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

    孔祥臣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为主要教学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小学教师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以情感为载体培养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观看电视纪录片、教学影视片,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从心灵上真正感悟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大意义。

    二、转变理念促进有效学习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从而能够跳出以前的思维桎梏看待问题。

    三、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服务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外,还应能够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情境,是指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共同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合作学习与交流讨论中体现出来的相互之间的讲礼貌、懂尊重等,本身就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修养。在学生的交流討论中,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的观点等,便于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除了用典型的事例创造情境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去体味、去尝试。

    四、构筑新型师生和教学关系

    现代化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适当进行角色互换。其次,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用多种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若是学生的兴趣点比较低,教师就要分析原因,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更多的了解,调整教学进度,摆正教师的位置,改变沉闷的课堂环境,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五、被动学习要变为主动学习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和开展校园活动。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班队会、晨会等。学校可以组织每月的法制知识讲座,还可以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感恩教育、遵纪守法、实现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使思想得以升华,最终得到全面发展。

    六、实践教学是品质落地的根基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不断地产生学习的新鲜感,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尤其是实践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把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落到实处,让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法制的新一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