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少儿电视节目发展现状研究

    贤娟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精神,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设立少儿精品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以下简称“扶持项目”),鼓励和扶持广播电视少儿节目栏目创新发展。各家电视台响应号召,媒体人在探索少儿节目的制作和发展上有了更强大的空间,少儿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少兒电视节目观众是儿童,节目的服务对象理所当然是儿童,儿童是节目的核心受众,满足儿童心理需求,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是少儿电视节目创办的首要宗旨。传统意义上的少儿电视节目通常是指童话剧、儿童动画片、儿童歌舞、历史纪录片、人物传记、娱乐智力游戏栏目,这些都可以统称为少儿电视节目。按照央视少儿电视节目目标受众细分为四类:第一类是6岁以下的学龄儿童;第二类是6岁至12岁的小学生;第三类是12岁至18岁的中学生;第四类是各个阶段的儿童家长。根据受众分类,各电视的少儿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孕育而生。

    一、 贵州省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本省少儿电视节目主要围绕儿童的主体意识,积极地提高儿童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求来进行节目的制作,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感知社会。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少儿电视节目主要的方向是以儿童歌舞、娱乐智力游戏栏目为主导类型。目前较为成功的三档少儿电视节目由贵州电视台和贵阳电视台两个平台来进行播出:第一档是由贵州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录播的资历较老的少儿电视节目《太阳雨》,该档节目给少儿搭建了展示平台,节目主推少儿才艺表演,以满足小朋友们兴趣爱好之余,提升自我舞台经验,锻炼舞台表演能力,为今后的自我全面提升打下基础。该档节目不管是在独特包装还是节目的质量上都有极大的保证,因播出的时间较长,所以有一批固定的受众,节目对于贵州的青少年儿童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第二档是贵阳电视台的少儿电视节目《萌宝记》,该档节目是2017年贵阳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强力打造的全省首档真人秀节目,独特的审美风格,高质量的节目包装,将室外的录制和室内的演播厅录制结合起来,打破常规的录播模式。该档节目综合游戏、任务、表演、培训等诸多元素,非常切合地突出了两个主题:“真”和“萌”,节目制作精良,注重孩子天性,从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童的视角和思维思考问题,与此同时又加入了表演元素,闯关任务增加了看点,表演环节丰富了节目的内涵。总体来说,给人一种真实、温暖、单纯、可爱、本真的感觉,节目既给观众呈现孩子天真无邪的“萌性”,同时又以表演和任务环节的节目形式吸引眼球,大大提高了少儿电视节目的观赏性,扩大了受众群体,节目的传播效果较佳,可以说是本省少儿电视节目的一大进步;第三档节目则是贵阳广播电视台的另一档少儿电视节目《快乐起跑线》。如果说《萌宝记》是突出小朋友天真无邪的本真,那么《快乐起跑线》就是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做,满足其表演梦的一个舞台。《快乐起跑线》主要是以才艺展示,青少年儿童戏剧影视表演为主。这是一个见证青少年成才的舞台,通过精心准备的戏剧或者影视表演来体现青少年那种乐于学习、成长路上不断奋斗的样子,并以一个更好的姿态来呈现贵州地区青少年的良好精神风貌,以及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同时这个节目又给人以无限的艺术观赏性,受众指向较为明确,节目呈现的效果较好,风格明显,整体的反响也较好。

    二、 少儿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我省少儿电视节目主要以录播的模式来进行发展,每一档节目的风格指向都相当明显,受众群体也是非常固定的。由于创办时间较晚,确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节目资源的缺乏,自产和引进是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主要来源,自产创新性较弱,寓教意义不凸显等问题日渐明显,这是本省少儿电视节目存在的主要弊端;二是成人化思维制作少儿节目,一个好的少儿电视节目制作者,大多都童心未泯,并且看世界的眼光美好而温暖。但大多数少儿节目制作僵化,用成人化的思维去大量定义少儿节目,使少儿节目偏离儿童重心。我省的少儿电视节目一般是以歌舞、才艺表演类为主,节目总体的走向偏成人化,且一旦加入评审和奖项环节 ,那么节目的竞争力会逐渐加大,重心发生转移,容易造成儿童对名利的过早追求;三是少儿节目定位不均衡,节目风格单一化。少儿电视节目制作、节目定位、节目风格以及节目走向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同样地,贵州省的少儿电视节目也会遇到这样一个瓶颈:节目定位不均衡,针对农村儿童的电视节目较少,呈现出一个城乡少儿电视节目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本身贵州地区的少儿节目类型偏少,加上不均衡状态,农村儿童渴望获得观看少儿节目的机会就会减少,同时也削弱了他们感知世界、了解社会的权利,部分观众的流失也会对节目造成一定的影响;四是少儿电视类节目主持性人才的缺失,主持人与儿童是否能平等交流,是否甘心充当配角,引领儿童发挥潜能,是一档节目成功的要素之一。

