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开发的教师职前专业成长途径探析
丁玉
摘 要: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是以幼儿园主题活动为引领,以主题内五大领域七个方向教学活动内容为方向,利用各种视频、音频等技术软件,将其制作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观看学习的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系列在线教学视频。它具有整合、序列性,分工、合作性,新颖、适宜性等特点。在满足幼儿园岗位需求、幼儿教师职前专业成长需求的基础上,按照“以岗位为导向,选择微课主题”“以个性化为目的,设计微课方案”“以信息化为依托,制作微课视频”“以网络为平台,分享微课成果”四个循序渐进的路径进行开发,并以此丰富幼儿教师职前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技能,提升其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教师职前;专业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5?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4-0068-05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培养具有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后备军。开展有利于提高师范生信息技术教育能力的公共课。”文件要求我们培养具有一定信息化水平的师范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与信息化时代对接,与教育岗位需要的技术人才对接。2015年3月5 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近几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影响了多个行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教育中的应用更不可小觑。[1]尤其在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就是幼儿园职前教师,能接触较为前沿的信息技术,也是信息技术进入幼儿园的主要途徑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以幼儿园主题课程(活动)为切入点,以主题活动《动物多又多》为例,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系列微课程开发,期望在提高幼儿教师职前专业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其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一、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的提出
1.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的内涵
自微课兴起以来,学者们纷纷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对“微课”进行研究与开发,尤其在教育领域,其研究深度与广度逐渐加强,虽然研究者在内涵界定方面略有差异,但其观点却大同小异。如,高思指出“微课主要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记录某一次课程教学主题的视频或者实践任务等环节,亦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某一重点或者疑点进行的教学设计。”[2]胡铁生指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3]焦建利指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4]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将“微课”理解为:“主要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目的是突破某个知识点,通过网络传播服务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自学。”
幼儿园微课研究近年来刚刚兴起,其实践研究成果要多于学术研究成果。实践研究成果主要源于两种途径:①在学前教育不断被社会重视的背景下,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协同学前教育专家共同研发的以微课为载体的教育资源,如微信公众号“幼儿教师口袋”中的微课资源、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库中的微课资源、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微课资源等。②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全国及各省份开展的微课大赛中幼儿园教师制作的微课,但其技术水平、微课效果、教学思路与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关于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的研究,无论在学术还是在实践研究方面都还是一个空白,笔者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的内涵界定为:以幼儿园主题活动为引领,以主题内的五大领域七个方向(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数学、美术、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为方向,利用各种视频、音频及技术软件将其制作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观看的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系列在线教学视频。
2.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的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①形式方面。媒体形式为最常见和普遍能接受的视频表现形式,通过网络传播,由于短小的视频表现形式加上网络传播模式,促使微课能够成为很好的学习形式,借助网络传播学习平台收集数据,提高教学效果。[1]②内容方面。内容小而全面,主题鲜明,即主要围绕一个或两个知识点来阐释;资源类型多样,如集合课件、视频、习题、图片、文字等信息;短小、精悍,微课教学视频时长很短,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而更加符合中小学生及幼儿的注意保留和认知特点。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在融合以上特点的基础上还具有自身特点:
(1)整合、序列性
幼儿园主题课程(活动)又称为“核心课程”,就是围绕生活中的某个主题设计的课程,是以儿童生活的主题为轴心(中心、核心)而设计的课程。主题的开展并不遵循学科的线索,它具有多层次的综合功能,追求的是教育内容的整合,正因如此,目前很多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中采取主题形式。[5]幼儿园主题活动具有知识的横向性、教育资源的整合性、生活性、游戏性等特点。主题内的每个教育活动都是围绕核心主题有计划地开展,如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家园联系活动等,相互之间具有关联性、序列性等特点。本研究主要以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动物多又多》为例,进行系列微课程开发,并按照主题内的教学活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七个方向的内容)进行微课制作,在符合整合、序列性特点基础上尽量做到丰富、多样的效果,以期达成主题活动的核心目标。
(2)分工、合作性
