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术界关于满铁档案的研究综述
邵云华
摘 要:满铁档案对于研究近代中国的发展演化轨迹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笔者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学术界对满铁档案资料的研究存在进展缓慢、成果缺乏、主题过于集中和单一以及现实利用率低等问题。这提醒学人需要对当前的满铁档案研究作进一步深入探索。要正确应对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上级部门对这一研究项目予以资金支持,而且需要各大高校和相关机构通力协作。
关键词:满铁;满铁档案;研究综述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下文简称“满铁”),是20世纪上半期日本侵华期间设立的经营铁路的公司,它不仅肩负经营南满铁路的职责,还扮演了对中国物产、自然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为日本政府相关政策提供政治、经济、社会等情报的角色。为保证目标得以实现,“满铁”专门设立了各种门类的调查机关,并组建了以日本知名大学相关专业的学者和学生为主体的调查队伍,系统地、有计划地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风俗习惯作了调查。
“满铁”在中国大陆经营长达40余年,留下了规模庞大的满铁档案资料。其调查方法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及其研究资料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使其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现存的满铁档案对国内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农村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满铁档案研究的主题和類别,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利用和研究这一宝贵文献资源的建议,以求教于方家。
1 满铁档案的研究状况
国内学术界关于满铁档案的研究起步较晚,数量极少。本文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数据库中抽取出1993年到2016年以“满铁档案”为主题的文章进行归类整合,发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术界就已经开始出现关于满铁档案的学术论文研究,但研究数量极为有限(见图1)。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关于满铁档案的学术论文出现于1994年,为卢岳美、权方美所著《满铁档案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一组史料》。[1]其后,有关满铁档案的学术论文有所增长,但增速缓慢(如图1所示)。从1993年到2015年间,有关满铁档案的文章共计23篇,其中包括那些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论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国内学术界关于满铁档案的研究仍然处于初始状态,该项研究议题并没有引起学人应有的重视。[2]
可喜的是虽然论文数量极少,研究进展缓慢,但自21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某些科研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对 “满铁档案”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分析。其中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与吉林大学通力合作,持续编辑工作长达50余年,共15卷本的《满铁档案资料汇编》[3]最为出名。该套丛书每册字数都在八九百万字左右,其中既有翻译文字,又有中文古籍资料,是国内学术界对满铁档案的第一次系统、完整、权威的整理研究。另外,《满铁调查》《满铁农村调查》等系列专著则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牵头编译,全部工程计划编译出版满铁农村调查资料100卷,共计1亿字。[4]这批资料成为迄今为止研究20世纪前半期,乃至中国近代基层社会史和农村发展史的直接、系统、全面的第一手参考文献。这批满铁档案的编译出版,将填补国内学术界在该领域的诸多空白,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5]
2 满铁档案研究的主题与类别
通过对这些论文的整理分析,以及对相关著作进行研读可以发现,国内学术界关于“满铁档案”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题:
第一,利用满铁档案中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为南京大屠杀、日本侵华等提供客观、详实的证据,这一主题是学者们研究满铁档案的集中领域。这一主题的研究以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为代表。卢岳美、权方美等依托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历史资料,并以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南京特务机关”发给满铁有关部门的三次报告为依据,从侧面反映了日军侵占南京后的具体情况,真实地记录了日军惨绝人寰的罪恶行径,对研究南京大屠杀有一定参考价值。[6]王天平也根据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满铁档案资料,揭露了日军占领南京后实施大屠杀的具体行为、简要过程等历史事实。[7]此外,张树纯还详细介绍了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档案资料的概况以及主要内容,这些资料对研究日军侵华历史具有重要价值。[8]齐百顺则利用满铁档案中有关内蒙古的史料,采用个案揭示的形式,阐述满铁在日本侵略内蒙古,殖民统治内蒙古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即侵略政策的主张者、决策者和执行者。[9]