    三、 少儿电视节目解决途径

    1974年卡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次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的基本模式。[1]“寓教于乐”是电视最突出的功能,儿童在使用媒体接受信息时,他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参与者,能通过娱乐获取知识,能快乐的学习,这应该是广大媒体人创办少儿电视节目的初衷。如何科学化、规划化地制作少儿电视节目,使少儿电视节目能够让受众完整、简单、快捷地接受信息,这是节目制作人需思考的问题。

    (一)牢牢抓住儿童心理特征

    瓦龙在《心理生活研究概论》一文中写道:“无论心理学的或是生物学的事实,都是从活体与其他环境的接触开始。”做少儿节目亦是如此,一档节目的核心受众是孩童,那么节目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看待事物的眼光与成人不同,一档少儿电视节目要从四个角度吸引儿童关注。一是节目的定位,节目定位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什么,爱看什么,想获得什么”是节目创办初期首要考虑的问题。“电视的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在电视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娱乐性。”[2]少儿电视节目要符合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天性是天真浪漫、善良和热情,“玩”是他们选择少儿电视节目的初衷。“谁陪我玩,谁让我开心?”那么我就会喜欢他,这是孩子的一个自然心理形成过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少儿节目,都需要和孩子玩起来。儿童在“玩”的过程中节目又要从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入手,满足他们的童心,和他产生共鸣,最大限度地迎合儿童的心理期待。央视成功的少儿节目《智慧树》和《大风车》是孩子“玩”转节目的典型,节目上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回答问题,沟通交流。他们的主持风格童心满满,孩子喜欢,节目呈现的效果好,节目收视率高,节目的辨识度也高。用孩子的语态和孩子交流,用孩子的思维去引导他们,与孩子们产生共鸣,“玩”转节目,这是一档节目成功的关键;二是画面色彩的搭配,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节目的色彩包装一定要符合儿童内心的颜色,画面色彩要多层次体现,有足够的视觉冲击感,画面的呈现温暖且多彩;三是声效的运用,声效分为两类,一类是主持人的腔调和语态,主持人腔调要温柔可爱,语态要有童真,要足够真诚并与孩子积极互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热情、善良。另一类则是节目的配音和配乐,配乐律动感要强,旋律简单,必须以轻松、愉悦为前提;四是画面构图的考量,画面人物关系不易过于复杂,要主次分明。让儿童能够较快地知晓人物关系,并能迅速地融入到节目当中,要让孩子对节目的直观感受是愉悦,符合他们的喜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观赏性要强,为他们量身打造,吸引他们。

    (二)少儿节目与本土文化元素结合

    本土化元素能增加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很多少儿电视节目中都欠缺本土文化,总让儿童接受新的东西,最贴近生活的本土文化却被忽略。贵州方言、贵州的山歌、贵州的自然景观等等,这些都是可利用的本土文化,这样一种文化能给人以亲切感且风格多样。

    少儿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从本土文化资源中挖掘生动题材与少儿节目相结合,拓展节目内容空间,从本土文化资源中发现生动题材,节目不局限于本土受众,让外省观众能更多地体验到我省文化魅力,这样即可打破常规的节目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又会以本土文化的熟悉度和贴近度带来不同的受众群体,让节目传播度更广。

    (三)节目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贵州省引进的少儿电视节目较少,节目的资源较为匮乏。自产少儿电视节目主要的方向以儿童歌舞、娱乐智力游戏栏目为主,类型较少。少儿电视节目属于“弱势群体”,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节目创新要从本质出发,解决根源问题,增加节目的亮点,提升少儿节目的意义,除了从自身的自产节目的创新和内涵入手以外,还需要筛选好的节目进行引进,两者相互作用才能让少儿節目更好的发展。我省的少儿节目还需要更多的成长。

    (四)电视台加大对少儿电视节目的重视力度

    电视台要加大对少儿电视节目的监管力度,明确少儿电视节目创办目的。各电视台建立数据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增加少儿电视节目的数量,满足各地区少儿电视节目的需求量,让少儿电视节目均衡发展。电视台要重视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减少说教,转换说教意识,逐步实现娱乐教育的目标,选题贴近儿童生活,栏目设计要灵活多变、生动有趣。增加对少儿电视节目的资金投入,打造一批精良的少儿节目制作团队,聘请儿童心理学相关专家,对制作团队进行儿童心理学与教育的专业课程培训。电视台可以实行“制播分离”,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作公司或工作室来进行制作,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拓展节目平台,使少儿电视节目健康有序地进行。

    结语

    健康的少儿电视节目对于一个儿童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群体是无法分辨善恶的一个弱势群体,是一个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的群体,少儿节目寓教于乐的功能是相当重要的,正确有效的引导儿童发展是媒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省少儿电视节目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种类少、收视率不稳定、节目风格单一化、自办节目创新不够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省是一个本土文化气息浓厚的省份,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实现共同发展应是未来的少儿电视节目发展的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彬.大众传播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9.

    [2](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电视与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