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遗物蕴涵的墨家文化精神

    由新华

    [摘要]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毛泽东一生有着深刻影响。毛泽东遗物折射出了墨家文化的奋斗精神、“节用”精神、“尚贤”精神,揭示毛泽东遗物蕴涵的这些优秀文化精神,充分发掘毛泽东遗物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遗物;文化价值;现实启迪

    毛泽东生前所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去世以后,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毛泽东遗物。这些物品曾经伴随毛泽东度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毛泽东人生经历的最直接见证者,这就为遗物增添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毛泽东的一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精神联系,其中,墨家文化对毛泽东一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1939年4月24日在延安“抗大”大生产运动的初步总结大会上,毛泽东把墨子评价为比孔子还要高明的圣人,说:“墨子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毛泽东一生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墨家文化中积极的方面,并发扬光大,从他留下的遗物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其所折射出来的墨家文化精神。

    一、“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人生追求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是墨家典型的行为准则,是墨家精华中最伟大的一项。“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1],意思就是说只要对天下有利,就是把自己从头到脚磨成粉末都肯干。“摩顶放踵”是一种不畏劳苦、舍身救世的献身精神,也是一种积极有为的奋斗精神。

    当我们翻开青年毛泽东留下的一些笔记书信时,类似于墨家的生活信条随处可见:“人情多耽安佚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蔽。人而懒惰,农则废其田畦,工则废其规矩,商贾则废其所鬻,士则废其所学。业既废矣,无以为生,而杀身亡家乃随之。国而懒惰,始则不进,继则退行,继则衰弱,终则灭亡,可畏哉!”“奋斗:夫以五千之卒,敌十万之军,策罢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如此而欲图存,非奋斗不可。”[2]在湖南师范学校读书时的课堂记录《讲堂录》中,毛泽东写道:“毒蛇螫手,壮士断腕,非不爱腕,非去腕不足以全一身也。彼仁人者,以天下万世为身,而以一身一家为腕。惟其爱天下万世之诚也,是以不敢爱其身家。身家虽死,天下万世固生,仁人之心安矣。”[3]“断腕”之说,语出《墨子·大取》:“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断指与断腕,利于天下相若,无择也。”毛泽东把墨子的“断腕”之说加以引申,指出“仁人”并非不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是以拯救天下为重。从毛泽东留下的这些早期文稿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毛泽东奋斗向上的人生观。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在给蔡和森和肖子升等人的信中说:“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4]

    墨家是以救世为己任的政治实行家,毛泽东的一生也是为拯民救世而奋斗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战斗的一生。毛泽东遗物中有许多与革命战争有关的物品,如在井冈山用过的圆形石砚、菜油灯,在江西瑞金留下的水井,在贵州遵义睡过的床铺,延安时期用过的收音机,美军观察组赠送的望远镜,转战陕北时骑过的小青马(现已制成标本),指挥三大战役时用过的军毯等等,都一一再现了当时的峥嵘岁月,反映了毛泽东戎马倥偬的艰辛历程。这种艰辛的历程和鞠躬尽瘁的精神正是墨家所倡导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人生追求。

    二、“节用”的经济思想

    “节用”是墨子经济思想的核心。墨子提出了“俭节则昌,淫佚则亡”[5]的思想,其“俭节”的基本含义是“无不加用而为者”[6],即对财务和人力的使用,都要切合实用。

    毛泽东是勤俭的模范,他留给后人的遗物充分反映了这位伟人墨子式的节俭生活。毛泽东遗物中有两瓶用剩的牙粉,毛泽东一生都用这种便宜的牙粉,他说“牙粉还是会生产的,因为还有人用它嘛。今后如果每个人都用上牙膏了,我就不再用牙粉啦!”[7]可见,他节俭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自己的消耗,为国家建设节省每一分钱,为全国人民早点过上富裕的日子。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近乎苛刻的节俭生活,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在建国后的和平安定的日子里,都丝毫没有改变这一作风。毛泽东遗物中有许多震撼人心的物品,例如73个补丁的睡衣、54个补丁的毛巾被、连鞋匠也不愿意再补的皮拖鞋,都向世人展示了伟人毛泽东过着甚至比普通人还要节俭的生活。他如此节俭,并不是为家庭成员聚敛财富,而是为社会大家庭的人民节省资源。他奋斗一生,却没有任何家产。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他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

