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常利平

    摘要:《物流经济地理》并非简单地拼凑经济学以及地理方面的知识,而是一门研究生产与物流配送服务的综合性课程,同时也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学的功课。本文将对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和改革,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

    关键词:《物流经济地理》;教学问题;改革策略

    0引言

    通过对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物流和相关产业的布局概况、经济区发展以及交通状况等,能够有效解决经济、物流以及地理关系问题,利用基本原理分析和预测物流行业前景。

    1当前《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1课堂教学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很多院校在教授《物流经济地理》这门课程时,多采用讨论、案例以及演示等传统教学方法。一般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学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能。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此,物流经济地理这门课程,对案例的选用要求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难度更大。该课程案例会让学生感到非常的“空洞”,让学生分析地区物流布局,显然难度非常的大,采用上述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

    1.2实践教学问题

    从当前《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课程的校内实践性较之于其他物流课程并不强,而且校外实践教学有很大的难度。比如,必修课程《现代物流基础》,学习的人很多,而且学分也比较大,在投入有效的实训设施设备以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非常的好,而《物流经济地理》课程却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再如,后续实践阶段,很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均应当在仓储、配送部门轮岗,这样就加深了对本课程的掌握。对于《物流经济地理》而言,只是物流专业内的一个小学分课程而已,教学课时有限,实践安排更少,设备应用率非常的低。因此,很多院校不愿意投入太多的资源用于该课程教学实践。

    2《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明确目标,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任务

    在该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当明确其在专业课程中的位置,其中包括前项和后续课程,这样才能合理安排课,并明确授课主要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后,引入任务驱动法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并且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比如,以区域物流为中心,结合所在城市特点,描述300公里或者5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物流情况,同时还要了解各城市间的连接通道以及基本用时等。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们从自身做起,熟悉周围城市、物流节点,并通过对各区域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确定,了解城市位置和物流情况。通过教学模块的优化设定,确定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任务,这有利于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2.2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保持与时俱进

    对于《物流经济地理》这门课程而言,其认知超过了理论,教学实践中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展现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利用视频、声音以及图片等,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可以结合智能手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通畅性,在课堂、课后开展互动教、学。比如,通过微信群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百度地图,设计物流线路,并拓展物流路线,这也是教学与时俱进的体现。

    2.3积极拓展思维,组织相关实践活动

    就《物流经济地理》而言,其更关注的是实践与实用。在高职课程教学设计实践中,应当设计相关的实践内容,结合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比如,运输价格及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建议组织学生就近到物流集散地进行专题调研,走访货运站、货车司机以及专业物流公司,了解同批次货物、同起始地情况下的货运价格差异,让学生对调研数据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

    2.4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教学互动

    目前授课形式应当发生变革,由老师主讲向师生互动转变,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收集和分析信息,并将其有效地转化成专业所需知识;同时,还要结合教学改革活动,在课堂上翻课堂,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扮演引导者以及点评员的角色,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在培养学生兴趣时,应当先易后难,可设定适量以认知为目的的课堂训练。比如,让学生自主选择省份,并对所选省份及其属地进行介绍,其中包括地理位置、相邻省份、经济发展、交通干线以及枢纽等知识。将物流与地理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加他们对课程的认识。

    3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经济地理》以服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应当明确教学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