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举办档案展览的思考

    摘 要:举办档案展览是实现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各级综合档案馆要以有“档案味”的展览为主体,尽可能多地举办展览,更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档案展览的影响力。

    关键词:档案展览;互联网+;档案信息服务

    管先海等先生发表在《档案管理》2016年第6期的《档案展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下简称《管文》),对近年来档案展览中存在的档案味道不够浓、现代技术不凸显、网上展览不成熟、二次开发不充分、档案保护不科学等五个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以《管文》所列参考文献为线索,笔者又查阅了姜之茂的《档案展览要有“档案味”》 [2]等十多篇相关文献,受益颇多。笔者不揣浅陋,在此就新形势下档案部门举办展览谈点认识和看法,求教于档案界各位同仁,并兼与管先海等先生商榷。

    1 新形势下举办展览是各级综合档案馆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1.1 举办展览是实现国家综合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一项重要任务。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扎实推进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切实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把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成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服务便捷、节能环保的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而建设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展览是其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国家档案局为此还专门制定了《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DA/T 34-2005),列出的档案展览形式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网上展览和流动展览。

    1.2 举办展览已经成为档案部门提升地位和影响的一种常规做法。2016年9月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分析了档案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部署了“十三五”时期的档案馆工作。笔者粗略统计,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的讲话在多个部分,先后14次提到档案展览,如习近平同志参观中央档案馆与中央党校合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档案资料展”;福建省档案馆举办我国第一个以钓鱼岛为主题的展览;中央档案馆在浦东干部学院设立党性教育主题教室,与上海市档案馆举办“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并在延安干部学院长期落户;辽宁省档案馆新馆启用后,举办了“清代皇室档案珍品展”“辽宁记忆展”;十三五期间,将联合有关档案馆举办“一带一路”档案主题展览,合力讲好档案里的“一带一路”故事;要善于利用档案展览,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走进档案馆,了解和认识档案,等等。[3]四川同行统计,该省已建成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个,面积达4.4万余平方米,其中展厅总面积达3.7万余平方米,举办展览269个,接待参观80余万人次。成都市档案馆的“天府抗战壮歌”,德阳市的“百年沧桑话德阳”,广安市的“女儿心中的父亲——邓小平同志生活照”,涼山州的“彝族风情展”,都广受社会各界好评。[4]

    1.3 档案馆新馆建设为档案部门举办展览提供了场地保障。国家档案局负责编制,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发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档案馆建设标准》,不仅对档案展厅的使用面积有明确要求,而且对档案展厅的个数也有要求。2016年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披露,北京、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海南、陕西、宁夏、深圳、广州、成都等省区市档案馆新馆在“十二五”期间落成或完成扩建……从2010年开始,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规划,6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44亿元用于1002个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5]从各地档案馆建设实践看,以往“各级档案馆大多设在党委或政府大院中,有的门口还有武警站岗,出入十分不便”的状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近些年新建成的档案馆大多为单独建筑,即便是与地方党委、政府机关大院一块规划建设,或与其他单位合体建筑,也都注意了整体协调,功能分区,单独对外开门。[6]有了专门的场地,且出入方便,将极大提高档案馆的办展激情和参观者的观展热情。

    2 有“档案味”的展览是提升档案馆服务能力的一道“硬菜”

    硬菜,原指吃饭时比较解馋的,实惠的,抗饿的,美味的,大块的肉类炒菜。现在更多的理解为,需要好好招待别人,压场面的,体现当地水平,不能让别人低看了的菜。那么,什么是体现档案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硬菜”呢?

