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附小体育发展的思想演变与实践进程
任海江 赵卫新 杜灿彪 杨魁 齐章飞
摘? 要: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成功地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体育的发展,中国正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不断迈进。百年清华附小的体育发展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党和国家的大战略布局引领下也在快速地更新迭代、蒸蒸日上。本文通过对历史分期的讨论,梳理了清华附小在不同时期体育发展的思想演进和实践进程,以期为各中小学校体育的发展贡献智慧。
关键词:建党百年;学校体育;清华附小
中图分类号:G633.96?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6-0058-04
2014年8月,習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力量。”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对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的功能。因此,抓好学校体育是责任,更是使命!
清华附小一直传承和弘扬优良的体育传统,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百年来,从学校走出了何姿等六位奥运冠军,马约翰先生的体育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清华附小人,不断改革与创新体育教育。
一、披荆斩棘,阐述清华附小的体育发展历程
(一)如日方升(1915-1937,成志学校建设初期)
成志学校始建于1915年秋,在清华大学时任校长周诒春的关怀下,由李广诚(字仲华,当时清华大学的庶务长)和汪铁英两位先生所创。1921年11月,校址迁到蓝旗营内(今校内胜因院一带)。
马约翰先生曾任成志学校校长,兼教体育和英文。他一生关心清华附小、附中体育工作。为了纪念马老,清华附小的运动会即是用“马约翰”命名的。
马约翰先生终身坚持体育锻炼,身体非常健康,年逾80,鹤发童颜,仍生气勃勃地工作,被誉为“提倡体育运动的活榜样”;他毕生在一个岗位上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地工作了52年,而且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又被称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马约翰是成志学校的校董,图1中的他在指导学生上体育课。当时清华附小就开设了足球、田径、游泳等体育课。
(二)刚毅坚卓(1938-1945,西南联大师范附小时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清华大学被迫南迁,成志学校随之南迁,在西南联大度过了艰苦的岁月。
在局势动乱、物资匮乏的艰苦岁月,西南联大在艰难建校后的第二年,为解决西南联大和师范各院教职工为主的子女就学,“1939年9月19日,常委会议决:呈请教育部拨专款,筹设师范学院附中、附小及幼稚园”。
那时候,清华子弟还要一边学习,一边躲避日军的空袭,环境异常艰苦。
西南联大时期,学生和教师仍然自制体育器械坚持体育锻炼,他们在两棵白杨树之间钉上一根木条就是单杠,多钉几条就是滑梯(图2)。
即使在战争年代,西南联大师院附小(清华附小前身)仍然开设体育课,当时的校友们回忆:“纵然体育设施简陋,但仍为我们健康的体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重整旗鼓(1946-1951,成志学校复原时期)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秋,清华大学由昆明迁回北平清华园内, 1946年12月12日,成志学校在原来的旧址——丁所复校开学。
1947年秋到1949年暑假前,因抗日战争荒废8年的丁所房屋需要修缮,成志学校在这段时间就搬到清华园南部普吉院西侧的一组平房,即原成府小学校址内上课。教室前有一小片空场,是升旗、集会、上课间操和低年级唱游等活动的场所。靠南墙有两排小厢房是游艺室、图书室等。这座校舍面积不大,且简陋陈旧,但是在那艰苦的岁月,曾在这里接受教育、度过童年的学生们,经常追忆往昔,缅怀深情。
中国首任女子登山队队长袁扬毕业于成志学校,曾两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奖章。图3为贺龙副总理接见袁扬时所拍摄。
(四)守正拓新(1952-2010,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该时期清华附小的体育一定是可以大书特书的,这不止表现在海淀区运动会上拿了多少名次,而是体现其对学生体质的重视程度首屈一指,这也是清华一条龙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班为单位的拔河比赛和跳大绳比赛,不仅锻炼体魄,更增强了团队精神和班级荣誉感。课外活动有丰富的运动队可以参加,如田径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甚至还有冰球队和游泳队。那时候,清华附小是北京市体育实习教师的培训基地之一。说到体育,不得不提到关培超老师,关老师是从空军退役来附小的,每天操场上几千个学生的课间操,关老师往检阅台一站,没有扩音器,声声洪亮的口令,就像是个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
关培超老师1953年任教附小体育,主教三至六年级共8个班的体育课,同年,组建了清华附小冰球队。
清华附小冰球队曾战胜了先农坛冰球队,还战胜苏联留学生冰球联队,后来冰球队员陶中源等直接被招到北京冰球队(图4前排左起:施壮飞、李午阳、吴持敏、万士昌、陶中源。后排左起:赵霞、黄自成、田俊启、孙泰来、周力、胡强)。
图4 清华附小冰球队合影
关老师曾担任历年中心学区运动会的总裁判长,北京市中小学运动会的副总裁判长,同时被评为海淀区体育先进工作者。
校友吴逸当时在清华附小上四年级,在马约翰先生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体育教师陈蒂乔老师训练体操,当时项目有垫上体操、单杠、高低杠、平衡木、吊环。图5为吴逸的国家少年级体操证书。
图5 校友吴逸1959年获得国家少年级体操证书
当时清华大学为附小拨款6000元购买体育设施,让附小拥有300米跑道的操场、两个篮球场、跳高(无跳高架)跳远沙坑、跳箱、跳垫等各種器材。因此,附小硬件设备在一开始就处于国内较高的水平。
清华附小的早操坚持了自50年代以来的好传统,队列横成排、竖成行,为全校集体活动养成良好校风立下了汗马功劳。清华附小多年坚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把玩的时间还给孩子们。
