课堂从企业搬进校园,配备融指导实践操作、育人成长成才为一体的能工巧匠,把教、学、做过程置于全真的职业环境,真账实操,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诚信教育、企业文化、创新创业与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同步提升,使专业与职业岗位融合,课程教学内容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培养会计行业急需的优秀人才,破解了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矛盾,解决了学生职业岗位胜任能力的问题。
(四)创新素质培养体系——“十个一”实践育人体系
通过“十个一”实践育人体系,即通过参加一次专业技能竞赛、考取一本专业证书、进行一次大学生涯规划等,创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立德树人,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核心主干课程职业素质渗透,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使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发展规划有机统一,有效解决了学生未来持续发展能力的难题。
三、高职会计专业依托职业证书体系实施人才培养的推广及应用效果
(一)学生受益面广泛
成果每年受益学生1 350人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8%以上,签约率97%以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100%,专升本比率达20%以上,达到或超过省内示范院校的升学比例,近200人次学生在省级以上一类竞赛中获奖,毕业三年后70%以上的学生成为业务骨干。
(二)教师能力显著提升
建设期内新增注册会计师1名,会计师8名,校外高水平兼职教师10多名,双师素质教师达80%以上。1名教师评为教授,4名教师评为副教授。2名教师遴选为浙江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對象,2名教师进入教育厅教师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布里斯班技术学院培训团,18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1名教师入选教育厅访问学者。建设期内教师指导学生竞赛获奖近200人次,1名教师被评为省级竞赛先进个人;3名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省级竞赛冠军,6人获省级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企业特派员10人,完成社会服务项目10多项。1人成为学院专业带头人第一批培养对象,5人成为学院骨干教师培养对象,6人成为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三)专业技能竞赛成绩优异
近几年,学生在专业竞赛中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国家级24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84项。特别是2016年获省级以上学科类奖项103项,优秀组织奖1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4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50项,优胜奖17项。2018年,在省级A类7项竞赛中获一等奖(其中1组冠军,1组第3名)2组,二等奖13组,三等奖16组。还有其他各级别竞赛奖项本文不再详述。
(四)教科研成果丰硕
该项目获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首届科研成果二等奖,获绍兴市高等教学成果二等奖,获绍兴市首届德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完成全国供销系统会计特色专业建设1项,立项“十三五”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十三五”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立项省级新形态教材2本,市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各1门。完成绍兴市示范实训基地1项,全国供销系统基础会计精品课程1门,绍兴市精品课程2门。完成省新世纪A类课题1项,省部级教改类项目6项。出版著作5部,市厅级以上课题40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多篇。
(五)培养为农服务专业人才水平明显提升
培养为农服务专业人才,利用供销系统平台优势,通过“三农”特色课程,如农村金融实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实务、走进三农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服务三农的技能。同时设立了学生社团农村合作金融协会,积极协助并参与农村合作金融研究所各项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三农情怀”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为农服务的意识。提供农村金融社会培训,专业利用地域优势,对接部分乡镇,针对农村金融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专题业务培训。开展农村金融实务培训,受益1 000多人次,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1 200人次。
(六)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出成效
运作东方农商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代理记账100多家企业业务。与16家银行联合共建金融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多期“存款保险”的宣传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法制观念。与绍兴市绿岛蔬菜科技示范园共建“互联网+农业众筹他生产性实践基地”,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提供互联网众筹等形式的方案创意设计和仿真实践推广平台,开展互联网农业众筹项目的实践教学和仿真商业运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建立“同花顺”“微贷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并进一步对双方合作培养人才,共建互联网金融专业。
四、结论
高职会计专业依托职业证书体系实施方案,不仅满足了学生知识扩充的需求,也增强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人才培养以职业证书体系为依托,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课”“证”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双轨并行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创新了基地运行模式和素质培养体系,不仅为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思路做出了贡献,也为以后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Z
【主要参考文献】
[ 1 ] 胡苗忠.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设及实施路径研究[J].商业会计,2015,(10).
[ 2 ] 胡苗忠.《基础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10).
[ 3 ] 黄福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9).
[ 4 ] 劉益青.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探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胡苗忠,男,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及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