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咨询中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的探讨

    刘博

    【摘? 要】论文尝试从分析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产生的原因切入,对偏差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剖析,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大胆探索几种减小管理咨询中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的应用型方法。希望论文能够提高咨询双方对这一课题的认知,为在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助力咨询工作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创造更大的管理咨询价值。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empirical deviation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alyze the adverse effects caused by the deviation, and boldly explore several applied methods to reduce the empirical deviation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 management consulting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reating both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improve the cognition of both consulting parties on this subject,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xploring effective solutions in practice, help consulting work adapt to market demands faster and better, and create greater value of management consulting.

    【关键词】管理咨询;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

    【Keywords】management consulting; information collection; empirical devi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0-0080-03

    1 引言

    管理咨询作为相对独立的科学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起到评估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多重作用。无论是企业内的责任咨询,还是企业外的第三方分析咨询,管理咨询已经参与到企业管理的全流程,管理咨询结论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由于管理咨询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基础之上的管理工具,自身并不具备客观判定能力,所以,管理咨询的结论能否有效,必须以采集到的信息真实性为前提条件。实践当中,信息采集往往存在实证性偏差,对咨询有效性影响很大,让咨询价值受到损失,这也成为管理咨询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难题。本文从分析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产生的原因切入,对偏差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剖析,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大胆探索几种减小管理咨询中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的应用型方法。

    2 管理咨询中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实证性偏差是指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过长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倾向。

    3 方法工具使用导致的信息实证性偏差

    管理咨询中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与所使用的咨询工具有直接关系,这是因为咨询工具先于信息采集被预设确定的缘故。而且,工具的功能性越强,信息采集的指向性剔除就越强。

    目前,企业管理咨询实施的步骤基本都是按照咨询公司的制式要求进行的,目标企业处在被动配合的角色上。在大的咨询方向确定后,咨询公司会提供几种通用的咨询工具构建咨询框架,然后进入有要素选择的信息采集。通用咨询工具主要有行业吸引力矩阵GE、SCP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模型、7S麦肯锡模型、管理要素分析模型、价值链咨询模型、学习曲线模型、SPACE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战略钟分析、SWOT分析方法、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等。每一种模型都是较为成熟的实践结果,但模型化的同时也意味着刚性强,弹性柔性不足,适应力不够。

    可以看到,信息采集被咨询工具框套,企业需求被咨询范式框套,特殊信息异动基本都被一次性排除在外。尽管在统计分析上,集中在中数或平均值周围的信息可以反映回归情况,大趋势代表性较强,可是,那些离散在统计边缘的信息里恰恰隐藏着导致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黑天鹅。这一现象在塔勒布的《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三部著作中得到深入的理论分析。因为重要信息采集的不周全,按照逻辑论证推理,所得到的管理咨询结论就不一定很有说服力。这种由于通用咨询工具的使用而导致的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占到了统计分析失效的大部分。

    4 心理过程导致的信息实证性偏差

    管理咨询信息采集通常按照兩个方向开展工作。一个是调取过往历史性文件资料,用查阅摘录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所得信息具有客观性。另一个是通过座谈访问,用面对面问答或问卷填写的方式获得必要信息,所得信息具有显著的主观性。其中以咨询目标企业中个人为样本的信息采集是信息实证性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主要是由于信息采集对象的心理过程极易干扰真实信息输出所造成的。

    劳拉·金的普通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是指每个人都具有的思维、情感和动机,这个过程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心理过程受研究环境影响,有两个潜在的信息采集条件缺陷:一是无法不让被采集者知道自己是被采集对象,二是无法不让被采集者知道所采集信息将被为了某些目的而去使用。这两个条件缺陷是先验的,无法被咨询工具设计规避。条件缺陷会直接作用在样本的心理过程中,左右样本信息输出的潜在意愿,由此产生的信息实证性偏差,不但咨询顾问很难确定,甚至连样本个体自身都无法理性觉察。另外,团体思维也是信息采集的一个障碍。耶鲁大学学者詹尼斯(I.Janis)研究认为团体思维,即团体意识,是指凝聚力很高的团体里,团体成员追求一致性的期望很高,表面的一致性压制了个人的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破坏了个人实事求是的考虑及道德判断,阻碍了不同观点的发表。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历史还原、因果关系解读、相关联系、期望预测等,还是对信息用途取向的判断,只要是信息采集涉及主观反馈的,都不能有把握地避免信息实证性偏差的发生。自然,这样得到的咨询信息也不能作为咨询结论有力地支持证据而被采信。

    5 时空场域导致的信息实证性偏差

    管理咨询的信息采集活动大多集中在咨询企业的时空场域当中,信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量信息复合体,其信息具有不言自明的商业价值,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信息安全保密制度是被《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保护的,可以作为法定条款被认可执行。而管理咨询信息采集正是要深入企业最核心的价值领域进行查找、选择和提取,想要企业对信息完全开发是不可能的。企业对信息采取必要的限制或保护措施也在情理之中。正是企业对信息采集设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造成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不周全,出现信息实证性偏差。企业既想治病,又讳疾忌医的矛盾,并不是外部管理咨询组织能够一力解决的。

    6 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对管理咨询结论的不良影响

    6.1 信息实证性偏差会导致管理咨询结论偏颇

    因管理咨询工具方法使用产生的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咨询目标的自我实现。换句话说,按照选定的咨询工具而有目的采集的信息,更容易向达成咨询目标的信息集中。特别是决策型咨询目标、评估型咨询目标,结论往往在信息采集时就已经产生偏向。以目的为选择的工具摘取的大多是以工具为焦点的信息,得到的自然是合乎心理预期的咨询结论。这种信息实证性偏差会破环管理咨询结论的公正客观。

