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的难题及初步构想

    摘 要:体育教学质量水平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集中体现。而且,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需要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去检验,但由于当前同一学段或年级教学内容不统一、内容所教程度参差不齐、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等,科学、客观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就很难开展。研究从探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难题切入,通过分析其根源,重点从“有”、“懂”、“会”、“能”提出了4要素分层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构想。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3-0095-05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并非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很多研究者已经对此展开过相关的研究,如杨春艳[1]在《对现代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反思》中,重点分析了5种评价模式,即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尽管这项研究在体育教学评价与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两个概念之间区分不清,但毕竟已初步对几种评价模式进行了探讨。另外,一些研究已经在建立评价体系上展开探索,如毛坤[2]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研究》中从理论层面提出了构建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性、简要性、导向性、可比性、可测性、客观性等原则,并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确定;同时,运用比较评分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但是,从指标的确定来看,依然有混淆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与体育教学评价的现象。纵观已有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相关的研究发现,由于未能正确认识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与体育教学评价的本质,存在评价指标的确定不准确、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等现象,从而导致无法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因此,明确概念,加强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十分必要,但由于受多因素的制约,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并非易事。本研究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初步构想。

    1 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1)落实“强化体育课”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需要很好的落实[3],然而,如何强化体育课?这既是一个中央决策问题,又是课程改革要把握的方向性问题,更是一个促进学生体质强健的关键性问题。体育课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强化,需要有一个评判标准来衡量。为此,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十分必要。就现实情况来看,由于体育课本身的质量有分层,因此,需要建立分层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2)落实“提高质量”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4],然而,如何提高质量?这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总体改革的目标导向问题,又是一个教育发展标准化问题,更是一个促进学生体育学力水平提高的根本性问题。质量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提高,依然需要有检验和衡量的标准,该标准既要能够对现有体育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评判,更要能够对如何促进质量提高提供依据。由此,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3)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需要。

    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教师都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然而,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这既是一个课程改革的需求问题,又是教师成长中的核心问题,更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问题。专业技能水平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提高,除了从教师的角度多元化评判以外,学生学习的效果是间接衡量教师专业技能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如何检验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效果?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将对该问题的解决起着关键性作用。

    4)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需要。

    体质健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需建立包括体质健康评价指标在内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但能够评价出学生真实的体质健康状况,而且,还能够为体质健康促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5)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需要。

    世界很多国家在教育价值观上趋于统一,不但在教育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在评价教育的结果方面,注意对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和掌握后的运用能力的评价,尤其注重与教育目标的达成的统一。如经合组织(OECD)在发布的《为促进更好的学习:评价与评估的国际视角》报告中指出,评价评估要与教育目标相统一[5]。为此,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也需要充分考虑体育教育的目标的实现程度。又如,法国等国家比较注重教会学生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能力,而且,教学观也在改变,逐渐从教学是知识的授受到教学是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体现。因此,为了能够逐步实现与国际教育接轨,在构建质量评价体系上需要改变传统的简单测试,仅用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质量的局限性做法。

    2 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难题

    1)教学内容的不统一。

    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其目的是对体育教学的质量有一个全面、客观和相对统一的判断。但是,目前我国在体育课教学内容上,大、中、小学之间不但存在衔接的缺陷,而且,就同一学段而言,教学内容的相对一致性也尚未体现[6]。因此,假如分学段建立评价标准,由于学段教学内容缺乏相对的统一性,即便是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再科学,也难以评出相对具有可比性的结果。因此,要想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大、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与准确定位问题亟待解决。

    2)“学会”标准的模糊。

    体育教学各项内容或某项技术要教到什么程度?什么程度算是学会了?目前,很多一线教师和理论研究者在把握这一尺度上还不清晰。假如什么是“会了”不清晰,就难以客观评判学生学习的结果。

    3)对教学质量认识的矛盾。

    本研究在2013年12月份,借全国第2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大赛之机,对北京、重庆、浙江、辽宁等16个省市的体育教师做过一项关于体育教学质量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存在认识上的矛盾。如在调查体育教学评价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是否是一回事时,回答“不是一回事”的占75.0%,回答“是一回事”的占20.0%,回答不清楚的占5.0%,说明大部分人都认为二者并不是一回事。但是,接下来调查“从哪些方面衡量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水平”时,54.5%的人认为“教师”是一个方面,76.0%的人认为“学生”是一个方面,78.5%的人认为“课堂”是一个方面,即有很多人认为“教师”和“课堂”都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水平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这样就等于将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与体育教学评价相混淆。在进一步调查“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应该包含哪些指标”时,有84.2%的人将教师的教学技能作为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说明这些被调查者尚未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而事实上,体育教学质量评价重点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因此,当前的模糊认识不利于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3 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思路

