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念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
邓军杰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在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增长,新改变与新发展,为了迎合这一特点,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也要随之做出改变。在经济和科技的双重支持下,城市规划开拓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新空间,当然这也对该领域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态势,从而得出城市规划新空间的开辟方向。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新空间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6-0056-02
保留以往城市规划的可取之处并对其进行完善,同时开拓城市规划新道路,是保证城市规划发展的最佳策略。这需要人员独具慧眼,对各类城市发展的动向都了如指掌,借助过硬的专业技能发现传统城市规划中具有一定优势又不违背城市发展特点的部分,并且能够充分把握新型科技对城市规划的潜在推动力。
1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态势
1.1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因其较长的发展历史与充足的资源和人才等,已然步入了稳定发展的状态,然而新常态加快了其他城市的建设进程,时代的演变也让市民对建筑的评价准则发生了巨变,因此一线城市必须突破当前的运行模式,满足市民的最新需求,重视创新产业的优化,以新型科技为武器,开发更多便捷,亲民的城市公用设施,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创造出更多改进城市建设的实用工具,增强一线城市的实力,方能避免被其他城市赶超。
1.2二线城市
二线城市的经济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依然无法与一线城市的丰富资源相提并论,所以需要借由一些手段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城市建设的队伍,而要想获得人才的认可和青睐,较强的经濟基础是前提,城市品味的升华是关键。从现代人民的普遍需求出发,完成个人生活现代化到都市区现代化的转变,让市民向现代人的生活形式靠拢,逐步推进二线城市整体品质的加强及城市功能的扩大。
1.3三四线城市
目前不少乡镇才初步进入城市的队列,但碍于长期的贫困与落后,大量的青壮年人口流失在外,导致绝大多数的经济资源向一二线的先进城市聚拢,城市建设也尚处人手严重短缺的紧迫状态。面对如此稀缺的资源,三四线城市的前进之路必定万分艰难,只有尽力做到资源开发和使用最大化,才有可能达成产业化城市的转型,进而实施产程融合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三四线城市建设的进度。
2新常态下城市规划新空间的开辟方向
2.1存量空间的开发
存量空间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工厂和仓库等占地面积广,对经济增长效果又不大的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应当思考如何将此类空间资源合理分配和布局,将其置于市郊等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亦或引进更先进的设备以强化技术,提高效用,从而缩小其占地面积。其二是棚户区,城中村等弱势群体的住房空间,其楼层不高,住户不多且居民生活质量较差,这些光靠政府的资金补助与相关政策尚且不够,城市规划的引导力量也不可小觑,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重建空间利用率最低的区域,还要顺势增设或调整地铁、高铁的站点分布。另外,历史文化遗址虽然效用不大,却是城市独有的历史特色,应该及时对其采取适当的维护措施。
2.2乡村空间的开拓
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始终是我国一大未决难题,为了带动经济的整体增长,城乡应尽量保持发展的同步性。城镇化已经逐渐淘汰了不少落后的自然村,致使很多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人口,此时乡村广阔的土地面积恰巧能够弥补城市空间的狭小,不过也要让农村经由规律的人口收缩趋向协调发展,对此政府与城乡规划应当互相配合,实行更有针对性的规划政策,尽快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此外农村毕竟条件不佳,过于快速的发展也许反而会拔苗助长,因而城乡规划还应考虑到农村的能力,设计符合乡村水平的发展计划。
2.3自然空间的维护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城市规划应以低碳,环保等作为主题,所以环保建筑的建造,新能源的普及等工作必须早日提上日程,无论是空间的划定和功能的排布,还是基础设施的设置,都应该结合天气,地质,人口,能源等多重要素方可最终敲定。倡导环保理念,加大电力汽车的生产,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净化作用,增加污臭河道下水道的治理力度都是城市规划中必要的工作项目。
3结语
简而言之,不要过于贬低过去的城市规划成果,更不要忽视新环境下城市规划的机遇,继承传统城市规划的优点,积极运用创新思维和新型科技,就能让城市规划工作符合新常态的特征,为城市发展开辟更多宝贵的空间资源。
参考文献:
[1]巫昊燕,新常态下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方向的发展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7-23.
[2]米伟北.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J].建筑·建材·装饰,2018,(22):110.
[3]张九龄,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探索[J].建筑与装饰,2018,(10):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