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线上教育变革促进美术核心素养的思考与新实践

    张欣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280

    为了应对疫情袭来对教学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展开了新探索——线上教育教学。虽然疫情下孩子与老师不能相见,可是利用新媒体产生的新变化,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感受到了课程中浓浓的科技味和深深的教育情怀。

    一、线上教育实践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维度共同提升

    (一)提升教师拓展新思路与应用新技术

    教师教学素养包括学科基础能力、经验判断和教学工具运用。媒体应用一直是有些老师的难题.疫情袭来,所有教师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新学习,所有教师对PC端的使用,新媒体APP运用,线上录制与剪辑功能应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疫情的线上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实现了新教学方法运用,线上同步让课程品质与学生兴趣都有了巨大提高。

    (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培养学习兴趣

    当代孩子可以被称之为“电子新人类”,提高学生素养调动积极性也可以依靠新兴技术媒体。美术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图像识读在教育短视频和电子化图像的促使下,学生更容易接受。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他们更喜欢电子上传方法交作品,既能交了作业也能把优秀作品及时拍摄转发给分享的人,相比较传统方式这样的作业更有分享乐趣。不仅如此有些学生还在在线上学习中体会到了克制与自律,这和以前的集体学习是一项新的突破,孩子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可以不被打扰的学习,也是一种集中注意力提升的体现。

    (三)促进家校共同关注学生学习动态管理

    学生本体,具有教育理念的家长,培养教育实践的教师三维一体构成学生学习。家长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以往很多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主体,孩子好不好完全靠校园。如果去掉家长这一环,良好的习惯养成天没有实现他的连贯性,导致习惯培养不是很理想。线上教育学习让家长更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管理,增加亲子互动学习时间。家长能更好的配合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对家校联合管理也起到的实际的效果。

    二、线上媒体化学习促进多种美术核心素养的生成

    (一)新媒体线上学习调动了学生“读”的兴趣

    激活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参照经验去探寻很多兴趣激发点。“读”也是一种学生主观意识参与的体现,学生在观察、感受、分析时带有自我价值取向的信息表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观意识参与到“读”中呢?首先是静止图像动起来,让眼睛寻求新鲜体验,其次在体验中放置学习内容并有效的让学生自然追求美好事物和向往感,这样学生就会在认知中把握正确的方向。把优质的美好体验当成一种常态和开心的反馈,习惯养成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欣赏美。

    (二)新媒体线上学习丰富学生图像识读的感官体验

    多元化的色彩,变化的流媒体画面,对于学生的感官体验是一种巨大提升,同时也是美术素养中对于“读”的真正实践,在愉快的视觉盛宴中,学生的审美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提升。在这里也学生对艺术鉴赏力分层:相对敏感的学生在体会中可以感受更多识读技巧和见识更多识读流媒体图像,在此过程中逐渐加深审美的判断。相对不敏感的学生,在大量的优质作品和图像识读的内容情况下,对正确识读理解有认识,有时虽然他们不清楚如何实践表现能够更好,但是他们至少知道了什么是不好,这样有助于他们追寻更加完整的教育状态和审美判断。

    (三)新媒体线上学习深化了学生“读”的感受

    面对图像识读,学生期待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更期待自己能读懂其中的奥秘和含义。如画家梵高课程,学生需要真实体验他们的画作创作意图和评价画作,这就要求学生先认识了解梵高,并且理解他们生平事迹,关键事件,多维度构建创作者的情感,学生带入后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作品本身。结合内容、构图、色彩、对比、线条、笔触、情感等对标梵高的生活琐事和当时的情景,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经历了他短暂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学生把自己代入进入角色,感觉自己就是梵高,让学生有一种虚拟VR的真实体验,感觉自己就是电影中的主角,这样的“读”也就对作品的图像识读达到了评价合一的状态,与此同时,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也在此中逐渐形成。

    (四)新媒体线上学习开发了“文化理解”的多样性

    文化理解是一个很难用一句话或者说明的问题。线上学习打通动态媒体教学后,我尝试把很多维度不同层面的理解用短视频方式播放出来,让学生在这里去寻找与自己有同感的方面,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相关内容领域,眼界更加宽阔,文化理解也在多媒体的运用下被提速了,以前需要静态品鉴的作品转换为动态体验了。文化理解也在积累中慢慢形成了。

    三、线上新媒体教学实践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新媒体等互动方式的利用,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有新的生成。线上教学采用多种形式重视视觉信息交互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中体会有新鲜感促进他们的积极性。

    (一)向社会中成功的视觉产品学习,利用新媒体的客观吸引将学生带入艺术实践场景。遵循美术与现实规律来看,注重学生的视觉体验,利用现有新形势下的新媒体设备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视觉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从美术角度分析,手机游戏的UI设计以及人物角色设计、场景设计都涵盖了美术应用与美术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视觉媒体的优势对我们的教育方面进行互补,例如让学生以这种方法提交作业,将美术中可视化的课程比如摄影、赏析把他们变成利用APP制作的實践方式,让学生可以快速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他们的某些创意。

    (二)开发新体验沟通,让学生能在某些时刻获得意外惊喜。在新媒体的引导下,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阐述疑问、建立分享。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发小组,以教师视角和学生视角分别把学生作品以短视频、令人视觉愉快的剪辑结合起来,展示给他人,让学生不只得到教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更能得到家长的评价、甚至家长朋友的评价又或者是不同维度其他的评价,在体会分享快乐的同时也提高实践能力。也让某些课堂重点以及课后拓展在生活中变得更加持续。

    关于新媒体下的网络线上教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在教育教学层面,教师应不断学习保持思考的先进性和与新技术融合的实践性,不忘初心,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