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不是单一的一个微课,也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系列微课。它是以完成主题目标为着眼点,以主题下的五大领域七个方向的教学活动内容为方向,制作多个具有关联性、序列性的微课,需要通过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分工与合作来共同完成。因此,可以说,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开发是一个团队合作性的工作。首先,教师需要了解一线幼儿园岗位课程动态特点,并从中选择适宜的主题内容,为学生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其次,学生需要配合指导教师设计总的计划方案,在给予合理性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分工与合作,并以小组(两三个人一组)的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具体微课方案或脚本;最后,团队成员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其制作成适合幼儿学习、观看的微课视频。该主题系列微课程开发成员是由指导教师、学生、视频技术处理教师团队构成。
(3)新颖、适宜性
目前,关于幼儿园领域的微课研究比较少,而以团队合作并以主题的形式制作的系列微课更是少之又少,为填补该领域的空缺,团队成员选择主题比较新颖的、幼儿比较好奇而又熟悉的话题《动物多又多》进行微课程开发与制作。此外,在微课的方案设计方面,小组成员不局限于一线岗位中的教师参考用书,而是在其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在达到微课的标准上突破以往幼儿园微课制作的不足,进行创新性的设计。此外,在微课的课件制作方面,小组成员注重动画的效果、画面的清晰与整洁,动静结合,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既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使其达到幼儿可接受的水平;在后期微课的音频录制之中,小组成员依据事先设计的方案及课件内容,将自己模拟成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进行模拟教学,经过信息化处理后的视频与音频内容完全适合中班幼儿观看、倾听与学习。二、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开发的意义
1.满足幼儿园岗位需求
(1)适合幼儿观看、学习
微课具有短、小、精、活等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6]幼儿园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在5-10分钟左右,而微课视频时间通常要求不超过10分钟。因此,从时间上考虑,微课适合于幼儿观看。从微课内容方面考虑,幼儿园微课内容往往区别于其他阶段教育的微课内容,其视频多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颜色鲜艳、动静交替,教学内容具有启蒙性、初浅性等特点,适合幼儿欣赏、学习,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在教学语言方面,幼儿园微课的教学语言往往需要幼儿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进行知识讲解,有时还需要以幼儿的语气、语调回答问题,非常适合幼儿倾听、观看。
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在融合以上特点的基础上,将主题下的教学活动制作成多个微课视频,如将中班主题活动《动物多又多》制作成具有关联性的、连续性的七个微课视频,这样既符合主题活动的整合性、序列性、多样性等特点,又符合幼儿经验的整合性与连续性等特点,使幼儿的学习、经验的获得不再是碎片化的、割裂性的。
(2)辅助幼儿教师教学
微课产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它可以在课堂中的某一时间段被教师灵活利用。此外,微课也可以成为学生课前复习、课后巩固的重要学习资源,可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幼儿园微课也是如此,但不同之处是幼儿的自主性与自发性的学习需要在成人的协助与指导下进行。因此,幼儿在闲暇时间里很难根据个人需要观看微课视频,需要在幼儿教师与家长引导下利用微课资源在适当时间学习。幼儿園主题系列微课的目的更是如此,在幼儿园内,幼儿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有计划地灵活选取系列微课中的个别微课,组织幼儿观看、学习,以此丰富、加深幼儿的学习经验。在家庭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将其发送给家长,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对学习后的内容进行巩固与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既做到了家园共育,又使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与进度。
2.满足教师职前专业成长需求
(1)与幼儿园课程对接,丰富教师职前的专业知识
本研究所指的幼儿园职前教师是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即将实习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其专业知识的获得通常以专业理论教材的学习为途径,如在教法课程中,无论是教案撰写环节还是在模拟试讲环节,都是以教材为蓝本进行学习,导致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岗位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而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的开发与制作过程摆脱了校内书本的局限性,以幼儿园一线岗位中的幼儿教师参考用书及幼儿园实际课程安排为依托,设计符合岗位特点的系列微课,学生不但了解了幼儿园主题课程的特点、目标,而且还掌握了主题内每个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与要求等,帮助学生动态了解一线岗位课程的实施特点,进而丰富了自身的专业知识。
(2)与幼儿园教学活动对接,提高教师职前专业技能
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如教案撰写能力、教学环节组织能力,同时更需要教师具备逻辑性较强的教学思路与思维品质等;具备亲和力较强的教态、标准的普通话,利用生动、活泼且具有吸引力的儿童语言进行有效教学。幼儿园微课同样需要教师具备这些专业技能,与平日课堂教学唯一不同的是微课是没有任何幼儿参与的课堂教学,在幼儿园的微课程中,小朋友的活动被省略了,这更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考察教师的讲解语言是否生动、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具有逻辑性和准确性。[7]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需要团队中所有成员都要以实际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为标杆,在系列微课的开发与制作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3)与信息化时代对接,提升教师职前信息技术水平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出:“互联网+教师教育的创新行为;要求研究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是目前高职师范院校学生培养的创新模式。作为幼儿园职前教师,高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接触较为前沿的信息技术,也是信息技术进入幼儿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微课可以作为高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更是帮助其专业成长的有效助力器。他们在制作系列微课的过程中既掌握了课件制作方法、视频与音频录制的软件名称及使用方法,同时还掌握了后期视频处理的相关技术。因此,职前教师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过程也是与信息化时代对接、与将来教育岗位需求的信息技术人才对接的过程。
