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背景下河南省高校日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

    韩晶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明确了自贸区背景下河南省高校外语类专业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分析了当前河南省高校日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日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自贸区;高校日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

    2016年8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自成立以来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多是从宏观上分析自贸区发展战略,例如雷瑛(2017)、赵强(2017)、马凌远(2017)等。雷瑛(2017)在研究中指出,河南自贸区建设缺乏专业的人才,而当前深入探讨河南自贸区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较少。为了切实了解自贸区背景下跨境电商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通过对自贸区的考察、企业负责人的采访、毕业生的调查,切实了解自贸区发展需要的外语人才,并探索如何在自贸区背景下实现日语专业的转型发展。

    一、外语类专业跨境电商人才的技能需求分析

    (一)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扎实的语言功底包括能够流畅地阅读国外网站信息,可以用外语撰写文案或者产品说明书,具有良好的口语交流能力。笔者在对企业负责人进行采访时,他们均表示外语类专业毕业生一定要具有良好的聽说读写译能力。在面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设置了题目为“你认为工作岗位上哪些能力最为重要”的简答题,毕业生均提到,语言能力很重要。另外,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很重要,在与外国企业从事业务往来时,必须了解对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尊重对方国家的礼仪,这样才能实现长久的合作。

    (二)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

    通过调查发现,从事跨境电商的日语毕业生对电商平台缺乏了解,实操经验不足。企业负责人表示,员工除了热爱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

    二、日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

    通过对比几所院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在高校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市场需求,许多学校致力于复合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并完善了课程设置。但是,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缺乏自身的特色。

    (二)实践课程的开展缺乏有效保障

    河南高校日语专业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时,顺应新形势,按照学校的要求增加了实践课程的类型以及学分学时比例,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多个环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保障。

    1.企业因考虑投入与产出等效益问题,参与的热情不高。据企业的反馈,参与实习的学生经验不足、实操技能较弱、流动性大,无法实现良好的合作效果,校企合作缺乏有效合作机制。

    2.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实践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性质不同,传统的笔试、口试等评价方式难以体现实践课程的效果,当前较多采用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方式来进行评价,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3.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对实习的重要作用了解不足,少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实习,再加上有些学生打算考研,缺乏实习的动力等,导致实践课程难以有效开展。

    (三)缺少配套完善的教材

    通过向各大出版社咨询,以及针对京东、淘宝、当当等网站的调查发现,面向日语专业学生的跨境电商相关教材数量极少,教材内容较单一,尤其是关于实操方面的教材远远满足不了课程需求。

    (四)日语教师数量不足

    日语专业的教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等方向的研究,有跨境电商从业经历的教师数量极少,当前存在日语教师无法胜任《跨境电子商务》等商务类课程的教学、商科类专业毕业的教师无法完全用日语进行授课等问题。

    三、日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

    (一)探索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日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不能忽视高校间的交流、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只有加强合作,科学论证,才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设置的改革具有可行性。

    1.确立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外语+商贸”“外语+法律”等。当前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应当明确培养目标,才能指导课程设置。

    2.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较为复杂,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开在哪个学期、与先修后续课程的关系、所占学分学时的比例等都要一一考虑在内。此外,还要结合实际,明确课程开展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

    河南省高校日语专业正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例如一些民办院校在深入企业调研、认真总结毕业生反馈、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把“日语+商贸”作为培养目标,开设方向课,并且详细论证几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使课程设置不断完善,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二)保障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

    很多日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课程,但是受到内部、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展的效果不佳。毕业生在建议中提到,希望实践课程与市场接轨,增加情景模拟、办公软件实训、商务综合实训等内容。

    1.在校企合作中,既要保证学生实习的有效性,又要考虑企业的效益,积极探索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合作模式。笔者通过对几所院校的考察,总结了若干可行的举措:一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举办商务外语大赛。学生深入企业调查,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在比赛时阐述方案内容并回答提问。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其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二是利用商务外语实训软件开展训练。学校出资建设实训中心,购买实训软件,邀请企业负责人进校指导。

    2.完善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实践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以提交作业、考试等形式简单地进行评价,应当注重动态考核,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实习过程以及最终收获,并且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参与评价。

    3.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有时需要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根据教师的反馈,少部分学生在实习中应付了事,打算考研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实习。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实践课程的意义、实施方法、评价方式等进行详细讲解;二是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有效监督;三是开展分层次教学,按照考研就业进行不同形式的实习。

    (三)编制配套教材

    根据日语专业跨境电商类教材极少这一情况,必须加快编制配套教材。教材的编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应当积极开展和企业的合作,丰富实战案例,逐渐形成完整系统的教材体系。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当前各高校的日语师资难以满足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去企业研修,并邀请企业人员来学校做讲座,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鼓励青年教师赴企业研修。为了熟悉跨境电商的环境以及工作内容,从而胜任相关课程的教学,日语专业教师应当积极赴企业进行研修。教师离开课堂赴企业研修,涉及到学期考核等诸多问题,离不开学校的全面支持。因此,学校应根据外语专业的特点,制定“双师型”教师实训方案,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教师在研修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通过自学等方式加强跨境电商类知识的学习。

    2.引进优良师资。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发现,河南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已经开始到高校讲授电商类课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高校与企业应当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引进企业优良的师资力量,讲授相关的跨境电商课程,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结语

    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明确了自贸区背景下河南省高校外语类专业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分析了当前河南省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日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途径,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雷瑛.对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6):12-13.

    [2]樊天.福建自贸区背景下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149-152.

    [3]曾雪梅.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8):96-99.

    [4]梁燕媚.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基于口头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J].对外经贸,2016(10):136-145.

    [5]李剑力,雷瑛.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路与着力点——以河南省为例[J].学习论坛,2015(8):36-39.

    [6]郑少敏,袁方兴.跨境电商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金华市为例[J].海外英语,2016(5):55-56.

    [7]王晓雪.基于跨境电商背景下的辽宁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J].沈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0):546-550.

    [8]田静.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35-136.

    【本文系郑州市2020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12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商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