(五)气象万千(2011-至今,全面复兴时期)
2011年以来,清华附小从顶层设计、课程内容建构与实施方略等方面加大了改革的进程,主动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呈现了积极的效果。学校把体育作为学校的第一核心课程,作为学生成志的最好教育学,2014年、2018年连续两次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荣获第一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第一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第一批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第一批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第一批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校园足球“优秀学校”“优秀校长”等多项荣誉,成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实践范本。(图9)
1.成志价值引领的学校体育顶层设计
清华附小从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出发,总结百余年学校办学传统,把“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作为成志教育使命,努力培养健康、阳光、乐学的成志少年、构建身心健康居于首位的“1+X课程”体系。
2.“四轮驱动”的学校体育实践模式
(1)一轮:构建丰富且可选择的“1+X体育课程”体系
①“1”是优质落实的国家基础课程
每天体育三个“一”:“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每人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的必修课程,形成了“有趣、出汗、技能、安全”的体育工作基本原则。
②“X”由“1”生长的儿童个性课程
每日晨练微课堂以及课后十一大类学生自选X体育课程。每周末开展由社团和家长自发组织、学生自愿参与、跨班级的各项目嘉年华和训练活动。每年度学校“马约翰杯”十二大系列赛事贯穿全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二轮:形成儿童立场的“四动”课堂动力系统
围绕“安全、有趣、出汗、技能”的基本原则,学校从学习目标与儿童的实际获得出发,确定体育学科配套的细化标准,通过问题激发学习志趣、情境调动情感、工具撬动深度思辨、平台互动体验成功乐趣。四个动力内在联动,共同促进高质量课堂学习的真实发生。
(3)三轮:资源与安全保障措施
①构建专业化+开放式的教师队伍
强健队伍,形成全员体育。严格把关,事业留人,在挖掘校内教师资源的基础上,经过严格把关,筛选出优秀的外聘教练员,致力于学生更多的实际获得。同时,聘请专家经常性指导,成立体育导师团和学生个体体育成长数据跟踪项目组,建立“大、中、小一条龙”的体育培养中心。
②拓展校内外的体育运动空间
清华附小体育课程的发展立足校内,打破校园围墙的空间阻隔,与清华大学体育部合作,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给学生创造走入清华大学各体育馆学习的机会,开设游泳、羽毛球、网球等丰富的体育课程。
③优化经费配比与使用效益
规范使用资金,专款专用,用足用好足球、冰雪等专项经费,发挥每一分钱的最大效益,让钱花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
④家校协同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成立校级、班级、社团三级家委会体系。家校共育,形成开放的育人场域。每年的重大赛事都由家委会组织和参与,家长们在参与中理解和认同。
(4)四轮:过程数据+关键事件+榜样引领的评价系统
①过程性跟踪成志少年的成长数据
构建成志少年学业发展、品格养成、体质健康的个性化分析系统。
②自主记录成长的关键事件
引导成志少年对关键事件进行自主记录与评价,形成电子档案,定期反馈展示,主动勾勒成志少年成长“图谱”,实现自我发现与超越。
搭建学生个性成长舞台,激励学生内生发展。学校尊重儿童个性,适性扬才,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自创课程平台。
③让热爱运动的成志少年成为别人的成志榜样
班级、社团自发评选“成志最有价值球员、最佳射手、最佳守门员”等,寻找榜样,不断“对标”,让足球少年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评价关注个性,利用评价的导向性,清华附小提倡通过鼓励性评价促进个性化成长,努力让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得到充分张扬。
二、辐射引领,以体育人教育模式同频共振
通过北京市教委推广的教育新地图,清华附小把体育育人理念、课程推广到北京市各个区。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张家明赞美清华附小以体育人下的体育课程在北京全方位、全过程植入而形成的清华附小北京体育现象,更形成了独特的体育立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风景线。(图10)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后清华附小先后接待约来自全国27个省份的基础教育界同仁2万余人次,其中还包括来自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师生约100余人。同时,北京、山东、河南、广东、吉林等省市几十所学校与清华附小结对,学习学校先进的体育育人理念和课程体系内容。窦桂梅校长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代表,多次为全国校园足球示范学校的校长及教师作经验报告。
同时,学校成立了清华附小成志体育研究院,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在实践总结与反思中,为北京市或国家提供小学六年儿童体育成长规律的北京市体育健康方案,为大、中、小一条龙人才培养以及“健康中国2030”甚至未来50年健康中国提供数据参照。
三、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不同时期的清华附小,既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又努力探索具有清华附小传统和特色的学校体育创新,让儿童真正站立运动场正中央。今后,清华附小也将继续在研究中行走、在实践中探索,用心打造每一节体育课、每一个体育活动、每一项体育赛事,让儿童更好地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