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王晓川 王伟

    摘要:针对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养殖业实际,简要阐述了健康养殖发展理念和思路,以及强化质量监管对提升畜产品质量的必要性。

    关键词:健康养殖;质量监管;畜产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9)04-0026-02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加之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畜产品质量安全,健康的养殖模式不仅关系到畜牧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人类健康,也与农民增产增收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1 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畜禽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禽养殖业也开始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当前我国畜禽养殖产业的形势严峻,由于畜牧养殖业自身发展的生态结构和传统养殖方式的缺陷,养殖业面临的问题很多[1]。

    1.1 药物的滥用问题

    兽药及兽药添加剂在畜禽生长及防治动物疫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实际生产中不合理的使用或滥用药物,易引起畜产品兽药残留超标。部分养殖户不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是造成药物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有些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从促进快速生长、控制疫病发生等目的出发,超量或违禁使用矿物质、抗生素、防腐剂和类激素等,是目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1.2 原料污染问题

    种植业生产中使用包括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超量或不遵守停药期规定,种植环境遭到工业“三废”的污染,饲料储存不当发生霉变等,都有可能将有害物质通过饲料途径对畜产品造成污染,原料污染直接威胁畜禽产品质量,应受到重视。

    1.3 养殖污染问题

    根据相关测算,一个存栏1万头的养猪场,一天排出的粪尿及污水量可达100多吨,相当于1个4万~6万人城镇生活废弃物的排放量。猪场排放的污水化学需氧量(COD)、5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固体物(SS)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53倍、76倍和14倍。部分养猪场污水不经无害化处理,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超高含量的氮、磷等直接排入河流,将对水源造成严重污染,超量进入土壤也会造成大量矿物质和营养素的富集,破坏土壤植被生存。猪场产生的臭气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1.4 病原污染问题

    在养殖业中,动物疫病多发频发,致使每年因病死亡约占养殖总数的3%~8%,其中有大部分为传染性疫病致死。很多病源微生物或寄生虫可以通过其产品转移给人类,给人类造成威胁,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2 发展健康养殖,提升畜产品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发展健康养殖,是提升畜禽产品质量的基础,一定要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坚持“生产标准化、资源利用化、废物无害化、监督常态化和发展生态化”的原则,既要加强对生产投入品的监管,还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使生产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同时更要加强对养殖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尽量减少养殖业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2]。

    2.1 坚持科学生态养殖

    2.1.1 科学选址 养殖场选址要符合动物卫生防疫要求,远离交通要道、居住区、饮用水源、工业污染区,尽量选用荒山、荒坡地。场区内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必须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的要求,不含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有机腐败产物。

    2.1.2 环境良好 养殖场总体布局应分为管理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管理区位于场区上风区并相对封闭,生产区与粪污处理区用围墙分开,并在场区入口设置人员更衣消毒室和车辆消毒池等设施;养殖生产区域要注意通风换气、降尘、除噪等,选用科学合理的养殖设施设备,创造良好的畜禽健康生长环境条件。

    2.1.3 营养均衡 动物的日粮组成要多样,要想动物健康快速生长,就要按养殖对象的生长需要配齐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要素,满足畜禽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尽量不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特别是反刍兽,防止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内源性感染,更要防止培养出耐药的“超级细菌”,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1.4 饲料安全 饲料要品质优良,无污染、无霉变。严格防止饲料原料污染,首先种植业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发展无公害绿色种植业,减少农药使用量,从源头控制饲料质量,含有天然毒素的饲料必须经过脱毒处理,并要控制用量。其次是改进饲料生产加工工艺,对饲料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改善饲料贮存环境条件,防止饲料霉变及受到污染。最后,要科学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严格执行动物营养标准,不滥用微量元素,不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防止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控制工业“三废”对农田和养殖场的污染,种植及养殖场所要远离污染源。