第二,对满铁档案资料本身的研究,其中包括满铁档案的研究价值、资料编纂、内容构成、评介等内容。赵云鹏认为对满铁、满铁档案资料及满铁史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满铁在中国活动的40余年里形成了浩瀚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为满铁史、日本侵华史、东北近现代史、东北亚近现代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的素材,具有重大价值,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史料宝库。[10]解学诗和王桂良两位学者分别评介了辽宁省档案馆选编的《满铁的设立——满铁档案选编》一书,认为这些影印出版的满铁档案资料都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涉及大量有关满铁的内幕与秘密。但王桂良也指出了该书中存在的若干不足。[11]丁海斌、陈楠分析了满铁档案资料的形成、分类、基本特点和特征等,他们认为这些档案资料的形成,以及它们的内容构成都是比较有价值的研究课题。[12]2011年,《满铁档案资料汇编》系列丛书出版,作为主编和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解学诗以总序的形式在丛书出版前对该丛书做了简要评介。解学诗指出了满铁研究的史学价值,并阐明了该满铁遗存文献资料的类别、编纂原则、过程和重要意义等。[13]
第三,利用满铁档案中所记载的关于中国城乡基层经济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调查资料,进行广泛的农村问题研究。这一主题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研究为代表。中国农村研究院依托其农村研究的优势平台,借助黑龙江省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日本相关大学和出版社等整理的日本满铁调查报告资料,组织由30人组成的《满铁农村调查》编译团队,拟用5到6年时间陆续将其付诸翻译,并编译整理出版。[14]依托这些资料,甚至“可以还原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农村”。 [15]
第四,借助满铁档案资料,分析日本侵华对东北地区的文化、宗教、社会等领域的影响。这一主题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李娜采用第一手满铁档案资料和日文原始资料,着重研究满铁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与摧残。[16]王晓峰在搜集满铁档案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地区的宗教侵略。通过重点分析日伪殖民政权与各宗教教派关系的基本情形,作者试图说明日伪殖民政权控制宗教的方式以及宗教组织对日伪殖民政权的策略。因此,对该领域的研究能深化对伪满洲国政治史的研究,以及对中日战争时期国际关系的研究。[17]
3 满铁档案研究的不足
第一,以宏观视野来看,有关满铁档案的系统的、大规模的研究起步较晚,且进程较为缓慢。尽管有关满铁档案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已经开始,但受限于当时的人大、财力和物力以及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环境和曲折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国内学术界对满铁档案的关注度并不高,遑论对满铁档案进行系统的、完整的和大规模的研究。以《满铁档案资料汇编》为例,该项目自1958年启动,工作周期跨越半个多世纪,工作量浩大,直到2011年才正式出版。[18]因此,时代背景、技术难题、资金支持、人员流动等因素都给对满铁档案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带来了诸多挑战。
第二,以中观或微观的视野来看,有关满铁档案资料的研究成果数量极少,存在诸多学术上的研究空白。自1993年以来,以“满铁档案”为主题或关键词的学术论文不足30篇。这与其他某类主题动辄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篇文章相去甚远。产生这种现象与满铁档案资料未被及时发掘整理有很大关联。宏观层次上满铁档案系统、全面地整理和研究的缺乏,必然导致中观和微观层次上研究成果的不足,而中观和微观层次上研究成果的不足也难以支撑更为庞大的宏观层次上的系统研究,无法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二者逐渐形成一種恶性循环。
第三,研究主题较为集中和单一。在上文第二部分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迄今为止关于满铁档案的研究多集中于为日本侵华(尤其是南京大屠杀)提供事实证据,但从农村问题及某些地域色彩鲜明的角度展开的研究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其研究主题相对单一、狭窄。但实际上,满铁在华40余年经营活动留下的浩如烟海的资料,涉及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经济学、农村问题等诸多领域,其可供研究的范畴与主题远远大于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如何拓宽对满铁档案资料的多层次、多维度、多重视角研究,是学术界未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第四,当前的研究倾向于对原始的满铁档案资料进行重新编纂、整理、翻译和出版等,而缺乏对这些尚未被充分利用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的研究、分析、解读和运用,因而也就无法在此基础上结出灿烂的学术果实。具体表现为围绕这一研究取向的科研论文和学术专著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严重匮乏。以满铁档案资料中的农村问题研究为例,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大规模地整理、翻译原始的日文文献,而对这些重新出版后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的解读仍处于低潮阶段,迄今尚未出现完整的、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与专著。诚然,编纂、整理、翻译和出版这些档案资料实属不易,众多学者也为此做出巨大的努力,但是,若仅仅局限于这样的翻译与出版工作而缺乏对这些资料的深入运用,其弊端亦不容小觑。
