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分析

    李卫东 杨军伟

    

    

    摘 要:对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进行分析,认为存在课程总量供需失衡、学生课程选择权缺失、课程内容陈旧、跨专业课程比例偏小、课程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适当调整公共基础课、加强专业领域核心课的实践性、注重教学实践课的开发、开设多样的选修课程等建议。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体育教学;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1-0094-04

    An analysis of full-time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degree curriculum setup in China

    ——Tak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rea for example

    LI Wei-dong1,YANG Jun-wei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2. Business School of Zhuhai College,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uhai 519085,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full-time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degree curriculum setup in China,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problems: demand and supply were out of balance in terms of total number of courses; students course selection right was missing; course contents were obsolete; the proportion of cross-major courses was small; course practicability was inadequate. Based on the problems revealed,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djust public basic courses appropriately; enhance the practicality of core courses for the major;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ractice courses; open various elective courses etc.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full-time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degree;curriculum setup;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China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学术型为主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部决定大力发展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把招生对象从以往的在职人员拓展至应届毕业生。2009年3月,教育部决定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是为了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1]。2010年2月,教育部调整研究生招生计划,2010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整个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比例达到24.67%[2]。教育部逐年缩小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逐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到2015年,我国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将达到1︰1。可以看出,着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教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未来的趋势。

    近年来,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建设已引起各培养单位的广泛关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4个领域,本研究以体育教学领域为例,通过对国内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比较和对研究生调查问卷的分析,检讨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关建议。

    1 指导性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析

    2009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发了《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全日制方案》)(见表1),并要求各个单位根据指导性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实施细则。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全日制方案》课程设置类型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教学实践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教学,总学分不得少于36学分,与2006年制订的非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非全日制方案》)相比要多出4个学分。公共课未设置科研方法课程,说明《全日制方案》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共课学分也有所减少,由《非全日制方案》占总学分的46.9%降到27.8%。《全日制方案》与《非全日制方案》对应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门类没有变化,但由《非全日制方案》占总学分的37.5%降到33.3%。教学实践课是《非全日制方案》没有的,其比例占总学分的22.2%,《全日制方案》重视专业实践,要求学生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至少1年。《全日制方案》和《非全日制方案》在选修课学分设置上差别不大,《全日制方案》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为16.7%,《非全日制方案》为15.6%[3]。

    2 部分高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2.1 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我国从2005年开始在高校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从最初的21所到2013年的68所,除竞赛组织专业领域外,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3个专业2009年后主要以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实行全日制教学。本研究从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全日制体育教学领域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包括单科体育院校5所,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5所(见第96页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10所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总学分、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等,基本上依据 2009年《全日制方案》(课程设置部分)设置,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当然,少数高校在个别方面也有所变化,如成都体育学院将课程类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教学实践课。选修课(限于篇幅,不一一列出)由各个学校自行设置,但是不难发现各高校多数选修课为本科阶段所学课程,缺少符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及专业特点的课程,在课程中所占比例也较小。另外,10所院校中有7所对教学实践课的具体内容未作具体说明或比较模糊。

    2.2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编制了关于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上述10所高校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对10所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综合学生的反馈意见,认为目前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供给不到位。

    课程供给不到位体现在:一方面,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学生可以选择的空间不够大,这在各种类型的课程设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没能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2)学生课程选择权缺失。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反映他们作为课程的享用主体,其选择权是不够充分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无论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学生基本没有选择的权利。有的学校的选修课实际上成为必修课,学生不选也要上;有些学校开选修课不征求学生意见,开课随意,学生为了完成学分,不得不“选修”。其次,由于课程丰富性的相对欠缺使学生无法行使选修权。

    教学实践课 实习1年,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担任本科课程部分项目的技术教学;担任导师的助教工作,对本科学生进行技术辅导;参加教研室业务进修学习;协助导师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积极参与教研室建设工作;参加校内外裁判工作和参加社会调查工作等

    3)课程内容陈旧。

    政治课程是各校公共必修课,但政治课内容陈旧,没有把政治理论和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时事、热点问题结合不够。专业领域核心课相同率达90%,失去了办学特色。

    4)跨专业课程比例偏小。

    跨专业课程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由于很多学校学分制建设不够完善,还不能允许学生跨院系选择课程,学分无法互换;或者有些可以跨院系选择,学生却要为此付出课时费,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一般都不会再去选修。

    5)课程实用性不强。

    大部分学生认为培养方案中大多为理论型、学术性课程,方法类课程和技能类实践性课程比较少,专业学位的特色不突出。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之一在于实践性,但由于目前专业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参与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大多是从事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教师,因此,在专业学位课程的设置中,沿用传统的学术学位课程设置的基本做法。

    3 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议

    1)适当调整公共基础课。

    首先,增加政治课的类型,改良政治课的内容。开发多种政治课类型,融入适合专业研究生特点的、与时代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同时,赋予学生选修的权利,让学生在多种类型的政治课中挑选。其次,适当调整外语课的教学内容,拿出一部分学时开设专业外语,提高学生运用专业外语解决专业领域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2)加强专业领域核心课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专业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中尤其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整专业领域核心课中理论类与实践类课程的比例,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

    3)注重教学实践课的开发。

    国家指导性培养方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或实践提出了总体要求,要求时间不低于1年,实习或实践的形式可以集中与分段相结合。调查中发现,高校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创造性,很多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生感觉教学实践课与之前本科的教学实习没有太大的区别。事实上,培养单位可以实施多种类型的教学实践,并不一定要半年或全年都在学校实习。高校要重视教学实践课程的开发,要建立类型多样的实践基地,注重开发社会资源,合作建立校内外联合培养基地,实践环节以校外导师为主,校内与校外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大胆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同时,要建立全日制体育硕士人才培养教学实践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体系。

    4)开设多样的选修课程。

    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就是个性化教育和差异性教育,所以在选修课上要体现课程“宽”的特点,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提供给硕士生足够多的、内容广泛的选修课程。选修课应品种多样,供学生自主选择。如师资缺乏,应跨学科、跨学校、跨行业聘请文化名人、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等,开设一些人文和科技融合的讲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重视3类选修课程的开设:教学类,管理类和创业教育类[4]。这与当前硕士生就业情景密切相关。目前学生就业主要有3种流向:大中小学教师、学校或公司从事管理工作、自主创业。因此,针对要在学校当老师的人应该开设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等。而针对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则应设置一些管理学、政策学等课程。另外也可开设一些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因为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各高校也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创业也是一条出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Z]. 教发[2009]6号,2009-03-11.

    [2] 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下达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Z]. 教发[2010]1号,2010-2-11.

    [3] 杨军伟,李卫东. 新形势下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分析[J]. 学理论,2010(21):303.

    [4] 王格灵. 高等教育学硕士生课程设置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