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会说话”不如“不说话”
万红刚
〔摘要〕家长的教育言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性的,长期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教育言语”是造成孩子心理伤害最常见、最普遍的原因。家长只有从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角度,合理使用自己在家庭中自然拥有的话语权,理智地择其言、行其事,才能收获孩子的快乐和健康。
〔关键词〕教育言语;家庭环境;家长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5-0077-02
“老师,我的妈妈最毒舌”“老师,我的妈妈总喊我猪脑袋”“我爸爸妈妈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好”……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发言,很快将课堂变成了针对父母的吐槽大会,其中吐槽最多的还是家长说的一些不合时宜,让孩子反感的话。现实生活中,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极易导致不合理信念的产生。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家长就会出现盲目比较、负性评价、抱怨、责备、威胁、侮辱等言语伤害行为。家长“不会说话”“不好好说话”已经成为通病。家庭教育中,不妨借鉴古人“君子慎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时然后言,不厌其言”“言不妄发,发必当理”,将爱孩子的真心、真情用合适的方式、恰当的言语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如此善莫大焉。
一、君子慎言
儒家提倡“君子慎言”。有一则典故:池水边有二雁与一龟为友。后池水干涸,二雁商议言:“今此池水已干涸,请龟衔一木,我等各衔一头,将龟载至大水池处。最重要的事是衔木的龟绝不可开口说话。”二雁带着龟凌空而去。经过一村落时,众小孩惊呼:“二雁衔龟去了。”龟听后,嗔道:“干你何事。”遂从空中坠地而亡。龟不慎言而遭遇横祸,家长不慎言也会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慎言”。家长掌握着家庭中比较大的“话语权”,说起话来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起的正面作用或负面作用自然也很大。
学生小华:“她(妈妈)在家里说话刺耳、难听、刻薄,我不想见到她。她对我学习一直不满意,天天唠叨。我现在就是不想回家。”小华爸爸:“儿子脾气犟,不听话,不服管,尤其与妈妈言语冲突不断。以前学习很好,现在一塌糊涂。还在社会上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他不回家就算,我们也不找。”小华父母对孩子有着强烈的不满,小华妈妈经常使用一些“有多远滚多远”“ 你这个败家子”等恶言恶语,并且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些言语对孩子的巨大伤害。
父母不知慎言,用伤自尊的唠叨、责备甚至谩骂,将孩子推出了家门。家长对孩子不满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多想少说甚至不说,切勿将孩子变成自己宣泄情绪的对象。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体贴,相反却要承受太多的负性情绪,那么家庭就不再是一个好的“栖身处”了。大多数孩子不会“离家出走”去寻找新的“栖身处”,但是青少年的“心理闭锁”是很常见的。当孩子不愿与你交流的时候,你给他创设的环境可能就不是他所需要的“心灵栖身处”了,家长就有必要检讨自己是否有言语伤害行为了。
家长“慎言”,并非“不言”,家庭教育不能不说话。“有德者必有言”,一个能时常自我反省的睿智的家长,必定敢说话,说话必定恰到好处。家长在生活中要多研究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多体会孩子的情绪情感,多琢磨自己说的话对孩子是否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亲子和谐,有利于家庭温馨,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话多说无妨,反之,不如不说。
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国学大师钱穆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解释是:先把事情做了,然后照着做的说。还有另一种解释是说到必须做到。不管是哪种解释,都强调言行一致不说空话。家长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做到再说,说到必须做到。
家长信口开河的承诺是最明显的空话。例如:“你老是说下次考好,你考好了,要什么我给什么”,家长拍着胸脯,振振有词。试想孩子如果真的考出好成绩,提出家长无法满足的要求,家长会如何应对?再有“只要学习认真,我们天天吃肯德基”“只要数学学好了,游戏尽管玩”等,这一类言语明显缺乏真诚,是青少年最反感的。
家长的过头话也是空话。例如:“你是个次品,如果你数学能学好的话,我名字倒过来写”“在家学习,不许出去,出去将你的腿打断”,从这能看出家长带有明显的暴力倾向,实际上大多不会出现真正的暴力行为。很明显家长说的是毫无说服力的话。类似的还有很多,无意义的威胁、恐吓、暴力充斥其中。例如:“考不好就不要上学了”“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把你送给别人家养去”“考不好,你死定了”“学得什么呀,我以后没有好脸色给你看”“这次考不好,就别回来了”。
行而后言,言才有力;说到做到,让人服气。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说出贴近孩子实际,便于孩子接受的话。
三、时然后言,不厌其言
讲话要看时机,分场合,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说,才能让别人不觉得厌烦,这就是“时然后言,不厌其言”。
学生小霞入学两个月,平时学习认真,成绩处在班级中游,近几天却上课无精打采,家庭作业不能很好完成,出现这种现象让人很奇怪。通过了解得知,小霞在小学时成绩一直比较稳定,从未低于班级前5名。如今成绩出现意想不到的差距,通过几次努力,没有任何改观,再加上家长总是拿小学的同学与她做比较,整天唠叨“看看人家进步了吧,你呢?”“你现在就考这么点分数,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哪一点比得上别人”“你看人家考得多好,你还有什么大用呀!”这些话没有激励效果,反而使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和厌学行为。
常听到家长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孩子在小学学习如何好,现在却如何不如人意。事实上,这是刚升入初中的孩子都会面临的学习适应问题。家长要抓住这段时期孩子的心理状态,通过言语的鼓励、支持、表扬帮助孩子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变“你看人家考得多好,你还有什么大用呀!”为“别泄气,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理解、鼓励、真诚、宽容的言语,是成功的家长挂嘴边的常用语。
四、言不妄发,发必当理
朱熹说:“言不妄发,发必当理。”家长要关注孩子,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多看多听多思考,然后再说。总之,在做足了调研工作之后,与孩子交流,孩子就能很好地接受家长的观点和建议。
考试成绩揭晓,学生小煜成绩退步明显。老师请来他爸爸和妈妈交流情况,并当着父母的面批评了他。小煜为此心情很差,总发脾气,并为一件小事与同桌大打出手。经过了解,原来小煜的爸爸妈妈回家后觉得丢脸,一连几天不断在他的耳边说自己如何丢脸,说他如何不争气,讓小煜觉得家里都没法待了。
看起来,小煜的不良情绪由老师的不当教育引起,实际上也跟家长对小煜的态度关系密切。小煜的家长整天将“你让我的脸往哪儿搁”“你知道你考这么个成绩,对得起谁”挂在嘴边,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烦恼。这些言语正是孩子不良情绪的来源。如果家长抛开自己的面子问题,多方面了解孩子期中考试失利的原因,用关心、理解的言语与孩子交流,帮助分析原因,相信孩子能体会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考试失利和老师批评引起的不良情绪也会有效缓解。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长的教育言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性的、长期的,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昵称能缩短亲子之间的距离;一句鼓励性的话语能化解遭受失败的阴霾;一句幽默的语言能营造温馨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一句理解的心里话能得到更多的情感交流。家长需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尊重、真诚、热情、倾听、积极关注的态度,与孩子“好好说话”,多一些关心、体贴、温暖的话语,为孩子创设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扬州,2258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