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戏剧的方式建构学习中心课堂
李静
[摘? ?要]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倡导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学习中心课堂。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探讨借助戏剧理论、戏剧元素和戏剧习式建构学习中心课堂,创设历史情境,探究历史问题的有效策略,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育戏剧;学习中心课堂;定格;教师入戏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历史教学往往重知识轻体验,重记忆轻理解,将重心更多地放在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的讲解上,因此很难使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内在规律,更难以培养学生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1]。此外,即使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历史情境,但往往更强调学生对史料文字的阅读、理解和掌握,无法让学生真正体验历史。而课堂上临时起意或精心准备的故事创编,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遗憾,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最终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同时,问题设计较多关注历史的宏大背景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忽视个体的命运和感受;学习活动类型单一,学生很难进入具体情境体验具体角色,更无法真正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特殊性,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2.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需要知识的传授外,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体悟创造,在做中学,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实施意见”部分提出,要树立指向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教学的本位、重点,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实质性路线,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自主活动来组织,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学习中心课堂。“在学习中心课堂中,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要尽可能让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状态,并让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占据主要的教学时空。教师以激发、引导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为教学的最高追求和根本目的。[2]”
二、实践探索
教育戏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戏剧习式和戏剧元素,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设计适切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经验、提升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尝试采用教育戏剧法,通过建立情境活动、叙事性活动以及诗化、反思活动,以戏剧习式(习式是指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戏剧方法)融入角色人物、发展事件始末、理解人物心理,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入认知,建构学习中心课堂。
1.用建立情境活动类教学习式创设历史情境
(1)学习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定格、魔法棒、思维追踪、空间建构等戏剧习式,初步构建制宪会议情境,在团体参与和创作过程中创建时间、空间以及人物特质,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作出各种不同的诠释,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寻找主题。
(2)教学实况
学生课前阅读史料,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制作会议席卡。根据从文本和视频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梳理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关系,制作美国民主共和制下三权分立思维导图。教师采用教育戏剧中画面定格、魔法棒和思维追踪等习式,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鼓声节奏定格“战后落魄的军官”“破产的商人”“绝望的债务人”,以此打开学生肢体和思维。教师通过思维追踪,引导学生从定格的历史人物切入,思考美国摒弃邦联制、建立联邦制的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空间建构1787年的费城独立厅制宪会议会场。学生分两组,一组可利用胶带或戏剧教室内道具构建独立厅墙壁、窗户、门等边界部分;另一组构建厅内会议室,如桌椅、主席台、席卡、厅内装饰等细节部分。教师对会前规则作说明,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会仪式感。
(3)设计意图
思维导图代表了“在整个学习群体中的一种用于思考和学习的、共同的视觉语言”[3],帮助学生将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特点形成思维图像。教育戏剧中的建立情境活动为学习活动建立背景,协助创造活动所需要的情境。学生在活动中打开肢体和思维,通过思维追踪把握制宪背景。通过空间建构,学生逐步进入制宪会议情境,从当时当地人的角度体验美国社会存在的危机,感悟美国制宪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用叙事性活动类教学习式探究制宪议题
(1)学习活动
借助会议、教师入戏、独白等戏剧习式,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制宪会议的核心议题。
(2)教学实况
教师在入戏前可对学生作如下说明:“待会儿,富兰克林本人会来我们教室。他总结了一下1787年制宪会议上各邦代表的意见,发现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很多利益难以权衡。听说你们是制宪方面的专家,现在请你们帮他想想办法,帮助美国度过危机。”接着,教师发席卡,学生分组扮演各邦代表进入会场空間,按席位就座。
教师着绅士礼服、礼帽,拄拐杖“入戏”富兰克林,哀声叹气地说:“怎么办呢?邦权和民权之间、大邦和小邦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有太多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想请你们给我一些建议。我有三个问题想请教你们:一是是否要建立一个联邦制政府,如何界定各邦和联邦政府的权力,如何防止联邦政府权力过大;二是大邦和小邦在国会的席位如何分配;三是黑人奴隶是否可以有与白人同等的公民权。请专家一一给出具体的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加以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将解决方法写在海报上。教师出戏,变为教师身份,并让学生分组上台报告海报上总结的方法。
在此环节,有学生提出“按照制宪会议前的《邦联条例》,制宪会议的召开本身就是违法的”。还有学生提出“按比例分配席位就是打击小邦的存在,同样是平等的各邦,弗吉尼亚可以分到16席,佐治亚只有一席,这是要逼迫小邦投靠大邦!”有学生反驳道:“难道弗吉尼亚和佐治亚拥有同样的席位就公平了吗?难道150个宾夕法尼亚公民才能和50个新泽西公民平衡?”有学生提出:“就算是两院都行比例制,奴隶人口等量计入各州人口,也必然引起北方各州的反对。”
(3)设计意图
教育戏剧中的叙事性活动主要聚焦重要的事件和场景,参与者通过戏剧活动中的语言和行为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层理解和把握美国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特点以及三权分立的原则。
3.用诗化、反思活动类教学习式引发现实思考
(1)学习活动
学生阐述作为与会代表的参会感想,以组为单位,总结“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的主题,并以集体雕塑的形式呈现,同时阐述雕塑的内涵。
(2)教学实况
教师向学生介绍:“刚刚我们回到1787年的美国,参与了开国元勋的制宪过程,下面请大家讲一讲自己参会的体验感悟。”对此,有学生说:“自己代表小邦参与核心问题的讨论,就会顾虑民权威胁邦权,大邦威胁小邦,担心新的宪法能否保障小邦的安全和发展。”有学生则表达了对美国开国元勋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虽然代表了不同地区、阶级和集团利益,但依然能坚持原则,适当妥协,最终制定出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勇气和智慧可嘉。而在集体雕塑环节,有小组总结了如下主题。
主题1:法治
集体雕塑形象:众人托举宪法文本
主题阐释:宪法是各方利益的妥协,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值得每位公民的尊重。法治是避免一个国家混乱的良方。只有人人尊重法律,建设法治社会,人的权利和自由才能得到保证,人类文明才能有条件向前推进。
主题2:积极的自由
集体雕塑形象:组员围成一个圈,一人作飞翔状,站在圈内
主题阐释:自由不是无限制的,个体的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自由。宪法为个体的自由提供了边界。
(3)设计意图
教育戏剧中的诗化、反思活动可使学生超越戏剧的故事情节,跳出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议题的精神与内涵,并对于剧中角色行为的真意有所省思”[4]。
三、总结与反思
1.变革教学方式,使学习真实发生
课程借助戏剧理论、戏剧元素和戏剧习式,组织学习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先验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提升了应用历史知识思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此外,多元化的史实呈现方式和学习成果的展现,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戏剧游戏与习式的选择与运用,道具、空间、史料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均围绕学生的自主活动开展,实现了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学习中心课堂。
2.变革评价方式,使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当前,有效评价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平衡传统评价方式和现代教学评价方式之间的关系。教育戏剧的方式帮助师生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具体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会进行,以帮助师生评估学习进展,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使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9.
[2]陈佑清.建构学习中心课堂——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的取向探析[J].教育研究,2014(3):100.
[3]玛丽亚·哈迪曼.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M].杨志,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82.
[4]张晓华.教育戏剧跨领域统整教学——课程设计与实务[M].台北:心理出版社,2014:21.
(責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