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茗壶的制作技法

    陈美华

    摘 要:紫砂茶壶的制作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完成单个创作,因而带有丰富的个性特征,其手法也因人而异,使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

    关键词:紫砂茶壶;手工;制作;围身筒;打身筒;镶身筒

    1 前言

    宜兴紫砂,以其古朴、淡雅的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紫砂陶是在宜兴古老陶器品种制作烧造中发展起来的,它的起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2 关于制壶技艺

    

    宜兴地区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烧造出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及黑陶,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又生产出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是闻名中外的陶都。

    紫砂茶壶的传统手工制作,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项特别的工艺和文化内容,它成形于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代艺人的继承、发展而成为一套完备有序的手工技艺。紫砂茶壶的制作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完成单个创作,因而带有丰富的个性特征,其手法也因人而异,使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

    打泥片是制作茶壶的第一道工序,是将湿润适度的紫砂块泥在泥凳上用木搭子捶打展延,厚薄均匀,用矩车划成所需规格待用。打坨只和打泥片一样只是稍厚一些,敲打的泥片多为圆形,左手拿泥片,右手拿搭子,边打边转,中间厚,四周相对薄的泥片,整体厚度也较先前的泥片薄,最后放在泥凳中间整匀。

    紫砂壶的传统手工成型工序基本有四种手法,即:用泥条围圈镶接成型的“围身筒成型法”,将围圈好的身筒继续拍打凭空成型的“打身筒成型法”,用泥片镶接成型的“镶身筒成型法”,和将上下两个泥片虚坨成深浅半圆部件合为一体成型的“合身筒成型法”。“打身筒”和“镶身筒”是最基本的成型方法。

    “围身筒成型法”,将泥条在转盘上围成圆筒或锥形筒,两端叠合,用鰟皮刀斜向以叠合处一次切开,即形成能对接得很好斜接面,然后沾水粘好,身筒就围好了。

    “打身筒成型法”是紫砂传统工艺里最关键的手法,适用于圆形产品。在围身筒的基础上,以左手衬在圆筒内,右手握着薄木拍子,很自然的收口。先拍器皿底部,待口收到与尺寸一样时,用滋泥把底片粘接在身筒的收口上,用竹拍子去掉筒底部的滋泥,拍打器皿的上半部,用口片粘好口面,形成一个球鼓形的空心壶身。

    “镶身筒成型法”适用于方形器皿制品。先按产品设计要求的尺寸配制样板,依样板在泥片上裁切,裁切好的泥片,按照器皿形制规格用滋泥粘贴镶接,直至完成。

    “合身筒成型法”适用于上下两个等同大小的器型,如《合欢壶》,就是用划好的泥片,先用虚坨等(下接第49页)工具分别拍成上下需围合的深浅半球形,将上下两部分用滋泥黏合即成。

    紫砂壶的制作,首先应遵循它的使用功效,各部分的设计进行因人而异的形式追求,体现不同的审美要求。紫砂茶壶的制作,要体现其重心和稳定性、嘴和把与壶体的均衡,各个部件之间的对比与调和,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实与虚的空间关系等。

    不同形态的茶壶,不论是光货、花货还是筋囊货,其身筒的基本形状不外乎球形、筒形、方形和碗合形。球形的成型方法是竖起身筒后用打身筒的办法拍打成型,或椭圆或腰圆,壶身变化多样。高的,如:《莲贡壶》、中等的,如:《秦权壶》、扁的,如《柿子壶》等。方形是经过裁切后的各种规格的泥片镶接成型的,如《僧帽壶》、《砖方壶》等。碗合形是泥片经过虚坨成型后再粘接起来的身筒,如《合欢壶》、《线云壶》等。

    3 总结

    紫砂壶的制作方法会由于操作时每个人出手的高低,制作出的作品会不同。紫砂茶壶的制作方法虽然繁复,但细心发现,仍有一定规律在里面。宜兴紫砂陶历史悠久,在传统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一把好壶在手,把玩不止,抚弄摩挲,人与壶亲,赏心忆事,可谓人间快乐在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