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文本细读字句

    朱丽锋

    教学目标:

    1.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住侯菊和侯银匠的人物形象。

    2.揣摩文章语言,理解侯银匠矛盾怅惘的心理,从而了解小说主旨。

    课时: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塑造十分重要,《侯银匠》作为江苏高考题,每年都成为高三学子的必修文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汪老的这篇小说。

    请问: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侯银匠

    (设计思考:学生对于小说的主人公的判断往往会根据情节中的篇幅,本文侯菊的篇幅明显比侯银匠要多,可能学生会认为主人公是侯菊。此问题意在让学生明白,以人物为题的小说,此人物就是主人公。)

    2.既然文章的主人公是侯银匠,那么为何小说中花了大量笔墨在写另外一个人——侯菊?(设计悬念,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这个问题留到最后解决)

    二、文本研读

    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说里有关侯菊的情节有哪些?(PS.第二小节是全文很重要的一个交代,正因为交代了父女俩相依为命的关系,才会有后文侯银匠为女儿千挑万选丈夫,也是最后探讨侯菊承继侯银匠的个性、人生态度的重要依据;也正因为交代了侯菊精明能干,才有了下文她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嫁入陆家后成为当家媳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小说的第二小节,说说看,第二小节交代了哪两件事?

    相依为命(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

    侯菊能干(样样都做得很精到)

    2.齐读第三小节,父亲在为女儿挑选丈夫这件事上很用心(文本中的“千挑万选”足见父亲对女儿亲事的谨慎和严格,用尽了心思要为女儿物色好人家),再看侯菊的神态描写(噗嗤一声笑了,侯菊的表现是“笑了”,说明,对于父亲挑选的这户人家,这个男人,她一点也不反感,甚至还有些高兴),说明什么?——父亲明白女儿是中意的。

    注意:语言、动作、神态都是人物心理的外显。我们需要学会分析动作、神态背后的心理,了解人物才能更加深入。因此带着学生阅读文本要细致探究词语的表现力。

    3.第四节:“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要首饰

    “准备”什么呢?

    要花轿

    4.为什么要准备“金”首饰?

    ——自己不稀罕,但是大嫂、二嫂家境富裕,自己有两件金的,不过于寒碜。(注意“过于”的意思,寒碜吗?寒碜的,有了两件金的,只是不那么寒碜,程度减轻了,但是依然是寒碜的。这说明,侯菊知道自己在陆家,和陆家的两个嫂子比,家境是很不好的,是处于劣势的,但她还是想让自己的父亲想办法为她准备点金首饰,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得寒碜,自尊心很强的一个丫头。)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侯菊是个什么样的丫头?

    ——自尊,不想被人小瞧了去。

    也正因此,“侯银匠搜罗金子,加工细作,心里有点甜,也有点苦”(“搜罗”这个词,仔细体会,说明侯银匠家里是没有钱的,这点金子都不太容易得到)

    甜:女儿懂事、孝顺,找了一个好人家。

    苦:当爹的没钱,不能给女儿更多的嫁妆,对不住女儿。

    5.为何要花轿?齐读6—12小节。

    分析:小说第一节,花轿是侯银匠摆在店里出租的。这说明当地是有结婚是使用花轿这个习俗的,存在即是合理。所以,这个花轿是侯银匠的一项额外的进账。

    侯菊“看了看……”这说明,侯菊不是一时兴起要花轿,而是早就做好了打算。

    侯菊經过了改装,“周围人都跑来看”,说明改装后的花轿特别漂亮,(出示原文一段改装花轿的文字)。这说明,侯菊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子。

    侯菊坐着花轿嫁人了,花轿没有再被送回来,花轿被侯菊留下了。(侯菊早有打算,这顶花轿她要了)“大嫂、二嫂家里有钱,侯菊有什么?她有这顶花轿……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思考:——这句对丈夫说的话,是体现侯菊的贤惠吗?是侯菊很爱丈夫的表现吗?(有些文本分析上认为这是体现侯菊的贤惠,甚至高考答案上也这么认为)我们想想:丈夫家境困难没有钱吗?需要侯菊来养家吗? 请仔细揣摩侯菊说这句话的语气和心理。(这句话是为了表现侯菊很贤惠?——显然不是,那么体现侯菊什么呢?——花轿是侯菊用来在陆家站稳脚跟,跟两个嫂子比拼的资本。)

