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媒体视角探讨新闻人才的素质需求
张全庆
【摘要】 本文从国家媒体的新闻观(理念角度)、国家媒体的全局观(岗位角度)和新闻人的个人素养(个人角度)几个角度,对国家媒体新闻人才的素质需求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国家媒体 新闻人才 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中央在2016年初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开宗明义: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判断是通过工作岗位这个载体实现的,只有认同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具有职业素养和较高工作技能,能胜任岗位要求,持续为组织创造价值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才。比如,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或主持人,若是通过自身的采访、主持,能够不断提高节目或欄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媒体的引导力和效益,那么他就是人才。
近年来,我国传媒行业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媒体行业在技术、内容、渠道、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剧烈变化,不同媒体逐渐分化出不同的特征。这就给传媒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一个课题,不同的媒体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亦有所不同,尤其是国家媒体对新闻人才的素质究竟有怎样的要求?
我们所说的好记者、好编辑、好主持,通常是指政策理论水平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业务精,善于把握时、度、效,能够帮助受众澄清认识;有较强的道德修养,能自重、自爱、自强。那么,作为国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哪些素质是应该被特别强调的呢?本文拟从国家媒体的新闻观(理念角度)、国家媒体的全局观(岗位角度)和新闻人的个人素养(个人角度)几个角度,探讨国家媒体新闻人才的素质需求。
一、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观是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国家媒体秉持什么样的新闻观,是由国家媒体的性质和定位所决定的。
西方的大部分新闻媒体都标榜是“独立媒体”,是“超政府、超党派”的。但其实质,它们是建立在私有制(资本)基础上的、由资本经营的产业实体,是资本用来为自己或自己代表的集团服务的工具。如美国有线电视公司(CNN)属于时代华纳(Time Warner Inc)、《纽约时报》属于索尔兹伯格(Arther Hays Sulzberger)家族和洛克菲勒财团(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华尔街日报》属于默多克(Rupert Murdoch)新闻集团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决定了西方媒体的价值观就是要为资本利益集团服务。看美国总统特朗普与CNN的怒怼便可梳理出它背后的逻辑,看西方媒体有选择地、大量地报道外国的负面新闻,便可明晰它们的目的和意图。
中国的新闻体制与西方有所不同。中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其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为根本观点,要求新闻单位和新闻从业人员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和平与稳定发展服务,必须牢固树立新闻工作的党性和真实性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①所以,国家媒体对新闻人才的首要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政治、讲党性,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尽管新闻报道之间有着诸多共性,但价值观才是决定新闻导向的关键。从这一角度出发,国家媒体的新闻人才,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业务能力,更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培养,提升政治觉悟和政治素质,学好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知道“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
二、具有全局思维和国家立场
我们的记者,每走进一个新闻现场,都会通过不同层面的事实和不同的当事人传递出不同的声音。在这个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时代,国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更要具备能够清晰看待事物的能力。当他们遇到一件事情时,应当首先想想这些问题:
1.这个事情你是否了解来龙去脉?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
2.受访者的表述代表哪一方的利益?相关利益方是否都了解全面?
3.整个事件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清的地方?这个证据是否能够推出合理结论?
