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刍议

    孙养德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和保证。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气候”和“土壤”。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力。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精神紧张、压抑、心情不愉快,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而教师对学生平等相待,能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和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现代教师应该放下架子,给学生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一次热情的鼓励、一次耐心的倾听、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他们减少焦虑,消除畏惧,使他们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乐于在群体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他们的个性。让他们能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对于语文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学生由于知识储量有限,生活阅历较浅,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投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让他们放任自流,我行我素。笔者认为,在自学前,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程序与方法,比如:采用一读文(将课文读通、读顺、读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脉络结构等),二思考(结合“预习提示”、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做批注(即认真读课文,深人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迁移拓展(即借助工具书和资料,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等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一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素思号;教师能给予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的学习,要借助工具书;对课文的学习,可以先泛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清文体,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写作先审题,,后立意,再选材组材确定详略;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报刊,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把课内所学知识进行主动迁移,学以致用,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老师教给学生学方法,让他们养成自学习惯是很重要的。只有教会学生怎样学,培养学生自己学,让学生由“想学”过渡到“会学”,把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才会越学越有劲,越学越想学。

    三.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确立学习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任务不清楚,漫无目的的讨论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题.是达不到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目的的。只有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学生才会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根據学生个体的差异,按照教材内容,分别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既不能目标过低,造成学生浪费时间,无所事事;又不能目标过高,让学生觉得无能为力,以致放弃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出为2:3: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六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整体教学、分层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节课都能自主学习,有所进步,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