    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级国家档案馆要拓展服务渠道,紧紧围绕党委、政府、本单位和其他单位及人民群众的需要,主动开发档案资源,通过报送或推介相关档案信息、编辑出版档案选编、举办档案展览、制作电视节目、发布网络视频、发行音像制品、送档案信息进农村和社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笔者认为,不管体现档案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硬菜”有几道,举办有“档案味”的展览肯定是其中之一。

    2003年,时任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的姜之茂就提出:档案展览要有“档案味”。姜先生认为,档案展览要想具备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魅力,必须有“档案味”,必须考虑所用材料的质量和分量,必须有历史的厚重感。决定某一个体的档案展览是否成功,则要看它是否有好的选题、好的档案材料、好的切入角度、好的展出机会。[7]十多年后,管先海等先生再次提出,称得上精品的展览在所有展览中所占比例很小,档案展览存在着浮躁化、浅表化的倾向。[8]

    在2016年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李明华同志列举了“十二五”期间很多“高大上”的精品档案展览。《管文》也列举了一些“档案味”极浓的档案展览。据笔者所知,早在上世纪90年代档案馆达标升级中,各级档案馆不管大小就都建有展厅,其展示的内容“档案味”是很浓的。现在的档案馆,馆藏精品陈列基本上是“标配”。可以说,多数档案展览达到了办展的预期效果,上这道“硬菜”,主人满意,客人也满意。

    但有没有主人精心准备的“硬菜”,客人却不喜欢,或者没有达到主人的预期效果呢?肯定有。其原因,笔者猜测,一是“硬菜”虽佳,但客人不好这口;二是原料虽好,但厨师烹饪技术不佳;三是“硬菜”虽棒,但客人吃腻了想换换口味。

    一桌宴席,光有“硬菜”是不够的。同样,档案馆办展览,光有“档案味”的展览也不行,特别是现在新建成的档案馆,大都有两个及以上的展厅,在拥有浓厚“档案味”展览的同时,再或独办或联办一些贴近中心工作、时效性强的展览有百益而无一害。姜之茂先生也说,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展览在社会宣传、教育中的作用,也不能说举办这些展览是档案馆的分外之事。需要担心的是,这样的展览,档案馆能举办, 别的部门也能举办。如果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在档案馆看到的尽是这一类的展览,会生出不满足感的,甚至会没了兴致。久而久之,则降低了档案馆的品位,影响到档案馆在社会成员心目中的地位。[9]当然,如果每个档案馆都能把自己的展览办成既有“档案味”又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精品展览,那是最好不过。

    3 “互联网+档案展览服务”一直在路上

    网上档案展览是档案工作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产物,其以不受时空限制、生动形象、灵活性强、边际成本递减等特点不断彰显着自身的优势,为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10]

    3.1 网上档案展览亮点纷呈。陈丽萍(2009)[11],李颖、平现娜(2013)[12]以用户的身份,对我国省级档案馆的网上展览进行了访问体验。虽然网上档案展览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但其明显优势和巨大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档案馆在举办实体展览后,将版面内容编辑发布在官方网站。有的则直接制作网上展览,不再搞实体展览。多数档案馆实体展览撤展后,网上展览继续对外开放。

    现在,各级档案局馆网站上或多或少都举办有网上档案展览。如河南档案信息网(2017年1月28日访问)有《中原壮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档案史料展》《永远的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展》三个展览。天津档案网的“网上展厅”栏目又细分为:三维展厅、视频专题厅、珍档展厅、专题展厅四个子栏目,内容非常丰富。但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还得数国家档案局官网(2017年1月28日访问,有《档案天天看——毛泽东档案系列》等十数个网上展览)。国家档案局网站从2013年起推出固定栏目《档案天天看》,全年365天,每天推出一集、公布一件档案。2014年,除了在《档案天天看》栏目推出365集《邓小平档案》外,7至9月份又相继推出了《日本侵华战犯的罪行自供》《伟大胜利——中国受降档案》《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从7月3日到9月23日80多天时间里,全国各大主要媒体以及国内外各大知名网站,天天报道档案视频的内容提要或说明,天天发出档案部门的声音。[13]

    3.2 移动阅读正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

    适应移动阅读的挑战,一要制作手机版的档案网站,让网上档案展览有自己的主阵地;二要积极分享,将已经发布上网的档案展览分享到微博、微信、QQ群、朋友圈,以及一些专业论坛和视频网站;三要通过档案局馆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制作、发布网上展览。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充分运用新技术,利用新兴媒体,有效传播优秀档案文化,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在新兴媒体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中,档案App的成功案例还不多,综合考量开发成本、技术要求、传播效果,微信公众号是档案局馆的最佳选择,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举办网上档案展览的重要阵地。

