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专业与播音专业的融合教学探索

    张晓璇 王文婷

    摘要:编导专业和播音专业都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艺术类专业,培养出的学生都是具有创造性劳动的人才,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依靠网络这个大背景下,社会对编导专业和播音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导专业的学生要掌握播音专业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播音学生需要掌握编导学生的独立剪辑制作能力。将两个专业融合教学产生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媒体人才是我们当前需要做的事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编导型主持人;应用型;编导;播音主持

    编导型主持人是指既要具有良好的编导能力同时又要具备扎实的播音主持功底。“编导型”主持人的出现,符合当今世界传媒行业发展的趋势。因为“编导型”主持人是把播音专业和编导专业所需要掌握的技巧和能力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先“编导型”主持人必须得具有主持人的基本素养,如基本的吐字发声能力,规范字的读音和出众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主持人具备的有声语言播音主持能力,还需要掌握副语言能力。其次,“编导型”主持人还应该掌握在传统的播音员需要掌握能力之外的主动创作能力,需要进行思维的训练,需要自己独立完成作品从策划、撰写、编辑、评论、演讲、表演和后期剪辑能力。成为当今全媒体时代的具有掌握多种能力的新兴复合型人才。

    (一)积极参加相关赛事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和编导专业都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应用型专业,所以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多参加一些具有社会实践性的比赛,比如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等。大广赛里的比赛形式包括了广播类和视频类。播音专业的学生和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合作去完成,播音专业的学生去錄音频,后期制作可以让编导专业的学生帮助其完成。编导专业的学生写的广告脚本需要演员,可以找播音班的学生帮助其完成。两个学生在互相学习过程中,增加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学生们以参加专业赛事能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上的转化,专业赛事有利于发展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过度的适应能力。

    (二)调整课程结构

    播音专业和编导专业都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从课程结构上来看,需要调整高校为这两个专业的课程打造,取消传统的课程模式。为了充分体现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型”,而转变为“双向型”。播音专业与编导专业是实践的艺术,但是决不是排斥理论的艺术。二者应该结合。要重视理论,但也应该勤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才能有利于两个专业的发展,同时还需建立“一专多能”的课程体系,为融合教学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三)利用成功教学法树立学生信念

    虽然艺术之间是相通的,但播音主持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都有其个性的地方。将学生培养成“编导型”主持人需要培养学生的强大的信念。播音专业的学生因为是从艺考面试进入高校学习的,所以他们对镜头前的把握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剪辑后期等软件运用方面还是需要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编导专业的学生可能善于剪辑软件的运用也可能善于写作影评分析,但是对于镜头前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教师需要给学生建立一个“得意忘形”的轻松的创作氛围,逐渐培养学生从无到有的创作心理。同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一些特点和长处,使其不断地建立信念,相信自己获取成功感。

    在高校,对编导、播音专业采用融合教学的模式,为以后的学生在社会工作实践里减小在传媒行业竞争的压力。具备“一专多能”的“编导型”主持人更适应的发展状况,也满足了当今有些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从长远来看,播音编导专业的融合衍生出的“编导型”主持人更适应这个全媒体时代,成为了大势所趋。所以高校对于编导专业和播音专业的教学融合探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早日完成两个专业之间的探索,也是这个行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作者简介:

    张晓璇(199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艺术硕士,单位:河北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

    王文婷(2000-)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学生,单位河北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外国语学院2019年校级课题《编导专业与播音专业的融合教学探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W201903)

    (作者单位:河北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