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370

    一、研究背景

    2020 年疫情之下,“互联网+教育”得到了全面的运用和推广。国家教育部提出要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通过互联网思维,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在互联网环境之下,许多学校非常重视互联网,对于学生教育学习的影响,许多学校都采取了积极措施,这些措施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当前,作为新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石河子师范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及毕业生回访的过程中发现,劳动教育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是学生不断发展的基石。因此,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理论,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面对新时期教育教学对“互联网+”的要求,学校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及其效用,寻找对策,构建新型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兵团学前教育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当前“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

    二、研究价值及重要性分析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 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已在不断加强和改进,各年级各教研组的劳动教育教学工作也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但由于教学模式未能摆脱普通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未能形成自身特点的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机制,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定位过高、内容虚泛、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互联网+”背景下劳动教育教学的研究,不仅具有对劳动教育机制创新的因素,也具有对劳动教育机制生成发展的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理论价值在于探索“互联网+”与中职学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互联网+”对中职学生职业荣誉感、职业技能水平、工匠精神和劳动态度的影响,分析厘清“互联网+”对中职劳动教育教学核心要素影响机制,积极探索应对“互联网+”挑战的劳动教育教学策略。

    现实意义在于本课题以“互联网+”背景为前提,以石河子师范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方式,调查分析目前中职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探索针对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劳动教育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教学模式等创新策略,从而增强石河子师范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研究内容

    (一)教学模式、劳动教育教学模式、“互联网+”的内涵和特征通过对教学模式、劳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征的界定, 再结合课题研究,理清“互联网+”与网络文化的异同,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互联网+”背景下对中职学生劳动观影响的研究通过实证调查,分析研究“互联网+”如何以其特有的内涵和途径对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产生影响,明确其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是主要的,但是对于一部分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从而为中职劳动教育教学对策和创新提供实践依据。

    (三)“互联网+”对中职劳动教育教学影响的研究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深入的理论研究,理清“互联网+”背景下劳动教育教学发生了何种“变化”,产生了何种新的“因素”,形成了何种劳动教育教学态势,具体分析“互联网+”给中职劳动教育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学校劳动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从而为中职劳动教育教学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四)“互联网+”背景下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根据以上“互联网+”对中职劳动教育教学影响的研究,围绕劳动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教学主体、教学交往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各相关学科分析探讨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对策,并提出创新模式。

    四、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实践意义:

    (一)“互联网+”为劳动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技术工具。 “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更加放大了互联网的开放性、便捷性、多样性等特征,同时也为中职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全新的教育环境、多元丰富的教育内容、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 最终提高中职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改善劳动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 “互联网+”有助于推动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改革。“互联网+”拥有整合大量劳动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和渠道, 学生劳动技能水平的学习、思想道德原则内化到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的过程都可置于系统化的引导下,全员育人、 全程育人、全科育人的改革目标可以借此机遇得以实现。

    (三)“互联网+”增强了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者提高业务素养的意识和便利。以往的传统劳动教育教学只对教师的知识和 专业技能提出要求,而“互联网+”意味着“教学内容的持续 更新、教学样式的不断变化、教学评价的日益多元”。这对教 师提出了新要求,客观上增强了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的 意识,同时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了便利。

    推广价值:

    (一)劳动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相关知识在互 联网上成型,从而使劳动教育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可以 共享平等的劳动教育资源;

    (二)劳动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重新配置和整合,极 大提升了優质劳动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三)劳动教育教学方式依托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劳动学习和实践的伙伴模式,增强了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活力。

    因此,“互联网+劳动教育教学”不仅是将互联网这一工具运用到劳动教育教学和引导过程中,而且依托互联网,形线上线下互联,使劳动教育教学工作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

    课题成果:

    2020兵团职业院校一般课题25《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重点课题02《兵团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模式及路径研究》,一般课题26《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兵团本土化美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信息:

    葛娟,1982年9月,女,汉、新疆石河子,毕业于石河子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现任教于新疆石河子师范学校一级教师,教务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