三、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开发的路径
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开发与制作过程并不是盲目的、无计划的、随意的进行,它是按照“以岗位为导向,选择微课主题—以个性化为目的,设计微课方案—以信息化为依托,制作微课视频—以网络为平台,分享微课成果”四个循序渐进性的过程进行开发,其目的是使系列微课开发成果更加具有特色、意义,希望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学前教育职前教师专业成长。具体开发路径指示图如图1所示。
1.以岗位为导向,选择微课主题
“以岗位为导向”也称为以职业为导向,是指“高等教育在对学生施行教育的过程中,以追求实用性为指导原则,并结合受教育者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受教育者个体的职业适应能力。”[8]本研究中的“以岗位为导向”是指以学前教育职业特点为方向,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以职业活动范围内的专业技能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
因此,在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发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选择主题,而是引导学生参考本地区内各大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所利用的教材内容选择适宜的主题制作系列微课,帮助学生了解本地区幼儿园课程选用教材的具体情况、课程实施的动态情况及主题课程的特点等。系列微课《动物多又多》这一主题选自辽宁省内统一发行的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幼儿园探究式课程》“中班”上学期的第十一月份主题。选择主题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该主题的教育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进而使其更清晰地认识到选择该主题制作系列微课的价值所在,以此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
2.以个性化为目的,设计微课方案
本研究中的“以个性化为目的”就是指在一般微课特点基础上追求自身的特色与独创性,精心设计主题内的每一个具体的微课方案。在借鉴幼儿园参考用书中的具体方案基础上,团队小组成员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与特点对其进行改动,设计成符合微课特点、标准且富有特色的幼儿园五大领域七个方向的具体微课方案。
中班主题活动《动物多又多》中的七个具体教学活动分别为:健康活动《螃蟹夹球》、语言活动《救小鸭》、社会活动《小猫钓鱼》、科学探究活动《身边的动物》、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家》、美术活动《剪贴蝴蝶》、音乐活动《聪明孩子笨老狼》,其具体活动都是围绕主题“动物”这一话题开展的相关教学活动,他们具有序列性、关联性、趣味性、生活化等特点。但每个教学活动又存在领域间的差异性,需要根据具体领域的不同需求制作微课。因此,小组成员会借鉴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中的教学方案,但不局限于方案,通过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网络搜索幼儿园微课视频等途径精心设计每个领域的微课教案、PPT课件及课件环节的具体教学语言等,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3.以信息化为依托,制作微课视频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各种软件的不断更新,微课制作所利用的信息化软件也在快速发展,幼儿园微课的开发与制作也在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提升质量与效果。本研究中所指的“以信息化为依托”是指摆脱以往的单纯利用录像机实录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而是利用计算机的各种音频与视频录制的相关技术软件进行微课录制,后期再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剪辑、美化处理,争取将微课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
目前,关于微课视频与音频錄制的软件多种多样,师生团队在系列微课的开发与制作中所利用的音频处理软件有格式工厂、移动影音转换专家等。视频录制与处理软件有超级录屏大师、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Camtasia Studio 8及爱剪辑等。在制作中,学生首先了解了软件操作方法,小组成员依据组内不同需求及微课方案特点灵活利用各种软件制作微课,学生在操作各种软件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4.以网络为平台,分享微课成果
主题系列微课的开发目的不是仅仅满足于岗位需求及自身专业发展需求。团队成员会将完成的系列微课作品上传到相关网站上供社会中的学前教育专业人员观看、学习,专业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同交流、探讨,同时也希望同行能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促使该主题系列微课更加完善,更希望能够被广大的一线幼儿园教师所利用,发挥系列微课的自身价值。
目前,师生团队成员制作的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动物多又多》已经在“老师走起”网站公开展示,供更多专业人员继续浏览与分享。团队成员在此过程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及信息化水平,更增强了其职业自信心,对学前教育事业产生了浓厚的热爱之情。参考文献:
[1]李柠.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师范生“微课训练营”模式的构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2]高思,陈丽.基于学生自制微课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18,7(1) :81-8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6]袁金超.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7]何晓冬.微课程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75-76.
[8]徐凤利.论以职业为导向的法学实践教学的路径选择[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6,32(1):73-75.
[9]李卉.基于微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10]王冰.慕课视域下的幼儿园慕课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9(5):120-125.
[11]李少梅,罗喆.微课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91-96+102.
[12]王建虎,刘莹,张曦之.幼儿园教师教育中的微课程开发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7):74-77.
[13]杨琼,王家全.基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微课制作能力的行动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10):86-87.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