4 完善满铁档案研究的建议
首先,各级科研经费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满铁档案研究的资金投入,国内各大高校、科研机构、档案馆等也要加大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协助。满铁在华40余年的经营活动中留下繁若星辰的档案资料,其规模巨大,对其整理、收集、翻译、出版等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己之力能完工。因此,这就需要各级科研经费主管部门有目的地支持满铁档案领域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这是满铁档案这一庞大工程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保障。与此同时,那些馆藏有关满铁档案资料的各地档案馆应该与研究满铁档案资料的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和相互间的交流、协助,避免大批资料长期沉睡在档案馆,从而保证这些珍贵的第一手档案资料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和发掘。这两项措施是对满铁档案进行系统的、大规模的研究的重要保障。
其次,要善于挖掘原始的满铁档案,尤其是积极利用已经整理、翻译和出版的满铁档案资料,拓宽既有的研究主题和领域,开辟新兴的研究方向,使这些珍贵的满铁档案资料能发挥其应有的学术价值。这就需要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民俗学、农村问题研究、文化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立足于本学科的现实,同时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和方法,深入研究已有的满铁档案资料,找到这些资料与本学科的契合之处,对这些尚未被充分利用的第一手档案资料作深入研究、分析、解读和运用,实现对满铁档案资料的多层次、多维度、多重视角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卢岳美、权方美.满铁档案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一组史料[J].民国档案,1994(2).
[2] 需要说明的是,本部分论述的研究数量与研究起始时间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严格限定的研究主题或关键词“满铁档案”;第二,仅限于学术论文。实际上,国内学术界对满铁档案的研究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已经进行系统研究.
[3] 本书编写组.满铁档案资料汇编(15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 徐勇、邓大才.满铁调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徐勇、邓大才.满铁农村调查(第1、2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5]李娜.满铁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王晓峰.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的宗教侵略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6] 张树纯,卢岳美,权方美等编译.满铁档案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一组史料[J].民国档案,1994(2).赵焕林.历史事实 岂容抵赖——满铁档案中证实的南京大屠杀惨案[J].兰台世界,2000(3).赵焕林.以档为证 以史为鉴——关于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档案中记载的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J].兰台世界,2014(4).
[7] 王天平.满铁档案中记载的南京大屠杀[J].党史纵横,2007(6).孙成德.满铁档案中的南京大屠杀[J].兰台世界,2012(10).
[8] 张树纯.研究日本侵华史的资料宝库[J].兰台世界,1996(11).张树纯.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是怎样发现的[J].档案与建设,1997(11).
[9] 齐百顺.满铁与日本侵略内蒙古[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10] 赵云鹏.满铁、满铁档案资料和满铁史研究[J].档案学通讯,1994(5).
[11] 解学诗.还历史以真实——读《满铁的设立——满铁档案选编》[J].社会科学辑刊,1998(5).王桂良.意匠戛独造 佳构共赏析——《满铁的设立——满铁档案选编》介评[J].社会科学辑刊,1998(5).
[12] 丁海斌,陈楠.“满铁”档案资料的构成研究[J].兰台世界,2008(20).
[13] 解学诗.满铁研究的价值与满铁遗存史料编纂问题——大型系列档案史料集《满铁档案资料》总序[J].社会科学战线,2010(7).
[14]徐勇主编.满铁调查(第一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徐勇,邓大才主编.满铁农村调查(第1、2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15] “《满铁农村调查》与《中国农村调查》出版 记录中国农村”,网易新闻[EB/OL].http://news.163.com/16/0125/16/BE6KF45V00014JB6.html,2017-07-11。
[16] 李娜.满铁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7,233.
[17] 王晓峰.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的宗教侵略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4,14.
[18]解学诗.满铁研究的价值与满铁遗存史料编纂问题——大型系列档案史料集《满铁档案资料》总序[J].社会科学战线,2010(7).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来稿日期: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