    墨子把节俭看作治国安邦的一项基本国策。毛泽东汲取了墨家文化的这一精华。他不仅仅把节俭作为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宝,而且把这种思想提升到治国的高度。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时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毛泽东进一步从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把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勤俭建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1956年11月,他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提到:“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9]“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10]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他又强调艰苦奋斗是一个要坚持几十年的长期方针:“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11]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丢掉了艰苦奋斗,丢掉了勤俭节约,就会衰亡下去,这是真理。正是依靠“勤俭建国”这一方针,才使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医治了几十年战争的创伤,甩掉了一穷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尚贤”的人才观

    在墨子的政治思想中,“尚贤”思想不仅是整个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政治主张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所谓“尚贤”,就是任用贤能。墨子特别强调人才的重要,将人才视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12]认为“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13]墨子认为“尚贤”是国家政治组织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根本之所在,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所以提出了“尚贤为政之本”的思想,主张“尚贤使能”。“尚贤”、“使能”的政治主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政治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汲取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华,一贯尊重贤能之才,十分重视与社会上贤德人士的交往。这一点,可以从毛泽东留下的遗物中得到印证。

    珍藏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一块“欧米嘎”表,是文化界著名人士郭沫若在重庆谈判期间送给毛泽东的,毛泽东一直戴到临终都没有换过。郭沫若一直对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毛泽东有着深厚的感情,毛泽东也十分敬重这位文化名人,积极听取和采纳他的意见。早在1944年,毛泽东就把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延安整风必备的学习文件,告诫同志们不要做李自成,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并亲笔复信郭沫若:“对于你的成就,觉得羡慕。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毛泽东遗物中还有一件十分珍贵的物品,那就是艺术大师齐白石送给毛泽东的一方雕花砚。齐白石是著名的国画大师,解放军刚进北京后,毛泽东就亲笔写信给齐白石,邀请他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虽然齐白石年龄已很大,但毛泽东还是爱惜人才,聘请他担任文史馆馆员。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求贤若渴。毛泽东的尊敬和关心,令齐白石十分感动,为了感谢毛主席的知遇之恩,他把自己曾“誓不传人”的心爱的宝砚送给了自己敬仰的毛泽东。

    郭沫若送的手表和齐白石送的砚台,是毛泽东遗物中比较典型的物品,它们见证了毛泽东的尚贤精神。由于毛泽东礼贤下士,对民主人士十分敬重,因此,他也获得了广大民主人士的拥护和真心帮助,在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广大民主人士献计献策,竭力相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墨子的尚贤理论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反对“任人唯亲”,主张“任人唯贤”。他说:“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14] “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15]可见,墨子提倡“尚贤”的直接目的,就是反对“任人唯亲”的血缘宗法制度,提倡任人唯贤。在中国历史上,墨子第一个明确主张打破宗法制,提出“任人唯贤”的选拔原则。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代表着正确的用人路线。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说:“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16]这是对墨子提出的“任人唯贤”路线的充分肯定。毛泽东不仅十分肯定这条路线,而且以身作则实践这条路线,这在毛泽东写给亲友的书信中得到充分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家乡的许多亲友都写信给他,要他帮助安排工作,但毛泽东都一律回信婉言拒绝。1949年10月9日,毛泽东在给杨开智(杨开慧的哥哥)的信中写到:“希望你在湘听候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1950年5月12日毛泽东写给表兄文南松的信中说:“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1956年12月12日,毛泽东写给族姑毛春秀的信中提到:“调你儿子做财经工作一事,我不能办,要在当地所属机关自己申请,乞谅为荷!”这些信件展示了毛泽东心底无私、不搞特殊的精神风范,他没有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取一官半职,而是鼓励他们自食其力,这就为我们党执行正确的用人路线开了一个好头,做出了表率。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像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垮台。”[17]

    毛泽东遗物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宝贵的物质财富,更是内涵丰富的精神财富,通过那一件件与毛泽东有过密切联系的物品,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代伟人的精神和风范。特别是毛泽东遗物中所蕴含的墨家文化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因为这些精神仍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弘扬的精神。我们应该将毛泽东遗物中所体现出来的这些优秀的墨家文化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参考文献]

    [1]《孟子·尽心上》

    [2][3](《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85,590页。

    [4]《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页。

    [5]《墨子·辞过》

    [6]《墨子·节用上》

    [7]转引自《毛泽东遗物故事》,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第99页。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

    [9][10][1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17,329,400页。

    [12][14]《墨子·尚贤上》

    [13]《墨子·亲士》

    [15]《墨子·尚贤中》

    [1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17]转引自《我的爷爷毛泽东》,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4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