    微信公众号的“原创声明”和“留言”功能,既可保护网上展览制作和发布者的著作权,又极大地方便了与观者的互动。很多受欢迎的档案微信推文,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网上展览。如“天津市档案馆”(微信号:tjsdajg)的推文《1976年唐山大地震天津受灾照片》,公布照片25张,周阅读数93884次,获点赞207个。根据微信公众号自定义菜单功能,很多档案微信公众号还设置了“网上展厅”或类似名称的栏目。“天津市档案馆”就有“专题展览”和“老照片”两个栏目,“专题展览”栏目又细分为:馆藏珍品、口述档案、微展回顾、历史街区展,一个个“微展”的不间断持续发布极大提升了“互联网+档案展览服务”的影响力。

    3.3 “邻居”们的经验需要学习借鉴。2002年,上海市档案局郭红解先生提出,档案馆有几位“近邻”: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并说,档案馆成为他们的“新邻”不过才二十来年的事……当初档案馆不得不文化起来,再后来,档案馆想方设法文化起来,才发现他的这些“邻居”的文化底蕴、科技含量、社會效应,从“邻居”那里借鉴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比如纪念馆的陈列展览,图书馆的信息处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14]

    在办展览方面,博物馆、纪念馆,现在还有专门的展览馆,的确比我们有经验。他们有专门的部门和人才来做设计、做陈列、做讲解,而档案部门,即使在省一级档案馆,也很少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这项工作。

    与“邻居”们相比,不少档案馆的网上展览只是传统档案展览的翻版,未经进一步组织就上传发布。同时缺少权威解说,仅靠版面上很少的文字,观(读)者无法详尽了解档案背后的故事。看档案网展感觉读网页似的,没有逛展厅那种体验。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如故宫博物院微信公众号“微故宫”(微信号:weigugong)的“逛展览”栏目,和专门的“故宫展览”App,既有高清大图,又有文字说明,很多还配有语音解说。通过全景漫游,还能感受到VIP都没有的待遇——只属于你一个人的展厅。“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将会使网上展览更具现实感,把用户体验带入真实世界。

    4 小结

    新形势下,档案部门举办展览,面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以及新闻媒体、摄影家协会、地方文史研究机构等“邻居”们,必须有危机意识和本领恐慌,要学会博弈,既联合又竞争。

    举办档案展览应有“传播维度”概念。档案宣传需要声势,需要规模,需要场面,但更需要内涵,更需要针对性,更需要有效性。普及版的街头展览,是典型的背靠档案面向公众的横向传播,目的是吸引“门外汉”对档案文化发生兴趣,从而产生对档案馆门内的“窥视”欲望,内容要通俗易懂、浅白有趣。而专业版的,传播维度是纵向的,主要是针对业内人士传播,选题内容要侧重专业深度和实用性。[15]

    努力提高陈列办展水平,既要坚持内容为王,又要在展览形式上吸引人、震撼人;要办好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主动发声;要实行“专家”讲解,解读档案背后的故事,吸引更多的人到档案馆现场来,从而提高档案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参考文献:

    [1][8]管先海,刘夏楠,白桦,亓晓华.档案展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管理,2016(6):21~23.

    [2][7][9]姜之茂.档案展览要有“档案味”[J].档案学通讯,2003(5):86~88.

    [3][5]李明华.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6-11-21(2).

    [4]向晓东,白晨皓.四川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成绩单”[N].中国档案报,2017-1-12(1).

    [6]曹筠慧,管先海,李兴利,孙洋洋.对档案馆文化功能及其发挥的理性思考——兼与李财富、郑思聪二同志商榷[J].档案管理,2016(5):24~26.

    [10][12]李颖,平现娜.优化网上档案展览的思考——基于省级档案馆网上展览的分析[J].档案管理,2013(1):30~32.

    [11]陈丽萍.对国内网上档案展览的调查与分析——以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调查网站為研究对象[J].档案管理,2009(4):43~44.

    [13]杨冬权.在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4-9-26(1).

    [14]郭红解.档案馆和他的“邻居”们[J].上海档案,2002(4):57.

    [15]赵跃飞.档案宣传应有“传播维度”概念[J].上海档案,2013(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