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崔奕

    摘要:当前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 “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的形成。开展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高校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理性的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和家庭观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

    中图分类号:G64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5-0091-02

    一、开展“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伴随着社会生活物质化、社会交往功利化、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外部环境影响,“90后”女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即择偶标准趋于理想化,更注重择偶对象的家庭出身、物质条件,从而往往造成忽视择偶对象的内在品质和缺乏牢固诚信的情感基础,最终形成依附择偶对象的婚姻家庭观念。此种物质依附型婚姻家庭观念往往催生和促成的是男女双方的交易型婚姻,由于男女双方缺乏情感诚信的基础往往导致婚姻更容易破裂,同时,因缺乏情感诚信基础而离婚的事件中,女性受到伤害的程度要远重于男性。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选择这类婚姻的女性在婚恋时期本身目的不纯,自我奋斗的抗争力也十分缺乏。由于物质享受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交换婚姻获得,这类女性慢慢习惯了依附对方的生存方式,进而逃避了社会生活的剧烈竞争压力,缺乏自我奋斗的经历与在生活困境中磨练的过程,长时间也就弱化了自我的独立自给生活能力,一旦婚姻破裂,其不仅要承受情感挫伤,还要面临失去经济生活来源的生存问题。除此之外,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少数女大学生不劳而获就想转变为“白富美”的消极心理,诱导部分女大学生用年轻、美貌和身体换取符号性的奢侈化的物质生活享受,从而滋生了女大学生极为扭曲的婚姻家庭观。因此,开展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当前“90后”女大学生在择偶、婚恋中的思想特质、行为表现进行开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性化的择偶观教育

    理性化的择偶观教育旨在让“90后”女大学生在择偶对象的选择中,通过对择偶对象的全面综合考量更加理性的思考和选择最优的择偶对象,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择偶对象本身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物质化条件。近年来,社会多元化思潮的物质化倾向和追求奢侈品消费的扭曲化观念,深深影响着对物质社会充满极度好奇和追捧的“90后”女大学生,以至于在一些婚恋节目中出现“拜金女”、“豪宅女”、“宝马女”等择偶观,并赢得了部分女生的认同,这种错误的物质消费观念促使“90后”女大学生形成了非理性化的择偶观念。但这并不是单纯地否定婚姻中物质基础的存在价值,而是通过正视物质基础在婚姻中的作用,理清物质生活和恋爱、婚姻的关系,否定利用婚姻买卖获得物质生活的做法,以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和幸福观。

    (二)独立化的品格观教育

    女性若想在婚恋中培养独立、自强和经受婚姻挫折的能力,必须具备良好的品格。因此,在开展婚姻家庭观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独立化的品格观教育势在必行。一是培养“90后”女大学生独立、坚强的主体品格意识。一个人的婚姻不可能处处完美,很多女性成长的环境使她们在生活中养成了被人“服侍”的习惯,这无疑会使她们经受不住生活中的各种磨难。因此,当今女性若想在感情中破茧成蝶、做自己感情的主人,就必须使女大学生具备承受挫折的坚强品质。二是提高“90后”女大学生对职业角色在婚姻家庭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职业本身是人们获取生活来源的基本途径,女性工作可以使其获得家庭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增加了女性的自信心与社会认同感,扩大了女性的人际交往,同时使女性的自我价值相应

    增加了。此外,从社会上众多的离婚事件来看,在缺乏家庭支持后,往往是缺乏职业生活的女性更易受伤,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更容易调节心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因此,加强“90后”女大学生对职业角色在婚姻家庭中重要作用的认识,鼓励女性在职业角色高度独立的同时经济独立,从而为未来生活提供稳固的经济基础和保障。

    (三)正向化的婚恋心理观教育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的“90后”女大学生习惯于被人保护和宠爱,导致她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恋爱观、婚姻观,无法平等对待和尊重对方,为婚姻埋下了隐患。第一,容易使“90后”女大学生错把因对对方的物质或情感依赖而产生的友情当做爱情。当女性的这种依赖感一旦失去会对其造成无法估量的心理伤害乃至心理问题,有些女性甚至会采取自甘堕落或者报复对方的极端方式。第二,结婚后的女大学生逐渐要告别原有的学生角色,撑起家庭的“半边天”而成为家庭生活的经营者和责任承担者。从之前的被人保护到保护别人,角色的转变让多数女性无法适应,而成为“儿童妈妈”即心智不成熟无法承担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近年来,新闻媒体也频频曝出部分“儿童妈妈”由于无法承受从来未有的家庭生活压力导致心理负担过重而伤害家人的案件。因此,开展正向化的婚恋心理健康教育,引导“90后”女大学生适应角色转变而带来的心理不适应,势必成为“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教育中的环节之一。

    (四)引导化的交友观教育

    当今时代,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城市精神的开放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社会上产生了错误的男女交往观念和交往关系,如交换性伴侣、一夜情等现象司空见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这种既不需承担责任,又可以满足少数人私欲的混乱关系渲染成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来影响“90后”女大学生的恋爱交往观念。一旦女大学生由于非理性化的情感促使自己突破道德底线和疏于道德防范而导致上当受骗,就会给身心造成巨大损伤。因此,开展引导化的交友观教育必须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尽早将其纳入“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教育体系之中。

    (五)前瞻化的婚姻法教育

    目前,高校前瞻化的普及性婚姻法教育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因此应该在“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教育中融入前瞻化的婚姻法教育。而这部分教育应特别侧重传授女性在婚姻中的维权法律知识。从社会众多现实女性情感案例可以发现,由于女性缺乏必要的婚姻维权法律知识,当其婚姻权利被侵害后不知道如何理性正确地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轻则忍气吐声,重则采取极端的方式报复施害人,最终使得自己反而成为施暴的主体,给自己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

    (六)普及化的健康观教育

    如今,网络的普及和媒体话题的开放使越来越多的“90后”女大学生很早就了解到成人对“性”的理解,这让女大学生对性既充满好奇,又充满恐惧。随着“90后”女大学生对恋爱观念的扭曲认识和社会开放性观念的不断影响,传统的保守观念被颠覆,逐渐形成了类似西方式的非压抑性的生活方式,很多女大学生由于受到这种非理性情感和社会开放思潮的影响,突破自身婚前底线,过早地发生性行为。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健康观教育,很多女大学生在事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乃至生理问题。少数女大学生在失恋后做出一系列的过激行为,这其中包括对性的更加放纵、对性伴侣的选择上更为随意、倡导激情之爱忽视伴侣之爱等行为和想法。这些都给她们将来的婚姻生活埋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和隐患。因此,推行普及化的健康观教育,使其早日纳入“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教育之中,使其积极发挥规范和指引作用。

    三、结语

    爱情是最强烈的个人体验,是青年男女之间最高层级的交往形式,在此基础上而形成的婚姻与家庭是青年男女朴素、真挚爱情的延续和归宿。“90后”女大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社会普遍性又具有个人独特性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念的形成不仅有来自主体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内在影响因素,还有来自多元、开放、物质化的社会影响因素以及学校、家庭等众多外在影响因素。高校作为承担文化育人功能的主要阵地,应切实发挥其思想教育功能,结合“90后”女大学生心理、生理的实际,积极拓展“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的教育内容,对不断促进“90后”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龙丽,苗囿,王拱彪.高校婚姻家庭教育领域中的女 ? 性励志教育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1).

    [2]叶友华.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 ? 学报,2010,(5).

    [3]邓云.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大学女生婚恋问题探析[J]. ? ?青年探索,2007,(4).

    [4]李瑾瑾.女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探析[J].阿坝师范高 ?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