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研究

    苏楠,李文娟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状况如何会对教育效果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形势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更容易面临缺乏对自身理论的自信和教学能力的自信这双重的压力,这种压力的存在和化解无论对高校发展,还是教师个人发展都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D64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1-0051-02

    2013年5月,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该《意见》指出,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该意见的出台显示了党和政府对青年教师问题的重视。

    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青年教师来说他们不仅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更要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从容的解决当理论与现实冲突时自身的困惑和学生的困惑,若是自己都不自信更难以使学生信服,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更容易面临缺乏对自身理论的自信和教学能力的自信这双重的压力。研究该群体职业压力无论是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是青年教师本人的发展都显得意义特别,且尤为必要。

    一、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综述

    国外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 Kyriacou 和 Sutcliffe 1978年在《教育评论》上发表文章,将教师压力定义为一种由工作而产生的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经历。国内对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也有很多,比如秦平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因所承载的职责、要求、期望等超出自己的负荷,并感受到对个人自尊和安全的威胁而产生的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如愤怒、焦虑、沮丧等。[1]黄依林、刘海燕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指对教师个体要求与教师个体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不相符合的程度,是指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要求超过了其个体能力水平,并产生的焦灼不安等一系列不良情感体验等等。[2]于超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压力”探析》一文中,从思政课本身、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现状、社会和高校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的发展空间、时代变迁改变人们对思政课的态度4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压力”加大的原因,但并未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3]

    综合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来看,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在于: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相对不足;研究对象上,关于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研究高校教师的也不少,但是专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研究相对不足,同时更没能及时的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中一个普通又“特殊”的群体。教师不仅要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道德思想教育,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回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更要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从容的解决当理论与现实冲突时自身的困惑和学生的困惑,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容易面临缺乏对自身理论的自信和教学能力的自信这双重的压力。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来讲,由于其个人经验、思想水平、发展程度、社会阅历等多方面不足,可能问题会更甚。

    教师职业压力是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因所承载的职责、要求、期望等超出自己的负荷而产生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和反应,这种改变可能是生理的、心理的,也可能是行为的,比如抑郁、焦虑、沮丧、疾病、极端行为等。毋庸置疑,职业压力的存在会给教师本人的幸福与安宁带来负能量,影响其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也必然会对学生、学校的发展也带来不好的影响。在今天这个信息化、“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这在工作负荷、教学效果、工作适应、职称评聘、科研方面、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可能都会有所反应。其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课程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的特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倾向,容易使学生产生天然的反叛情绪。经常有专业课老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就是“吹水”就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任何人都可以做。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可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不道德现象丛生、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冲击。 这些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加深了难度,而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更是苦于应对这个挑战,容易产生主观预期、付出与现实效果、回报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产生挥之不去的压力。

    (二)自身原因。西摩·萨若森曾说过“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所有为人类服务的行业一样,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职业压力的产生也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的工作,有些人却可以将压力转化出去,而有些人则无法排遣压力。辩证法认为,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存在也跟本身个人原因有密切关系。比如: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自我减压消遣、人格心理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

    (三)外部原因。首先是学生的原因,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和不重视给教学带来难度,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学的都是对学生没用的东西,殊不知专业课教给学生的是知识、技能,是安身之法,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给学生的却是做人之本。其次是组织的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工作环境、课题申报、工作负荷、职称评聘、生活压力、职业发展、社会认同等方面存在一定期望差。这些因素都可能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三、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从个体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1835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明确自己这份职业的重要意义所在,因为我们的幸福也将属于千百万人。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正视工作中的压力,正确的认识自己,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将心态放平和,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另一方面,要认真钻研业务,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好老师,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成就感,增强职业认同度。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要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更多的关心和重视。校方首先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关规定,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内形成正面的舆论环境,还要切实加强对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完善青年各项考核考评机制,平衡工作负荷,着力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为青年教师创设较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等,美国经济学家格兰斯和博克认为,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实践支持以及情感支持能增加教师对工作的自主性,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欲望,从而降低工作压力水平。相信通过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定能使责任重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一个充满人性化的环境中工作,保持心情的舒畅愉悦,从心理上、思想上产生对工作的感情,减缓其职业压力。马克思曾说过:“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三)从社会层面来说,要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精神支持和政策支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有归属感和被尊重的需要,所以首先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氛围,认同该学科教师的重要作用,使其对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自豪感。另外,要从战略高度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采取措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高等学校的地位,上级主管部门要定期督促、检查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要从经费投入、职称评定、科研立项、各种奖励、进修提高的机会等方面适当向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倾斜。比如在科研立项中可以专门设定一些青年基金项目、教学改革项目,提升青年教师科研的积极性;设立青年教师的专门比赛项目和奖励计划等多方面。

    关心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不仅关乎青年教师个人的发展,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和谐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这既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相信通过政治上主动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着力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职业问题,定能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秦平.高校教师自我实现中的职业压力及管理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6).

    [2]黄依林,刘海燕.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6,(6).

    [3]于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压力”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2006,(1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