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初探
郑秋芳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養,可概括为四个维度,即: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几个维度彼此区别而又相互影响 ,而这几个维度又无不渗透在高中语文的“口语表达的教学”中。
一、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词汇量锤炼语言
“阅读”对高中生口语表达的好处显而易见的。俗话说:阅读破万卷,出口如有神。这句话就很好地诠释了“阅读”之于口语表达的价值所在,也很好的体现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构成与运用”这一维度。
何为“语言的构建与运用”?它是口语表达的基础,是指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对词汇的主动积累并梳理整合成语言的过程。解释得通俗一点:两三岁的小孩,只会只言片词,因为掌握的词汇量少;初中以后,随着词汇量的积累增加,虽不能出口成章,但却能顺利与他人进行言语沟通了;到了高中,说出的话却比初中生更加的有艺术美感了,似乎还有点对语言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成分在里面,因为他在与人言语沟通时用词更加的“精准”了,逻辑性也更加严谨了。而平时喜欢阅读的学生,其语言优势极为明显。
从口语表达角度,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对个人口语表达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周笔者至少都要让学生上两次阅读课,而学校也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好的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文摘》《环球人物》等等。不但如此,笔者还让学生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汇及句子进行摘抄,同时老师也要每周一检查,落实其摘抄写作情况,且在语文早读上诵读记忆。
二、利用课堂问题的设计,从条理性与逻辑性两个方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一个会思考的人,其口语表达水平,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所以,在课堂上,笔者也非常重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训练。笔者常常对学生说:积极的思考成就精彩人生,我们一定要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学生条理性思维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中,处理课后习题时,笔者常常要求学生分点作答,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条理性思维。
在平常的考试中,笔者也要求学生碰到诗歌简答题和现代文阅读题时先不急着答题,先看问题的分值是多少,学会因分设点,六分题一般分三点作答,四分题分两点作答,少数情况是分四点。
课堂与考场,有形或无形中便把这种条理性思维渗透给了学生。学生在这种思维的熏陶之下,在与他人交流时自然会不知不觉地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了。
三、加强情境设置倒逼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同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口语表达,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往小了讲,一个心态不好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说话时言语表达自然不受束缚,可一旦遇到自己畏惧的人,如领导、老师等,说起话来便有点慌里慌张,不知所云了。往大了讲,就算心理素质较好的人,上了观众较多的演讲台,恐怕也不那么自然了。所以,不管你的语言词汇积累再多,还是你的语言条理性思维再好,心理素质过不了关还是不行的。心里素质不好,就必须要常常训练,笔者平常在课堂上是这样训练学生的:
1.加强心理疏导。笔者经常因时因地讲一些伟人或英雄人物的不怕失败的故事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就在上周,笔者想找一个同学在本周升旗仪式上发言,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于是,笔者就给学生讲了两个小故事:南朝的祖冲之,在学习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以地为书,以树枝为笔,进行了大量的运算,终于创造了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世界奇迹;张海迪自小高位截瘫,可她身残志不低,勤奋学习,多年来她共掌握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且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针炙,为群众治病万余人次。这些故事告诉学生:我们一定要敢于尝试,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去尝试,坚强、乐观、积极的心态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2.课前5分钟演讲。班里共47个学生,每天一名学生上台演讲,内容最好是一些励志型的小故事。一学期,可轻松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上台讲两次。一些平时不敢上台发言的学生,在演讲制度的约束下和身边同学的影响下,都勇敢地迈上讲台。只要上台的次数多了,自然便能克服自身性格的不足。这样既提升了自己,也传承了国内外的优秀文化。
3.学生讲课制度。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课前5分钟的训练对他们的帮助显然是有限的,所以“学生讲课制度”便油然而生。作为语文老师,有时会在前一天对一些敢于尝试的学生其进行备课辅导,主要包括:问题难度设置、问题引导及课堂突发状况处理三个部分。通过这样的训练,那些本来心理素质较好的人上过讲台后,其心理素质明显又有了质的提升。同时也会鼓励学生在校园广播站念广播稿以及参加一些校级的演讲赛。
总之,词汇积累,思维训练,心理素质这三点对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的帮助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条都不能忽视。
[作者通联:福建连江文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