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联社:打通金融扶贫“绿色通道”

    杨武+赵颖

    2016年来,天全联社始终将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摆在重要位置,以“三结合、三抓实”,不断为贫困村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谋产业发展之路,为贫困户拓宽资金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真正打开金融扶贫“绿色通道”。

    精准扶贫,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领导挂帅,落实专班。成立了班子成员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指导,统筹推进落实各项工作。

    ——不等不靠,提前介入。在政策出台前,联社提前从县扶贫局取得全县建档立卡1032户贫困户名单,下发各农贷机构,要求各机构提前逐户收集农户基本信息和资料,一户一档,根据资信调查情况进行量化评级,开展贫困户逐户建档授信。截至6月底,已完成了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摸底和授信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对于信用良好、还款有来源的农户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提高至10万元。

    特色扶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创新担保方式,有效破解“贷款难”问题。在创新贷款担保方式上,积极开展林权、机器设备抵押贷,在农村“四权”上,积极与县住建局、县国土局等部门协调,积极引入政府增信机制。政府正在建设财政性担保公司,通过开展“财政性担保公司+贷款对象”的方式,以及联社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大力开展“履约保证保险+贷款对象”等方式解决贫困户贷款抵押难的问题;积极与县财政局联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切实满足贫困户融资需求。

    ——加强金融机具布放,实现“支付易”。截至6月末,共安装自助银行设备48台,布放电话支付终端211台(其中助农取款点165个)、POS机176台,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提供就业创业支持,实现“收入增”。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扶持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专业合作社及农户生产规模的扩大;以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激发农户的生产和创业热情;以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的多方联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链的形成;以就业信息平台对接,拓宽农民脱贫致富的发展渠道。

    ——大力支持就业创业。各乡镇信用深入贫困村村委、农户家庭了解情况,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户高度关注,帮助了解行情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对有资金需求的创业者,及时提供信贷支持,切实帮助贫困村提升创业就业水平。截至6月底,共发放支持贫困村农户创业、农副产品加工贷款51笔、金额248万元,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发展。

    ——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实现“上学易”。设立专门机构,指派专人负责生源地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将贷款流程公示,并做好详细解释工作。在服务方面,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在贫困学生申请并提供完善手续后的3日内发放贷款,解决贫困学生学费、食宿等问题。截至6月底,共发放贫困学生助学贷款247笔、余额134.49万元。

    ——提供住房建设贷款,实现“安全住房”。为广大地震灾后重建农户提供住房贷款。同时针对一些住房简陋且年代已久的住房用户,联社客户经理主动上门鼓励其对房屋进行修建,并为其提供贷款支持,截至6月底,共发放贫困户住房建设贷款8笔、金额38万元。

    ——积极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服务。积极与县农业局、扶贫局协调,邀请专家到村组对茶叶、生姜、山药等农产品种植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员的就业创业能力。

    结对帮扶,助力脱贫致富

    ——理清帮扶思路、谋划致富之道。帮扶工作不能一手抓,毫无重点,对各贫困户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对于确实无增收能力,年龄较大的特殊农户,通过送牲畜等措施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对有劳动能力的年轻农户,积极为其出谋划策,鼓励其通过就业创业实现增收致富,主动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对接和创业资金支持。

    ——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帮扶实效。贫困村青元村共35户贫困户,地方经济主要是茶叶和林竹业,存在产业比较单一、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联社主要分管领导和第一书记及时与乡政府和县级部门沟通,争取各相关部门支持,通过协商天全联社前期出资4.5万元,乡政府支持剩余资金,先整修老活动室、硬化5组道路、6组联户路和院坝,现在3个项目均已完工。同时面对部分贫困户生产能力不足问题,实行一对一帮扶,确定了11户贫困户,由第一书记和联社10名中层干部进行具体帮扶。

    ——协助帮扶,责任不减。通过了解,选取了家庭情况非常困难的4户做好“一对一”帮扶工作,联社4位领导每位负责落实1户,并逐户研究,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初步确定产业帮扶脱贫3户,政策兜底脱贫1户。对于可以通过产业帮扶脱贫的3户,先后为其购买母猪1头、羊2只、蛋鸡仔5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