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与世界意义:我国改革开放的二维透析
[摘要]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实施,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十年“文革”刚刚结束,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处于混乱停滞状态,迫切需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总体实力逐步提升,而我国与发达国家间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迫切需要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速了全球脱贫的进程、开创了大国崛起的新模式、提供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道路;中国方案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5—0041—04
[作者简介]邵伟,男,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之下,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國之所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
(一)国内背景:经济形势极为严峻,亟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976年“四人帮”集团势力的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举国欢腾,百姓欢呼雀跃。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当时的我国经济已经处于混乱和停滞状态,甚至有些领域已下降到建国初的水平,可以说,处于一种“百废待兴”的状态。刚刚复出工作的邓小平就指出:“由于受林彪、‘四人帮的干扰,我们国家的发展耽误了十年。”[1]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国内混乱、停滞不前的状态,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及其精神面貌,就必须实行一种崭新的政策,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激发社会主义生机活力。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也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说道:“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国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变国家与民族的面貌、提升综合国力的新发展政策,鉴于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40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抉择是完全正确的。
(二)国外背景:新科技革命催生发展新高潮,亟需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二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出现了良好转变,和平的因素越来越多,爆发较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计算机的发明与问世,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使各国人民更加珍惜发展的机遇,追求发展的欲望更加强烈,各国人民都渴望着改善生活水平。求和平谋发展,一时间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邓小平敏锐地观察到了国际局势的这一新变化,对时代主题的转变作出了科学判断,提出了和平与发展已是新的时代主题的伟大论断,实践证明,邓小平当时的这一判断是正确的。
在这一背景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而由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发展遇到了挫折,加上“文化大革命”,导致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1978年10月10日,邓小平在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时便说道:“由于受林彪、‘四人帮的干扰,我们国家的发展耽误了十年。六十年代前期我们同国际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差距,但不很大,而这十几年来,世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差距就拉得很大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不止是十年了,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五十年……所以,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3]为了更加很好地运用新科技革命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提升中国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1978年12月18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开启了迅速发展的大好时代。
二、我国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
2018年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历程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以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南方谈话、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主要标志性事件,在这一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加速了全球脱贫的进程
摆脱贫困,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与理想。但是,局部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让这一理想与追求显得很艰难。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正如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所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4]2000年,联合国制定了以减贫为首要目标的“千年发展计划”,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这一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2030年前后彻底消除全球贫困现象。但是,应该清醒的是,至今全球的贫困人口仍有约6亿,平均每9人中就有1人处于贫困状态,在非洲等极度贫困地区,每天都会有人因饥饿而失去生命。
邓小平曾说过:“我们是在一个贫穷的大国里进行改革的,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5]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为中国的发展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飞跃,中国的贫困人口正在一步步地锐减。中国的这一巨大成就,谱写了人类脱贫史上的辉煌篇章,为践行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和消除世界贫困做出了重大贡献。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出了中国的减贫道路与经验,他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这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放式扶贫方针、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6]到2020年前后,我国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发挥制度优势,使现有的约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7]
中国在致力于摆脱自身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推动世界经济、消除世界贫困的相关事业,如“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的提出,中国的努力先后使得100多个国家摆脱了贫困、发展了经济,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非洲、美洲、西亚的一些国家的热烈欢迎。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系列的巨大成就,源于中国经济的巨大飞跃,源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效益。
(二)开创了大国崛起的新模式
歷史上大国崛起的道路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侵略色彩(如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美国等),对他国侵略扩张、抢夺资金资源、殖民统治等是他们的一贯做法,毫无疑问,这一做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牺牲了他国的利益,是一条不公平、不光彩、非理性的发展道路,他们所取得成就都沾满了被殖民国家人民的血液。和其他被殖民的国家一样,中国曾经也遭受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与冲击,也受到了民族屈辱。所以,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和平崛起,而非以牺牲他国利益、侵占他国资源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天下太平、天下大同是中国人民的世代追求,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8]中国坚持走开放的发展、和平的发展,积极扩大同各方的利益汇合点,逐渐地走出了一条共同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发展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征程已风雨前行了40年,成就举世瞩目。从全球格局宏观审视,中国的和平发展可谓全球化背景下,近代人类文明史上伟大、辉煌的一页。中国积极参与并受益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继续为全球化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40年来,中国相继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这些发展规划也正按部就班、积极稳妥地施行着,取得了不朽的成就,改变了中国及世界的发展进程。
中国的崛起发展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道路,是一种大国崛起的崭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条件,是一种和平、公平、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9]中国支持并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打造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互利共赢、命运相连的新型国与国关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摒弃传统的以强凌弱、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我赢你输的零和游戏,试图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道路,真正实现不分民族、不分种族、不分国家的和平共处与互利共赢,这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对全球人类及其子孙后代负责的共同选择。
(三)提供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当前全球治理机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如何有效治理全球已成为各国执政者所亟需解决的问题。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出,社会动荡、政权更替的原因最终大都可以归结于没有形成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上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日积月累,积重难返,最终导致了沉重的代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这是中国改革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发展,它把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表明中国的国家治理日益系统化、整体化、制度化和精准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二者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10]
改革开放40年来,在治国理政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地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这套发展模式在推动国内发展的同时,也为他国的治国理政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但是,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人文地理、传统习俗等的不同,各国在借鉴中国方案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不能照抄照搬。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11]在国际局势突变的当今世界,中国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也必定会为其他国家的治国理政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持久化,有利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0年来,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仅让中国迅猛发展,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意义。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十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1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将继续敞开,而且越开越大,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将继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强大基础,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2、133.
[2][12]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9-150,172.
[4][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266.
[6]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7.
[7][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7-48、59-60.
[8][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3,104-105.
[1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5.
责任编辑: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