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全国文综卷看高考历史选择题应对策略
武维斌
[摘要]分析2019年的全国文综卷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标准下考生要想在高考中拿到满意的分数、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重视选择题。选择题的得分往往直接决定考试的结果。在做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考生在考试中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高考历史;选择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01-0081-02
研究高考文综卷中历史选择题的应对策略对于考生高考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本文以2019年的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为例,就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应对策略谈谈笔者的一些肤浅看法。
每次考完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这样叹息:我已经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了,可是在实际的考试中还总是会选错选项,而且很多时候就在两个选项之间徘徊犹豫,最终还是把错误的选项选上了,导致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这主要是考生对做题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牢固。在考试中考生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和技巧来提高成绩呢?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了一些关于高考选择题的做题方法和技巧。
第一,一定要抓住选择题中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只有抓住了关键的字、词和句子,才可以准确抓住出题人的意图和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最典型的关键字、词和句子主要涉及时间、地点、国家、人物等因素,特别是时间,在历史试题里常常会出现,但不一定是具体的数字,有时相对比较隐蔽。如先秦时期、秦汉时期、明清之际、民国时期、改革开放后、中世纪、独立战争时期、启蒙运动时期等等。时间的出现意味着命题人给出了试题的历史背景,即考什么时间的历史事件。抓住了关键字、词和句子,就抓住了试题的关键所在。
(2019年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第24题)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在此题中,关键词是“战国后期”和“秦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只是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因素,并非主要因素,B选项排除。交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也不符合当时的史实,C选项排除。
第二,看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史实相符,与课本相一致。有的选项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很容易排除。
(2019年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第27题)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在此题中,A选项和B选项错误很明显,但学生可能会受题目的影响,认为商人资本雄厚了其地位也会提高,也会认为商人资本的增加是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的体现。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
第三,一定要注意太过肯定或太过否定的词以及一些修饰词,如“全”“都”“彻底”“有”“都是”“全部”“一切”“绝对”“都不是”“全不是”“没有”“完全没有”“为了”“一定程度上”等等。
(2019年新课标全国高考I卷第6题)1915 - 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 - 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在此题中,B选项中的“普遍拥护”就是太过绝对的词语,这种情况下考生一定要非常谨慎,出现这种词语的选项一般是错误的。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 -1927年,时间不符,而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除B选项。
第四,对于考查原因的試题,一般情况下是问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在所有的原因里,经济原因都是最主要的原因和根本原因。而经济原因往往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在做题时,先考虑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文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019年新课标全国高考I卷第33题)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在此题中,D选项就是经济原因,而且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了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人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A、C选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故排除;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选项排除。
第五,考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出现两个选项难以排除的情况,这时一定要再次阅读题目材料,看与材料最接近的选项是哪一个,另外一个选项的表述可能很正确也很准确,但不符合材料的要求。
(2019年新课标全国高考I卷第25题)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在此题中,B、D两个选项很容易排除,A选项是一个很明显的干扰项,而且表述也很正确,但仔细分析发现,题目考查的是采取此政策的目的,故可排除。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从经济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故答案选C。
第六,考生一定要把试题题目看完,有的考生为了提高做题的效率,节约时间,看到题目比较长的试题时就没有耐心了。其实种试题往往比较简单,很容易得出正确的选项。据一项调查显示,题目越长,学生做错的概率就越高,所以,考生做题时一定先要把问题看完,而且要看仔细一点。
(2019年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第29题)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在此题中,题目内容看起来很长、很烦琐,而且还引用了一部分原始材料,给学生造成的错觉是题目的难度很大。但通过仔细阅读题目发现其难度不大,只要考生能把題目仔细地读一遍再结合所学知识就能得出正确答案。本题选B。
第七,考生一定要把所有的选项都看完,特别是对于最佳选择题,一定要看完所有的选项,因为对于这种选择题,四个选项都可能是正确的,但就要看哪个选项更符合题意。
总之,在高考中掌握正确的试题解答策略对于提高做题效率、节约考试时间、提高成绩非常的重要,如果在考试的过程中考生能够运用以上的做题方法和技巧,笔者相信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责任编辑 袁妮)