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是落实依法治税思路的关键
赵风江
自1994年国地税机构分设以来的近20年的时间内,基层国税部门原有在岗人员数量基本维持在已有状态,除通过军转干、公务员考试极少量进入国税部门外,具有专业水准的大中专毕业生却多因公务员考试却被拒之门外,这些具有专业水平的毕业生更容易较快地接受和适应税收工作的需要,基层亟待一批具备税收、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而军转干人员进入基层单位后,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后又面临新的工作调动,期间加上工作的全新适应阶段的学习和政策掌握及应用过程,时间较长,流动较快,新进资源存在不稳定因素;20年的时间内一方面人员年龄自然增长,年龄明显偏高,另一方面退休增加和自然减员。从长远来看,外进人员将在10年以后客据与填补基层局的主导位置。从年龄结构上分析,目前平均年龄在49岁左右,勇于担当的朝气显失,税收政策的运用、计算机及信息化应用也只是处在一个较浅层次的应付和应用层面,基层建设和队伍建设面临着年龄老化、思想复杂化、知识更新、稳定与整合资源配置的巨大挑战。
一、迫切性及重要性、显失刚性认识
随着结构性年龄老化的发展,引发干部队伍刚性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思想上表现为进取意识的弱化,二是从工作上表现为应付意识的增强,三是从岗位职责上表现为平台任务的粗浅应对和处置。所有这些问题都源于应有一个稳定的资源配置过程,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过程的反映。解决人才资源长期稳定合理配置,是现阶段充实基层干部队伍活力的一个接口,如何能够更有效的做到有一个稳定的资源配置,保持基层长期有个活力的队伍,关键是怎样衔接和搭建一个平台,关乎顶层决策,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长远的重要性。有活力的队伍,不单单体现的是效率,更重要的是刚性。试想一个活力不足的队伍承担的主体责任的潜在风险有多大,单从年龄结构的侧面分析,基层建设和队伍建设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
二、基础建设在税收工作中的地位
人的因素是一切的根本,根本的因素决定一切。抓基础建设就要抓根本的因素,抓根本因素就是抓住了内因,抓基础建设就好比盖楼房一样,夯实了地基大楼整体方能稳固。由此可见,基础建设在税收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针对以上分析对于基础建设为什么抓、抓那些、如何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思想工作常抓不懈
思想教育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业务素质的应用是做好具体工作的外在表现,体现了素质的高低和工作的成效,二者合一凸显一个“责”字,“责”表现为法、德、智慧的集成。法为执法理念;德有社会道德——是大局问题、职业道德——是税收工作问题、个人岗德——是具体工作的能力和态度认知问题;智慧是工作的集合体,是内于心、外于行的体现。当前形势下思想工作为什么要常抓不懈,一是受多年改革开放的刺激,部分同志在思想领域产生了拜金主义,崇尚享乐,理想信念动摇,金钱盈灌,价值观发生变化,偏离正确的轨迹;二是物质上追求攀比,眼前只看收入差距,忽视或淡化责任;三是年龄结构上形成的对事物发展认知的差距在逐步扩大。这些问题渗入到工作当中,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产生恶劣的影响,危害后果极大,因此把思想教育作为基层建设的抓手,应着力抓出成效。
(二)教育工作警钟长鸣
党办、人事教育部门作为指挥部,要把思想教育、教育工作警钟长鸣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抓紧不放。一是从思想教育入手预防享乐主义的浸入,二是通过思想觉悟的提高抵制拜金思想的浸蚀,三是通过抵制拜金思想防止管理环节的腐蚀,四是全过程监督严防腐败发生。对于采取什么形式、采用什么方式以利于接受为主,不妨从教育入手,抓正反两面典型实例宣讲、实地观摩,尤其选择本系统的具体人和事,更能起到警示教育的目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触及正在发生变化的价值观和或将扭曲的意识。
(三)业务培训紧抓不放
干工作业务素质跟不上,就好比上了战场,用不熟武器一样,不仅保护不了自己被动挨打,而且还有牺牲自己的危险。主观因素在于自己,采取激发机制也罢、主动学习也罢,一个是常训,一个是常学。只要激发主观能动性,细学、细研、学透、熟练运用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抓培训要讲究时效性,对县域行业所涉税收政策、相关知识,教育和业务部门要梳理,分门别类,且选择性、针对性要强,做到税收政策、相关知识及会计知识应用条条明朗,达到政策、知识运用熟练准确。假如业务不熟悉,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否有税收违法行为一知半解,甚至知之甚少或弄不明白,本身已触及法而不知,那就极有可能被动挨打,严重的甚至牺牲自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学,为什么要亟待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这就是学习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
学习不分年龄,知识不断更新,要干到老学到老,年龄越大越要下力气注重学习,跟上信息化要求,年轻干部更要用于担负起基层工作的重任,思想上做到互补,业务上互帮互促。税收政策好比武器,业务知识好比弹药,因此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是基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关乎的绝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队伍的家庭平安、干部政治平安和税务系统的社会形象。
(四)落实岗责力度不减
制度是落实岗责的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抓制度贵在落实,落实体现的是岗责的执行力。如何落实岗责,看制度如何去抓,怎样落实,总的来说就是“四严”——执行制度要严、落实岗责要严、执法监督要严、责任追究要严。
执行制度、履行职责不能停留在表面、敷衍塞责,要扎实,要认真,要突出一个严字,应付的结果只会害人害己。比如对纳税人的约谈、评估以及税收检查,政策不清,约谈不能切中要点,分析不透彻,不深入,抓不住关键,评估结果就会有失水准,稽查就会存在时间差,从而造成潜在的执法风险。制度要健全,要细致而不要笼统,要在发展中按照政策的要求不断完善已有的制度,需要更新的适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制度完善了,落实岗责就会清晰,如何履行岗责,一句话是责任意识问题,是作风问题,是自律问题,是内因,是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作风建设的关键一环,笔者认为应解决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解决作风漂浮,落实不利。少数干部在管理各环节,工作马虎,单凭主管意志办事,抓不住工作的要害,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不能活学活用,生搬硬套,不去开拓新思路、缺乏创造性,出现学用脱节。二是整体意识差,缺乏部门协调。有些工作不是一个部门就能独立完成的,有时需要几个、甚至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完成。落实岗责时,容易出现有利之事乐于干,无利之事避而远之、相互推诿。三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在工作中,表现为工作上应付,只求过得去,态度不认真,不愿做事,不敢做事,得过且过,能拖就拖直到最后时限,草草了事。
以上问题的解决,要在执法监督、执法监察、责任追究的手段或措施方面跟上去,执法监督、执法监察,不论大小问题,凡与失职失责有关的,敢于直面正视问题,纠正问题,对认准错误的东西,就要敢抓敢管,就要问责。个别人员的不负责任,有可能影响和改变身边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因此执法监督、监察,责任追究要突出一个严字,对岗责落实不力的,要在思想形态上造成压力,做到不能为的不乱为,不能为的不去为,不能为的不敢为。
总之,基层建设和作风建设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抓基层建设和作风建设是依法治税的关键,思想工作是生命线,抓思想就是抓住了根本因素,通过抓思想、提素质,强化制度落实,解决问题,扭转和改变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人增强责任意识,依法治税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