    3.1 从准确性上把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准确,假如评价偏离应有的轨道,评价的意义就会丧失。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准确评价?首先,需要了解为什么要评价,即评价的目的要明确。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一方面,检查教学的有效性,便于了解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判断质量缺口,为进一步提出提高质量的策略提供依据。明确了这些目的,接着就要确定质量反映在哪里?不是反映课堂上教师讲课水平的高低,而是集中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说明质量评价的对象是学生。

    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由谁建立?是为谁建立?也都要明确,假如对于学校而言,要评价本校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就要结合本校特点、学生特点、实际教学内容等来建立,在评价维度相对统一的前提下,建构评价体系;假如是用于第三方对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测,就要考虑是省市区还是国家层面的监测,不同范围、不同类型的监测,需要不同的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评价内容。

    3.2 从全面性上把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就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言,哪些是需要评价的指标?在评价标准体系建立过程中,这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国家近几年对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质量监测情况来看,既有笔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心理品质等内容,又有现场操作的体质健康、运动技术和基本运动能力等内容。因此,既有知识、技能学到什么程度的测试(如体育与健康知识测试,运动技术测试),又有通过学习有了什么改变和提高(如运动心理品质、基本运动能力、体质健康)的测试。这样的评价内容既考虑到了当下,又能够对未来发展有一个相对全面的预判。如果与国际教育接轨,还需要考虑相关方面的评价,尤其是在评价内容上,具体测试什么需要更加全面。

    3.3 从层次性上把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具体操作起来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它不但涉及到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而且由于学段不同学习内容和发展需求不同,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内容体系的建立也需要充分考虑其差异。因此,分层评价不但要考虑内容分层,还要考虑操作方式分层,采用大统一、一刀切的方式评价是不客观的,也是难以有效操作的。但如何分层?首先需要在教学内容分层的前提下考虑评价的分层问题。如同样是篮球学习,要评价不同学段甚至是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篮球的效果,就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在学习时,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具体内容和难度的规定。如果规定清晰,分层建立评价指标和内容体系便具有较强的可行性[7]。其次,一旦有了分层规定的内容,在设计分层评价体系时,需要考虑评价操作方式,要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可行性评价方式。如小学学段的质量评价是否可以减少笔试内容,倾向于基本运动能力的测试;初中学段的质量评价是否可以倾向于运动技术和知识及方法测试;高中学段是否可以倾向于运动技能、运动心理品质的测试,而体质健康测试需要贯穿到各个学段。

    3.4 从科学性上把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效果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评价的科学性,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然而,科学性如何体现?首先,在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论证,既要有教学一线教师的经验,还要有体育教学研究者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综合认知,更要有科学的方法筛选并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还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验证,并不断加以完善。然而,体育教学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是把难以完成的评价工作变为可能,把复杂的评价构想变成简单的操作工具。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十分必要。

    3.5 从操作性上把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

    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便于操作,否则,仅仅是理想的建构还难以最终实现评价的目的。可操作性就是要切合实际设计评价指标和内容。

    首先,需要考虑评价的时间控制,完成一次评价,需要多长时间,假如时间过长,就难以将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在时间上,应尽量考虑在一节或两节课时间完成,假如评价内容较多,学生又较多,需要分段多次评价。如果是第三方抽测评价,一个班级,一次性测试的时长最好控制在半个学习日之内,否则,会对学校其他工作造成影响。

    其次,需要考虑场地器材的条件,评价工作要能够在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下完成,不因评价而增加额外负担,如购买大量器材、扩大场地类型或面积等。因此,评价的内容需要充分考虑是否能够落实。如评价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要设计成多项基本运动能力综合测试的话,就要充分考虑其场地大小,以及所需器材是否能够得到满足。

    第三,是否建立评价标准,测试结果如何,除了测什么内容、测试方式确定以外,测试后的判断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评价标准是决定评价结果能够准确评判的前提和保障。

    3.6 从相对性上把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价值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需要统一的评价指标维度,评价时不能一刀切,由于学生的先天差异,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不同条件的学生显然不合理。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突出价值,是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假如因评价挫伤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评价就失去了意义。首先,在确定评价标准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身体形态、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力求建立一个相对客观的能评出有利于发展的指标体系。为此,需要做到体质健康水平评价与先天体形相结合、运动技术评价与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相结合等。由于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增强体质,还有较为强大的教育功能[8],因此,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教育效果,是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了,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更高了,还是在学习运动技术上有明显进步了等。充分考虑体育课程的多功能性,有利于建立具有实效性的评价标准体系。

