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性和指向性:情境问题的双重关注

    顾爱勤

    

    

    

    摘 ? ?要:课堂教学中的情境问题既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又是判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依据。因而在创设情境问题的过程中要关注其生本性,与学生相联;同时要关注其指向性,与学科核心素养相联。

    关键词:思政课;情境问题;生本性;指向性

    情境教学因遵循情境学习理论被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所采用,其一般流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基于情境的“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建构学科知识,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看学生能否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 [1]48可见,教学中创设的情境问题不仅关系着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反映着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而要提高情境问题的有效性和針对性,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情境问题的生本性——与学生相联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意味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所以,情境问题的生本性不是指情境问题要由学生提出(学生也可以提出),而主要是指教师设置情境问题时要有学生立场,情境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问题以学生原有认知为起点,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分析、解决情境问题,从中获得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情境要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发生于情境之中。崔允漷、王中男在《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一文中指出,“有利于学习发生的情境应是一种真实的社会情境、实践情境和文化情境”[2]。虽然学生生活与成人世界的生活处在互动作用中,有时也可以虚拟真实情境,但都不如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情境更让其感兴趣。与学生生活相联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将学习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并将不断改造和推进的经验建构成真正的生命活动。在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真实情境:学校每年都举办校园田径运动会,但发现短跑、长跑、跳高、跳远、掷实心球等传统运动项目,能参加此类比赛项目的选手不多,很多同学也不太感兴趣。现学校决定,在今年的校运动会上要增添一项能让更多人感兴趣并能参与的项目,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项目包括名称、意图、规则、操作程序等),被采纳后有奖。情境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任务设计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奖励性评价,最后让学生评出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请说出方案“最佳”的原因,它给文化创新什么启示。情境问题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而展开,学生通过亲历性活动去感悟和获得的知识少了“惰性”,多了“灵性”,而且这才是真正的“文化生活”——文化在生活中。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特别是现代资讯如此发达,学生真实生活不局限校园生活,按空间有校园生活和非校园生活之分,“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最终是“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现实世界并不一切都美好,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对源于真实生活的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建构,保留关键性的事实与特征,剔除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1]48因此,我们引入生活情境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有所选择。不是所有的生活情境都可以拿到教学中来,判断的依据是情境中是否蕴含着学科内容。第二,进行编辑。生活世界中的情境往往是复杂、结构不良的,信息太多太乱,不能直接把生活情境用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时,可以把华为、小米等企业作为主题情境开展教学,但有关华为、小米企业的信息是海量的,教师对搜集到的信息,如经营战略、技术研发、多元化生产、企业文化等内容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千万不能为博学生眼球而不加选择、鉴别地拿来就用。

    2.问题要与学生原有认知相联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所以,情境问题要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关联。情境问题应让学生思维“不愤不悱”,能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自发到自觉,从而身心合一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情境问题虽可以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要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跳一跳,能够得着”。问题难度如果远远超过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学生难免会有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学习必修4“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时,学生刚进入哲学的学习,对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这一对抽象的哲学范畴根本理解不了,基本是“瞎子摸象”。如果简单抛出“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学生会觉得哲学“索然寡味”;而如果大讲特讲中西方的哲学史,又会让学生觉得哲学“玄而又玄”。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哲学思想的伟大与美妙,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学生能够思考而且感兴趣的问题。如,古人说:“如果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今人讲:“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两句话中你认可哪一句?如何解释?哲学源于思考与追问,不浮于表面,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哲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属于唯物主义,而脱离实际、只想不动属于唯心主义。梦想再伟大,也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潮流,更需要个人的主观努力,这在“成功学”“心灵鸡汤”盛行的时代里对学生也是一种警醒。

    基于情境的问题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相关联,需要教师设计问题时,一方面尊重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结合所教年级、班级学生的认知基础。问题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新颖越好,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是好问题。高考卷上的情境问题是经得起推敲的好问题,但盲目地引入高一新生课堂不一定合适。