    6.2 管理咨询结论误导

    因心理过程导致的信息实证性偏差具有表面正确实之误导的不良后果,并且副作用十分隐蔽,危害十分巨大。一方面劳师动众,信息采集造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很大,信息实证性偏差使投入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咨询信息采集会造成目标企业员工的心理动荡,激发不确定性猜测、心理抵触和心理焦虑等,产生不良副作用,让咨询成果打折扣。还有就是心理暗示的集中,往往对管理咨询结论产生误导,咨询目标转向为样本群体所期待的方面,背离目标企业的咨询初衷。

    6.3 管理咨询结论矛盾

    因目标企业对信息的时空场域约束,造成信息采集分布不均,局部特征掩盖整体特征,致使管理咨询结论产生逻辑矛盾,对问题缺乏根源解答,对方案缺乏决定支撑。尤其是涉及有关财务信息,如果信息时间链条有中断,或者信息结构覆盖不全面,都会出现同真实情况完全相反的咨询结论。另外,关于企业发展预期的咨询也是信息有限性的受害者。所有的预期必然以历史信息沉淀为预测起点,历史信息的积淀越厚重坚实,预测未来的能力就越强。但是,如果将目标企业历史信息割裂开来,就无法准确判断信息之间的因果承接关系。因果不清,矛盾就会凸显,自然得不到理性推论。

    7 减小管理咨询中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的几种方法

    7.1 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信息采集四步法

    信息采集四步法是指以笛卡尔方法论四原则为理论依据,将管理咨询信息采集分为整体认知、解构分类、工具选择、逻辑复原4个科学步骤。

    勒奈·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理性主义的肇始者,其积极寻求一种能在科学中便利于发明与发现真理的一般方法,并创立以演绎法为核心的科学方法论。四个原则分别是大胆怀疑、分解复杂、运用逻辑与普遍复查。

    与之相应的信息采集四步法,分为前后按顺序相连的四个步骤。第一步,整体认知。管理咨询对一个目标企业的咨询活动是贯穿始终的。特别要注意的是前期接触的整体认知,这既是信息采集的开始,也是在目标企业尚不自觉的情况下能够了解到的最真实原始信息。因为一旦进入正式咨询合作,无论是目标企业还是企业中的员工,都会不可避免地开启打上咨询标签的心理过程,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管理咨询要把咨询信息采集前移,从合作之前的整体认知开始,建立咨询人员主动记录、采集和分析的意识,并逐渐摸索出整体认知的有效方法和工具。第二步,解构分类。在咨询工作组提出具体通用制式咨询工具之前,就要全面启动第一轮的信息采集工作,坚持的原则是时空范围要广、信息深度要浅、速战速决。尤其注重信息的特殊表现和反常案例的捕捉。这样的信息采集要求咨询人员要具有相当的信息敏感度,最重要的是把粗略筛查的信息资源按照三维逻辑进行解构分类。包括时间区间(管理权有效期)、空间区间(管理权层级)和功能区间(管理权内容)。分类后的信息,要特别显著标注出异常项和空白项。这步工作,将成为选择咨询工具的基础。第三步,工具选择。在概览性信息解构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咨询目标,对应性地选择咨询工具。也就是根据原料的特性特征,匹配适合的工具标尺。一旦咨询工具确定,立即开展第二阶段详细信息的采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填补空白项信息,补充丰富薄弱项信息,另行涉及异常项分析方法。做到这一步,就能有效规避部分的信息不完全、不周延,尽量减小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第四步,逻辑复原。就是指在咨询工具应用的过程中,一边分析因果,得出结论,一边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同时,格外关注信息相互的干扰与排斥。因为,企业信息的效能是不能简单运用加减法得到的,往往企业问题的症结就隐藏在信息关联之间,而非在最终结果之处。要进行咨询结论逻辑复原工作,只有得到反向逆解释的咨询结论才能在论证推论上站住脚,对未来的企业管理预测产生实际价值。

    7.2 非正式组织信息和外部关联信息交互法

    管理咨询信息采集还可以尝试非正式组织信息交互法,以此来减小样本个体因心理过程导致的信息实证性偏差。非正式组织信息交互是克服团体思维与咨询环境干扰的有效方法。非正式组织是企业里依靠信任、感情和时间凝聚在一起的小规模团队,没有企业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的束缚,往往是企业敏感信息的集散地,其信息特点是真假参半。当然要在企业认可的范围限度内采集到非正式组织的信息,并摘取真实信息加以利用难度很大,这就要咨询团队融入目标企业的生产管理当中,不能浮在上边开展工作。浸入式的接触、长时间的互动、信息的分享,以及利益的互惠,例如,帮助非正式组织反映问题、传达利益诉求、解决某些需要理论支撑的实际困难、提供有价值的咨询等,包括语言交流范式、行为动作范式,都是开展非正式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另外,包括供应商、采购商、分销商和终端用户等的外部关联方,其信息也有很大采信价值,可以加以特别关注和利用。

    综上所述,减小管理咨询信息采集实证性偏差是开展有效管理咨询的难点,也是咨询双方都必须关注的重点,并非咨询机构一力可以完全解决的,目标企业更应该予以重视。探讨产生信息实证性偏差的原因,明晰信息实证性偏差对咨询结论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提高咨询双方对这一课题的认知,为在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助力咨询工作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创造更大的管理咨询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委会.科学方法论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3.

    【2】羅迪斯-刘易斯.笛卡尔和理性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刘琼,尹博.笛卡尔的科学方法论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2):28-29.

    【4】美 劳拉·金.劳拉·金普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程方正.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6.

    【6】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反脆弱[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