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研究使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某市普通高中359名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学习倦怠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学习倦怠较为一般,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尚好。但心理健康因子强迫症状、焦虑和学习压力感等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在学习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研究中,身心耗竭与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抑郁、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呈正相关;学业疏离与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呈正相关;低成就感与强迫症状、适应不良呈正相关。此外,在学习倦怠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中,身心耗竭、學业疏离对心理健康总分呈现正向预测作用,低成就感对心理健康总分呈现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学习倦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4-0014-04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拉奇(Maslach)认为学习倦怠是指由于过度的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精力耗竭,态度冷漠,疏离学业,低成就感等[1]。我国台湾学者也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而产生了精力耗竭、乏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的现象[2]。我国有学者在研究了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之后,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一种状态[3]。另有学者认为学习倦怠是指个体在学校环境中,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资源消耗过度、 精力衰竭的状态,随后可能产生与学习有关的逃避行为。因此,倦怠应该不仅只是压力,而是一种更加消极的情绪情感及行为表现[4]。鉴于此,高中生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由于长期的学习压力,缺乏心理能量和动力,从而产生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低成就感的心理综合表现。

    一、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有很多,综合国内外有关学习倦怠的文献,涉及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以人格因素居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焦虑因素

    白素英等[5]通过问卷调查了初、高中生,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学习倦怠与人格心理中的焦虑因素相关,并认为在学习倦怠的四个维度——情绪耗竭、乏人性化、缺乏成就感和人际关系不良中,不管以哪个维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焦虑都是一个有效的预测因素。布兰科·史利文(Branko Slivar)通过问卷调查了2105名语法学校的中学生,结果也发现,不管是学习倦怠的哪个维度,焦虑都是一个有效的预测因素[6]。

    (二)P、N因素

    杨丽娴等[7]对113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后显示,精神质(P)和神经质(N)与学习倦怠正相关,并且P和N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因素。另一项研究也发现神经质与学习倦怠的各项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中学生越烦恼、紧张、情绪化、不安全、忧郁,越容易产生学习倦怠[8]。

    (三)归因风格

    李颖[9]通过问卷调查发现,59.6%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无论处于成功还是失败情境,高中生对学业都倾向于内归因——努力,这种归因风格有利于增强高中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另一项研究通过归因训练也发现,实验班高中生比控制班高中生更倾向于将学业成功归因于持久努力和能力[10]。

    (四)学校适应

    李仲平[11]通过调查大一新生学习倦怠发生情况,发现大一新生学校适应不良会影响其学习倦怠水平,并且学习倦怠各因子与学校适应不良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

    另有研究表明,高中生学校适应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学校适应较好的高中生积极的学习体验较多,学校适应不良的高中生拥有更多的消极学习体验[12]。

    (五)学习压力

    刘蓉[13]通过抽取湖南省78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学业压力的五个维度——竞争压力、挫折压力、期望压力、任务要求压力、自我发展压力都与学习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并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郭晓慧[14]在研究中也发现高中生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呈正相关,学习压力主要来源有父母压力、教师压力、社会压力和自我压力等。其中,父母压力、教师压力和社会压力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呈正相关,自我压力与学习倦怠相关不显著。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了某市普通高中8个班级,发放问卷390份,有效问卷359份,有效率92.1%。其中,男生154名,女生205名。

    (二)调查工具

    1.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由吴艳、戴晓阳等[15]编制,包含三个维度: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共16个项目,采用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1~5级评分,其中1,4,7,14,15,16题为反向计分。该量表总得分越高,表明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越强。各项目均达显著性水平(p<0.01),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41~0.66之间,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该量表的同质信度在0.689~0.858之间,重测信度在0.606~0.732之间,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2.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该量表由王极盛[16]于1995年编制,由60个项目组成,共10个因子,包含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性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每个因子由六个项目组成。采用从“从无”到“严重”的1~5级评分。该量表总分越高,表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该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501~0.8577之间,具有良好的信度。该量表总分与各项目之间的相关在0.7562~0.8726之间,具有较好的效度。

    3.资料收集与分析。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分析、积差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结果