由于国家媒体的权威度高、影响面广泛,因此,受众会对其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国家媒体从业人员的报道和态度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他(她)背后的国家媒体,甚至代表的是国家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不被碎片信息和局部利益所蒙蔽或左右;在不清楚事件背景、不能准确判定利益诉求、不能确定影响力和破坏力时,不轻易下结论、不轻易评判某人某事、不轻易被别人的观点和情绪所影响,而是按照国家媒体应有的尺度报道新闻——陈述事件、讲述事实、阐述观点。如“国乒集体退赛”事件,2017年,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国公开赛男单第二轮比赛在成都举行,在比赛当天,中国乒乓球男队的两名教练员和三名运动员集体宣布弃赛,这一事件激起了轩然大波,之后甚至发展到针对个人和体制的质疑,引发了网友和众多媒体的热议。为什么集体退赛?事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利益相关方?他们的诉求是什么?事态发展的后果是什么?这一个个问题的解答,都是对国家媒体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考验。
我们常说一个人素质高、能力强,主要是看这个人做人做事时展现出的态度和精神面貌,包括个人的价值取向、个人的心态、看问题的视角、分析问题的思维和逻辑,是否充分考虑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而国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在关键时候是否顾全大局,是否懂思考、懂判断,其职业素质、格局高下、能力强弱便一目了然了。
互联网时代,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身边看似小小的新闻事件,有时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或机构利用,牵扯出民族、人权、体制等大问题。所以,国家媒体的新闻人必须有素质和能力应对敏感新闻事件,妥善处理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对各方利益的考量,协调处理好“我是谁,为了谁,怎么报,效果会如何”的问题。
在海量的信息中,国家媒体的新闻从业者要保持应有的新闻价值观和判断力,看问题做到多视角不偏激;对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要有纵横对比,既关注点又注重线和面的全局思维;能透过新闻现象看事件本质,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能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角度和高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国家媒体的新闻人要以新闻立身,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在新闻实践中尊重事实;要融入对时代、对党的政策、对现实的思考中,真实、客观、理性地报道新闻事件;还要用正面的心态引导事态向良性发展,用解决问题的心态推动社会进步。更重要的是,国家媒体的新闻人还需要站在国家立场,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用大局意识和全局眼光判断事物。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不会在复杂的环境下迷失方向。
三、怀有家国情怀和百姓情怀
俗话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是人命关天,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是毁誉忠奸。新闻工作者是社会前行的“瞭望哨”,是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同时还是时代的参與者、改造者。这是记者的力量,也是记者的责任。对于国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国家媒体给新闻人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平台,他们既可采访国家领导人、成功的企业家和影视明星,也可接触普通百姓。可见,他们直接参与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新闻人必须抱有一份家国情怀和百姓情怀,才能更加真情实感地报道新闻、阐述事实。
读史知兴衰。中华文化绵延不息,中国历史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溯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和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既让人充满骄傲与自信,又让人觉得屈辱与遗憾。过去,在国家最困难、最无望的时候,是一批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燃烧自己点亮了希望之火,中华民族才一直走到今天。为此,国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更应抱有对国家、对民族的一份最真挚的热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自己能成就什么,而是国家能成就什么,自己能为此做些什么。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每个人都有责任让她更美,只有坚持这样一种情怀、这样一种信念,新闻才会有温度,人才不容易走偏、走歪。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让人民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但依旧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中西部的老百姓,因诸多原因,面临着环境破坏、生活窘迫、医疗和教育条件限制以及留守孩子等问题。作为国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应心系这些百姓,保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抱有一份平民视角的百姓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的思想。正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而“知民心之向背,施政之得失”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真正摸清基层的情况,有没有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是不是真正解决了群众关切的问题。国家媒体的新闻记者要勤于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知人民之所愿,知人民之所盼,像新闻前辈范长江那样,对人民的疾苦作详尽披露;像新华社记者穆青那样,写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样的佳作。新闻工作一旦离开了人民群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与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只有常怀为民之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才能真实报道和反映群众愿望;只有亲身体验群众冷暖,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找准化解矛盾的关键,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心上”“当亲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专业扎实、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和饱满的创新意识
媒体接触广泛,处于新知识、新科技、新思潮和新理念的前沿,而国家媒体又是媒体中的标杆。国家媒体的从业者若想成为名记者或名主持人,除了需要具备包括新闻理论知识、采编播技巧以及使用采访工具和播出系统的能力等基本功外,还需要不断充实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储备,根据自身采访主持的专业和类型,提升相关业务水平,做到准确解释政策、与专家对话、分析问题、引导话题。基于此,国家媒体的从业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
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国家媒体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如何拥抱新技术,使新技术与内容、渠道、营销和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新媒体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技术发展基础上,因其良好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吸引了大批受众,具有发展周期短、见效快和影响大的特点。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成败,关键在人才。尽管传统媒体在内容的采、编、制作和播出上积聚了大量人才,但从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来看,缺乏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这就要求国家媒体必须培养和引进大量有互联网知识、有互联网思维、能适应快速发展形势、能够在媒体融合上做出贡献的人才。
国家媒体的融合转型和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具有扎实专业能力、较强学习能力和富有创新意识的新闻人才,这也是个人和组织持续发展的保证。
身为国家媒体的新闻从业者,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根本要求,对新闻事件具有全局思维和国家立场是关键要求,对社会和百姓抱有家国情怀和百姓情怀是本质要求,而扎实的专业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和饱满的创新意识则是基础要求。国家媒体与市场化媒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个人职责和使命的不同,国家媒体不是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它的职责和使命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国家媒体的新闻人应该朝着这一方向努力,时刻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修身、格物,从“做人”“作文”两方面树立良好形象,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有“妙手著文章”的专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成为一名国家媒体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力资源管理中心)
(本文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