    2.1.5 消毒防疫 为了阻断传染病传播途径,养殖场要严执行定期消毒制度,消毒时要充分考慮到消毒剂对畜禽可能带来的损害,保证消毒过程和消毒前后不会给畜禽带来过大的应激。为增强畜禽抵抗疫病的能力,养殖场要根据动物品种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合适的疫苗,按时规范免疫注射疫苗,并定期监测抗体水平,掌握免疫效果。

    2.1.6 控制污染 养殖场粪便、垃圾、污水、气体等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氮、磷等,若直接排入外界,会严重污染环境。养殖场必须要对粪便、污水进行恰当的处理,如堆粪发酵、沼液还田等,还要注意通过调整日粮结构,减轻污染物的排泄。

    2.2 加大监管力度

    畜产品质量安全应从畜产品生产加工源头抓起,政府相关部门应负起责任,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将不合格畜产品控制销毁在进入市场之前[3]。

    2.2.1 开展疫病监测 定期进行动物疫病监测,对环境条件及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检查出已经携带病原的个体后,属重大动物疫病的按照相关处置措施及时彻底处理到位,若可治疗必须进行隔离治疗和保健护理,并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给畜禽一个健康、安全的绿色屏障。

    2.2.2 加强质量检验 开展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是及时快速发现不合格畜产品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要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投入,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检测仪器设备,大力推广各种快速检测技术,如“瘦肉精”快速检测卡、兽药残留快速检测试纸等,提高鲜活畜产品检测工作效率,确保合格畜产品尽快上市销售,满足市场供应和消费需求。对重大项目的检测如三聚氰胺、重金属残留以及非洲猪瘟病毒等应委托有资质和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验。

    2.2.3 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标准化 在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大力推广建设以HACCP为核心IS09001安全管理体系。在兽药生产企业大力推行GMP标准,开展GMP认证。在畜禽养殖场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指导养殖场户严格按无公害畜产品标准进行生产。

    2.2.4 强化规模养殖场户的监管 对规模养殖场户的监管是从源头保证畜产品质量的又一重要措施。一要建立对规模养殖场户的日常监管机制,建立规模养殖场户备案登记制度,对规模养殖场户实行从动物防疫条件、用药用料、防疫检疫、病害畜禽及废物的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进行细化监督,消除畜产品安全隐患。二要切实搞好动物养殖环节的疫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抓实基础免疫工作。三要改变畜禽养殖方式,推行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提高健康养殖水平,从事畜禽养殖不得使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在畜禽体内产生有害残留的清洗、消毒物品,不得使用泔水饲喂畜禽。四是规模养殖场户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后方可生产,要按要求建立养殖档案,要规范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不得超限量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要遵守兽药休药期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禁用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人品。

    2.2.5 确保畜禽屠宰加工质量 推行畜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遏制私屠滥宰现象,严禁在市场上宰杀活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要严格进场畜禽索证制度,对屠宰的畜禽要实施全流程同步检疫检验,要建立畜禽购进和畜禽产品销售台帐,记录畜禽来源和畜禽产品流向。

    2.2.6 强化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 严格落实动物及其产品出售、运输前申报检疫制度;严格落实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程序和标准;对检疫不合格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严厉打击经营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的不法行为。

    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养殖从业人员和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者都应该遵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确保产出的畜禽产品符合无公害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更应该尽职尽责,发挥监督管理者职能,必须从饲料及兽药生产经营、畜禽养殖、疾病防治、屠宰加工、監督检验等环节抓起,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进行全程无缝监管,才能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让广大群众真正吃上安全、卫生、营养、健康的畜产品。

    参考文献:

    [1] 邝声耀.发展健康养殖 提高畜产品质量[J].四川畜牧兽医,2007(9):7-8.

    [2] 张玉珍.发展健康养殖 提高畜产品质量[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1):17.

    [3] 孙培功.提高畜产品质量推动我国畜牧业健康养殖[J].中国畜禽种业,201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