    二、注重情境问题的指向性——与学科核心素养相联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每一核心素养又有水平1—4的等级,是逐级递增的。根据新课标的“附录1”,笔者以“政治认同”为例画了一张简表(见表1),可以看出:判断同一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重要依据之一是情境问题的复杂程度。注重情境问题的指向性,就是要明确情境问题指向哪一个或几个核心素养及分别是什么发展水平。

    1.情境问题指向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因此,情境问题可以指向一个核心素养,也可以指向多个核心素养。如学习“爱国主义的特点和新时代的主题”内容时,笔者设置了一个活动情境——“向祖国表白”:自主研制核潜艇的院士黄旭华、开江苏彩车的司机刘闯和隔墙听阅兵的志愿者黄成三位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实际行动向祖国70周年阅兵式献礼。问题:新时代的“你”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向祖国表白?这一情境问题指向的是“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爱国主义不再与己无关,不再停留在纸上,而要具体到每个人的行动中,把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有机地统一起来。又如新课标案例3(第46页)的情境问题指向的是公共参与、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等多个核心素养。

    2.情境问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发展水平

    新课标确定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任务为“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用问题表达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应该怎么样,怎么做”等。“同一情境,可以展现不同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或同一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不同水平。”[1]48如新课标样题3(第62页)同一情境下有三个问题:(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公地悲剧”?举例说明。(2)你认为导致“公地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镇政府对放养牛羊数量实行限制和监管的有效性?指向“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因所要完成的3个不同学科任务(即问题)而不同。“同一学科素养核心要素及其水平,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情境表现出来。” [1]51如新课标样题1(第60页)的问题是“分析上述材料,你认为‘社会企业与普通企业有什么不同?”与样题3的第1问都属于“描述与分类”,但样题1是“高度结构化、简单、新颖”的情境,样题3是“结构化程度较高,复杂程度适中”的情境,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因情境不同而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情境+问题”来推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通过同一情境的不同学科任务来展现核心素养不同发展水平。如在组织高一學生复习“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笔者选择猪肉价格上涨这一社会关注热点,提供给学生一张“2019年猪肉批发市场周均价”情境(见图1),设置了四个问题:(1)描述柱状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2)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3)预测一下2020年春节期间猪肉价格的涨跌情况,理由是什么?(4)有人认为:“面对猪肉价格不断上涨,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用行政手段限制猪肉价格过快增长。”请评价其观点。四个问题分别对应着四项学科任务,且所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是递增的。

    通过不同的情境来反映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新课标指出,确定情境的复杂程度主要考虑情境涉及的行为主体多少、影响决策及其结果的因素、情境的不确定程度、利益冲突等因素。[1]50在复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笔者设计了“垃圾分类有点难”情境:前端有居民不愿分、不会分;中端是垃圾车混合运输;尾端是从事回收和处理的企业少、利润薄、技术力量落后。为尽快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苏州市人大已出台《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苏州市政府制定了《2019年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行动方案》。请你们群策群力,想想还有哪些可操作性的行动措施,并分别指出政治学依据。这一情境问题具有开放性,行为主体不单一,而且存在一定利益冲突,蕴含着的价值、作用也丰富,属于复杂情境问题,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要求3级。

    必须指出的是,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中明确有效测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水平要“以学科任务导向为标志,由关键行为表现、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学科内容等构成” [1]49,而“情境问题”只具备了推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两个维度,即学科任务与评价情境。

    情境问题不仅运用于教学中,也运用于各类权威性考试,如高考、国际PISA测试,现在企事业人员的招聘一般也采用情境问题。教学中情境问题的完成质量可以推断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而情境问题的创设质量反映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我们教师平时要广积累、多思考、善研究,关注情境问题的生本性和指向性,不断提高情境问题设计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培育、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崔允漷,王中男. 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