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及防范措施
王祥武
摘要:对疫苗和动物个体差异造成的免疫失败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免疫失败;疫苗;冷链措施;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3-0045-01
免疫失败是指动物接种疫苗后,由于疫苗质量问题、疫苗选择不当、疫苗使用不当、接种操作不当、免疫抑制因子影响等多种因素导致被接种动物不能产生被动免疫(免疫应答),被接种对象仍然可能感染与接种疫苗相应的传染病,以及产生免疫应激综合征、免疫应激性死亡等现象,即称为免疫失败。
1 疫苗导致的免疫失败
(1)疫苗质量无保证。疫苗所含抗原量不达标或根本无抗原性,不能诱导动物机体产生被动免疫;在运输、保存、取用等环节冷链措施不连贯,反复冻融或达不到相应保存温度,致使疫苗效果降低或失效,从而致使疫苗中抗原含量不足,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接种后不能产生免疫应答。应按规定选用有资质的正规生物制品厂家生产的疫苗,最好是通过当地动物防疫机构(畜牧部门)招标采购,使用有质量保障的疫苗产品;取用疫苗时认真检查包装有误破损,以及有效期,疫苗使用前均需将其轻柔摇匀;按规定在运输、保存、取用等环节坚持冷链到底,遵照疫苗相应的保存温度要求,正确冷藏或冷冻,以保证其在有效期内含有足量的抗原。
(2)疫苗使用用不当。①疫苗采购途径不正规,选购了无资质、无农业部GMP认证、无规范标签说明的三无产品,劣质疫苗不仅造成免疫失败,甚至会诱发相关疫病流行。②免疫程序制定不切合实际,尤其是首免日龄确定不当,导致母源抗体干扰,本次免疫就会降效或无效,以及为了省事,将几种疫苗同时接种或不同种疫苗接种间隔时间不够、在病史区、疫情动态流行期盲目接种等,均可能受到干扰而降效、实效或诱导产生严重的免疫应激性综合征。③接种途径把握不当,临床上包括接种疫苗包括“点眼、滴鼻、刺种、饮水、肌注(深部肌肉注射)、皮下或皮内注射”等,必须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严格执行,准确把握接种部位,不能混淆应用,否则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不会产生免疫应答。④疫苗运输、保存、取用过程必须全程冷链到底,才能确保疫苗不降效或失效。比如:冻干疫苗的贮存和运输过程必须保持在冷链状态下,切忌反复冻融和阳光照射造成抗原的大量损失而影响疫苗的使用效果;灭活苗也要在2~8 ℃条件下贮存和运输,确保疫苗效价不受影响。一般情况下,所有取用后的疫苗,一旦经开瓶、稀释后的疫苗,均需在2~4 h内用完,超时应用其效价大打折扣,甚至无效或产生副作用。⑤剂量把握不准确,剂量过小不足以诱导产生免疫应答,剂量过大则可能导致动物机体产生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均不利于动物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正常的应答反应。⑥疫苗使用过程中被污染(掺入杂质),包括稀释液使用不当,比如活疫苗最好选用生产厂家随带的免疫稀释液,如没有稀释液可选用灭菌生理盐水、去离子水(蒸馏水)或纯净水代替,若选用含有消毒剂或漂白粉的水来稀释活疫苗,水中的消毒剂成分会使活疫苗的抗原失活,从而大大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造成免疫失败。需通过畜牧部门(政府采购)有资质、正规厂家的产品,确保疫苗质量;结合本地流行病学调查和本场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免疫程序,确定家畜禽合理的首免日龄,适时接种相关疫苗,切忌生搬硬套别人的程序;按相关疫苗保存温度规定,全程冷链到底不断链,即使开瓶、稀释后的疫苗,也应按规定保存于置有冰块或能自动制冷的冷藏箱(包)内,并尽快用完,禁止超期使用;按生物制品标签使用说明剂量严格执行,禁止减量或超量应用,临床上只有猪瘟活疫苗可酌情倍量应用(1~4倍)效果较好;使用(注射)疫苗全程坚持无菌操作规范,严防被污染,最好使用配套的专用稀释剂来稀释疫苗,其他方式稀释疫苗(饮水免疫)要正确选择稀释液,禁止使用含杂质、不符合规定的稀释液,造成疫苗降效或失效。
2 动物个体差异造成的免疫失败
实践中,强制免疫动物有“三不打(注射)”,包括“临产母畜、带病动物、哺乳期幼畜”,实际上还有一些不适接种的对象,比如:营养不良(机体消瘦),阉割手术后伤口未愈合,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下(运输、刚断奶、转舍、新组群、换料等情况)的个体,在接种注射前视诊发现眼结膜极度充血、皮肤色变(潮红、发绀、斑块等)、精神萎靡或极度紧张、亢奋等,均不属于适免对象,一旦勉强注射,易产生免疫应激,甚至出现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