    (一)高中生学习倦怠状况

    各维度均分M值:身心耗竭M=3.05,学业疏离M=2.04,低成就感M=3.14,总体M=2.77,略低于中间值3,说明高中生学习倦怠水平总体一般。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各因子均分M值:强迫症状M=2.04,偏执M=1.62,敌对M=1.70。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M=1.76,抑郁M=1.66,焦虑M=1.92,学习压力感M=2.20,适应性不良M=1.75,情绪不稳定M=1.96,心理不平衡性M=1.51。总体M=1.62低于中间值3,说明高中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正常。

    从表1可以看出,所调查對象因子:强迫症状、焦虑、学习压力感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将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学习倦怠各维度进行积差相关分析,得到表2中积差相关系数r值。从表2可以看出,身心耗竭与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抑郁、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性呈正相关;学业疏离与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性不良、情绪不稳定呈正相关;低成就感与强迫症状、适应性不良呈正相关。

    (四)高中生学习倦怠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高中生学习倦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以学习倦怠维度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低成就感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对心理健康总分呈现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低成就感对心理健康总分呈现显著负向预测作用(p<0.05),其解释的变异量为1.4%。

    四、讨论与结论

    (一)高中生学习倦怠状况

    高中生学习倦怠总体状况较为一般。身心耗竭、低成就感均高于中间值,学业疏离低于中间值。说明高中生学习精力耗损较重,在学业方面体会不到成就感。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精选教学目标,合理设置任务难度系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可以让学生自定步调,合理安排个人学习时间,将自学与教师指导结合起来,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升个人成就动机水平[17]。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被调查高中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高于全国常模。但是在强迫症状、焦虑和学习压力感上要低于全国常模。高中学生强迫症状表现有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反复计数,反复洗手等。在常人看来只需要做一遍的事情,他们却要反复做,直到感到放心为止。另外还有强迫思维,主要表现为怕伤害和怕污染等,并且强迫症状具有较高的隐蔽性[18]。此类症状需要有针对性地练习,并辅以心理暗示,同时让他们看到实际结果。由于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呈现线性关系,即当学习压力越大时,考试焦虑水平越高[19],所以对高中生减负刻不容缓。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其中就提到“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坚决控制考试次数、采取等级评价方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从制度上再次予以重视,有望缓解中小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

    (三)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高中生学习倦怠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多数呈正相关。其中,身心耗竭与学习压力感的相关性较强;学业疏离与强迫症状的相关性较强;低成就感与强迫症状与适应不良的相关性较强。说明,学习压力依然是高中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在学习压力情境下,伴随强迫思维,导致学习倦怠水平增加。回归分析表明,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说明可以通过降低身心耗竭和学业疏离,增加与学习有关活动的热度,来提升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注:本文系安徽省宣城市教育科学基金(52)项目。

    参考文献

    [1]Schaufeli W B,Martinez I M,Pinto A M. 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nersity students:a cross -n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2(33):464-481.

    [2]张治遥 . 大学生内外控信念、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D]. 彰化:彰化师范大学,1989.

    [3]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2):54-58.

    [4]邢强,陈丹丹.中小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与展望[J].教育导刊,2010(9):25-29.

    [5]白素英,李长庚,徐文明.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6(7):37-39.

    [6]Branko Slivar. The syndrome of burnout,self-image,and anxiety with grammar school students[J]. Horizons of Psychology,2001,10(2):21-32.

    [7]杨丽娴,连榕,张锦坤.中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关系[J].心理科学,2007(6):1409-1412,1417.

    [8]邢强,陈丹丹.中学生大五人格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教育导刊,2012(9):22-26.

    [9]李颖.高中生归因风格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5(5):132-134.

    [10]王磊.高中生学习倦怠、学业归因及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11]李仲平,张海霞,张霞. 大一学生学习倦怠与学校适应不良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418-1419.

    [12]宋天娇.高中生学习自控力、学校适应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13]刘蓉.高中生学业压力、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14]郭晓慧.高中生的学习倦怠与学习压力、心理资本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15]吴艳,戴晓阳等.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52—154.

    [16]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15-20.

    [17]喻庆明.成就动机视角下学生自学能力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32-33.

    [18]杨巧红,王群,刘乃鹏. 重点高中生强迫症状流行特征及其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6(11):1607-1610.

    [19]杨茂芸. 高中生学习压力、心理韧性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津河中学,宁国,2423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