    4 “四要素”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操作方法

    4.1 评价体系要完整

    “四要素”包括“有”、“懂”、“会”、“能”[9]。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就要考虑这4要素的全面性。对于“有”而言,假如学生从对体育无兴趣到有兴趣,从参与锻炼未养成习惯到养成了经常锻炼的习惯等,尽管运动技能水平暂时未达到一定的水平,评价其有兴趣、有习惯等就非常有价值。因为,它充分体现出了体育的教育功能。对于“懂”而言,学生从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知之甚少,到不断丰富;运动技术学习,从不懂得如何学到明白该如何学等,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从“懂”的角度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十分必要。对于“会”而言,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会的不多到会的全面等,都不同程度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掌握学习方法的“会”上,更具有意义。因此,从“会”的角度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也不可或缺。对于“能”而言,学生掌握了什么、提高了哪些,如掌握了技术,提高了基本运动能力,提高了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了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等都是衡量其学习质量的关键要素,为此,“能”的程度的衡量更不可缺少。

    “四要素”评价较为全面,但是,当通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该如何确定这4要素的具体评价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

    4.2 要素权重需不同

    衡量体育教学质量水平时,4个要素在对不同发展阶段学生评价方面所占的权重分配,最好能够有一定的区分,而不是一成不变。因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培养的目标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总的规律应该是,随着年级、学段的升高,有、懂、会、能的比例,有的是从多到少,有的是从少到多不断变化。小学阶段的评价可以注重“有”与“懂”,但可适当考虑“会”与“能”;初中阶段的评价可以注重“懂”与“会”,可适当考虑“有”与“能”;高中阶段的评价可以注重“会”与“能”,可适当考虑“有”与“懂”。这样随着学段升高而调整对各要素关注度,是建立客观、科学、实效评价标准的关键。至于各要素权重的具体确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3 内容确定要分层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什么,除了要充分考虑评价要素的全面性、权重确定差异性外,评价什么内容更为重要,同样是对学生通过学习从“有”的要素角度进行评价,不同学段之间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小学或许集中评价对体育的兴趣;中学或许侧重于体育的习惯;而到了高中或许是要评价其体育的意识。体育的意识是最难建立的,而激发兴趣是最初的,也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事情,养成习惯尽管是在小学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情,但是,评价其是否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则是在初中阶段更能显现。

    从“懂”的角度来看,随着年级的增长,要评价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难度逐渐加深,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更加趋于灵活。就知识而言,小学是一些简单的卫生与安全知识,初中或许可以增加保健与体育知识,高中则可以以体育知识为主。“懂”的评价也同样需要体现其层次性。

    从“会”的角度来看,不同学段的评价内容也应有一定的区别,随着学段的升高“会”的难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小学阶段可以侧重于评价是否学会了合作;初中阶段可以侧重评价是否学会了交往;到了高中可以将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是否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等。从会合作、交往到会学习的方法,也是逐步过渡的过程,评价的层次性,也反映在需要学生发展的倾向性上。

    从“能”的角度来看,不同学段可以从能掌握到能提高,再到能运用逐一分配,即小学阶段可以能掌握所学技术动作为主;初中可以侧重于评价运动技能水平是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高中可以侧重于评价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等的运用能力上。这样的分层评价,不但说明了不同学段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而且,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递进性上也有着明确的区别。

    4.4 评价方式可灵活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无论要评价什么,评价方式的灵活性不可忽视[10]。过于死板的评价方式不但不利于评价目标的达成,而且还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评价方式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口试与笔试选择上的灵活把握;集中测试与分散测试时空上的灵活把握;定性与定量结合上的灵活把握;过程与结果评价比例分配上的灵活把握等。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复杂的,但评价实施的过程应是灵活的,正因为其复杂性,更应该灵活把握其评价过程的操作。就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言,可以集观察、口试、笔试、实测于一体。另外,假如从“有、懂、会、能”4个要素全面评价的话,由于不同要素具有各自的侧重点,因此,“四要素”评价的操作方式难以完全统一,应根据各自的特点灵活把握。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需要一个全面、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体系,但建立评价体系并非易事,受多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效果因学习的内容和发展的需要而不同。因此,建立维度一致、内容不同的具有一定层次性的评价标准体系十分必要和迫切。本研究尽管对如何建立评价标准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但尚未将评价标准体系可视化,期待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的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 杨春艳. 对现代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9(6):178-179.

    [2] 毛坤.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102-104.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1206491.htm?

    fr=aladdin.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0-07/

    30/1859314_0.shtml.

    [5] 陶西平. 质量是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EB/OL]. http://edu.com/a/20131126/013669.htm.

    [6] 柴如鹤. 建构有效衔接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体系的必要性[J]. 体育学刊,2011,18(6):91-93.

    [7] 毛振明. 明确质量标准 提高教学质量[J]. 体育教学,2014(3):1-3.

    [8] 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 于素梅. 对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及影响因素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强化体育课谈起[J]. 体育学刊,2014,21(2):81-85.

    [10] 于素梅. 走进新课标 落实新评价:从几个“要”谈“评价建议”的有效落实[J]. 中国学校体育,2013(1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