    要花轿:精明,有心计

    改花轿:心灵手巧

    租花轿:有较强的自尊心,虚荣心

    (注意:侯菊是作者要贬低的人物吗?(可以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不是。侯菊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小老百姓普通家庭的女孩子,她的精明能干,她的虚荣是她生活的环境造就的,从小没有妈妈的女孩子,由父亲一手带大,她有强烈的自尊心,样样都不想输给别人,特别是当她嫁到一个比较富贵的人家,家庭条件不富裕的她自然不想输给有钱的两个嫂嫂,于是,她想尽办法,让自己也有站在人前的资本,努力获得公公婆婆的认可,这是侯菊的人生态度,也是她的生活智慧,她靠自己的努力与两个嫂子能够并肩站立在富贵人家。

    6.13—17小节,侯菊成功地取得了公婆的信任,受到重用,做了当家媳妇。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椅子没有坐热,便匆匆忙忙走了”,(没有坐热,时间好短)这些都说明,侯菊在陆家受到了宠爱和重用,侯银匠对于自己培养出这样能干的女儿,是何心情?

    ——骄傲、自豪(对一个老父亲而言,在旁人面前,侯菊为他长了脸,女儿确实很出色。可是自己从此一个人生活,那种孤单寂寞无聊的生活状态,又是他每天都要面对的,是不是又有些悲哀呢?)

    7.15小节划线句,仔细读读,你还看到了侯银匠什么心情?

    ——孤独、寂寞、心酸(正因为如此优秀能干,所以能够回来陪伴父亲的时间也少得可怜)

    8.自由朗读18节

    你读出了什么?——深沉的孤独

    结尾两首诗,又如何理解?(诗歌的另外两句补充进去,全诗的意境就是深深的孤独和思念,原诗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侯银匠表达的是对女儿的思念,但是,整个意境都是浓浓的思念和深沉的孤独感,与侯银匠当时的心情完全一致)

    三、探究研讨

    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本文的主人公是侯银匠,为何要大量写侯菊?侯菊的性格、品行与她的父亲有关吗?”(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分析:表面上写的是侯菊,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侯银匠,以侯菊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来折射侯银匠的个性品格。女主人过早离世,侯银匠独自抚养,使得女儿的生活观念、人生态度承继于这个父亲。银匠店租花轿,难道不是一种精明?侯菊做家务的能力是怎么来的?侯菊样样都要不让人小瞧了去的个性,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能够过得更好,难道不是来自父亲的影响?一个父亲带大女儿十分不易,生活艰辛,所以个性上必须有坚强的一面,这些都影响着自己的女儿。

    所以,可以说,侯菊是什么样的人,侯银匠便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便是汪曾祺这篇小说的匠心之处。表面写侯菊,其实在写侯银匠!

    那么,作者到底在表达什么呢?(小组讨论)

    本文真实反映了处于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寄寓了作家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的理解、同情。——父亲年迈孤独,却偏偏不能得到女兒的陪伴。女儿聪明能干,却偏偏不能理解父亲的愁苦。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堂高三的现代文阅读课,笔者尝试带着学生从文本入手,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字词句,来把学生带入到侯银匠的时代,侯菊的身边。我们就像一个旁观者,见证着这对父女在不富裕的条件下如此努力的生活。慢慢地,学生开始了解到:侯银匠的晚年不可谓不悲哀,女儿越优秀,倒是离自己越远……身为父亲,内心一定又自豪,又伤感。现代社会,这样的空巢老人难道不多吗?父母为了子女耗费了毕生精力,子女却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正如龙应台在《背影》里说,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由此,又生发了不少对如今怎样为人子女的反思。课后,学生写了不少感悟,也算是这节课的一个生成吧!所以,说到底,作为语文老师,抓住语文学科的特征,回归文本,揣摩字词,真正与作者来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岂不是一件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